教师节,回到教育的原点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节作为一个节日,很容易被狂欢的程式所代替。领导踏校慰问,教师参加大会,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是教师无奈地“被庆祝”了。
  在我看来,教师节应该真正属于教师。教育是长线的,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大多呈隐性状态。我们的“功德”是否圆满,我们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只能从往届的学生身上加以检视。也正因如此,所有良好的教育都会有一种怀旧的情结,教育总是需要再回顾反思的。回顾是为了看清教育的原点和方向。所以我想,在教师节这天,如果能和更多的往届学生交流,一定是很有意义的。你和学生一起回忆那课堂,那一次活动,那一场趣事,甚至可以翻出陈旧的影像,借此还原曾经共同拥有的生活。让学生说出当时不敢说、不想说的话,你自己也可以说出当时特别想说却不能说、现在想说当时却没有机会说的话。有了几年、几十年的时间距离,你看学生可能更清楚一些,学生看你也可能更清晰一些——大家一起审视悄然飞逝的学校生活时,可能在某个瞬间,终于看清楚了教育的真面目。
  在教师节这一天,我特别想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自由地聊天,我特别想做一回“曹可凡”,办一个“可凡倾听”。在我的“可凡倾听”中,我们会发现,行走于过去和现在之间,我们心中教育价值指标的两极会出现逆转。过去看得很重的方面,现在可能无足轻重;现在特别珍视的东西,当时却被固执地“忽略”了。如果在教师节这一天,你有这样的发现,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发现,那都可能是功德无量的。教育需要走“修正主义”的道路。正是通过你,你过去的学生与现在乃至未来的学生的某种联系,让教育在渐进的修正中走向完善。这是教师的一种道义,也是一种特有的财富。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教师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享受教师节的待遇才问心无愧。
  教室常常是坚固的堡垒,需要我们把它打通。教师的职业特征之一就是内在的封闭,时间久了,人就会偏执,心灵就会结冰。再加上儿童的不确定性,教师每天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教师这种工作很容易将激情消耗殆尽。然而,教师这种职业偏偏最需要激情。这种激情从何而来?又如何补给?我想教师节这一天是个好日子。有可能的话,我想回到工作的第一所学校,回到我的成功教室;和自己的老同事一起回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如歌的往事,相互激励,商讨规划未来的教育岁月。如此,每个人都献出一豆火苗,紧密地聚拢在一起,就能迸发出熊熊的烈火。相互的感染能重新点燃我们的教育激情,唤醒我们沉睡的教育理想。
  教师节是为所有的老师而设,即它同时也为我们的老师,即老师的老师而设。我想,教师节这一天,所有的教师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老师,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培养过我们的老师。所以这一天,我想回到母校,特别是要回到师范,回到老师的身边,和他们共度节日。做一个尊敬老师的楷模,是我们身为教师的人的义务。同时,回到自己以前老师的身边,重新当回“小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当好现在的老师。
  “教师节怎么过”不是一道数学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如果能够让我们回到教育的原点,积蓄教育的激情,唤醒教育的理想,明鉴教育的智慧,就一定会过得很有意义。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300)
   责任编辑余志全
其他文献
“学做教师”,这话不是一位年轻教师的谦辞,而是出自于漪——一位80岁高龄,在教育田野上耕耘了整整60载的教育家之口。她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  我想,于漪老师的这句话与其说是一种谦逊,不如说是她对教育的热爱、敬畏和尊崇。这平白朴实却内涵丰富的话语,不知感动和震撼了多少年轻和年长的同道。面对这样一位在耄耋之年仍铿锵行走于教坛的前辈,我们无不肃然起敬。  学做教师,需要我们坚
〔案例〕  那天,我踏着铃声去上课。孩子们都端坐着等待我的到来,只有星雨扭着头,撅着嘴,拎着书包气呼呼地站在凌楠的身旁。班长汇报说:“宋老师,星雨也想跟剑彬坐,可凌楠捷足先登了。”  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作文课为了方便交流,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座位。剑彬成绩好,人缘又好,所以出现了今天这种情况。我知道这时候要让星雨让步比较难,因为他很倔强。我突然生出一个新的教学想法。  我微微一笑说:“剑彬,没想到
教学目的  正确认识烦恼,知道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积极寻求解决烦恼的方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片段  片段一众人话情绪  师(面带微笑):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坐得端端正正,老师很感动!我想送给你们一份礼物。(板画:笑脸)瞧!这是什么?   (学生“呼啦”一下全举起了小手,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生:笑脸。   师:这就是你们现在的笑脸哟!通过这张笑脸,你想到了哪些关于情绪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宗)委(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民(宗)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民宗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通知
曾广乐:试论个体责任心的培育    曾广乐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3期刊文指出,责任心又称责任感,是指人们在充分认识、认同和认可社会所赋予自己的责任,并将责任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认识、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和情感,是个体内在地时刻督促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力量。客观的社会责任转化、升华成个体的责任心,是个体遵循社会道德与法律的要求,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因此,责任心是个
王佳佳:道德教育的前提性反思    王佳佳在《中国德育》2010年第1期刊文认为,在当前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道德教育前提不明确的问题。由于不明确甚至忽视这种前提,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常常用道德的标杆来衡量各种问题,最终沦落为空洞的道德说教家而忽视了人的存在,失去了“人”的立场;道德教育的评价者则漠视甚至无视道德教育的成就,盲目指责道德教育的低效或无效。  作者指出,开展道德教育的首要前提,便是明确
【摘要】基于“功能相似,意义相符”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从比喻和双关这两种修辞手段的翻译为例,探讨《诗经》中言内意义的再现。其中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及借喻三类,双关也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在引用了《诗经》较为经典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分析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得失,并探讨译文所体现的语言功能。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言内意义;《诗经》翻译;修辞翻译;语言功能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同时英语也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中,给了学生更多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英语教育重视起来。不仅要能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师首先要将课前的导学重视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之后的学习中设
直面品德课堂,我们常会遭遇形形色色的“秀场”:哗众取宠的“表演秀”,口是心非的 “调查秀”,浅尝辄止的“体验秀”,空洞苍白的“夸奖秀”,敷衍了事的“合作秀”,热衷赶场的“辩论秀”……种种秀场不由令人在审视困惑之余,着力追寻教学的本原状态,呼唤生态课堂。本文试从建立生态师生关系、营造生态课堂环境、采用生态教学方法、进行生态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生态课堂建构的策略。    一、以尊重为基点,建立亦师亦友的
自然静穆无语。却蕴涵天机;万物并行不悖,尽显勃勃生机。道家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自然为师,也是教育的一条通途。  高原上的普雅花——在等待中学会呵护  晓辉,一个精力旺盛的淘气男孩。他可以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把一只麻雀肢解,也可以在别的同学睡觉时把他画成大花脸,其家长如果两天没接到老师的电话,就会感到奇怪。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问题学生,却在九年级时幡然醒悟,发奋学习,用了仅仅一个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