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毕业于考古专业的女孩在找工作处处碰壁之时,意外地打开了成功的另一扇门一一她把家乡的竹子做成了各种精致的家居生活用品、工艺品,由此走上了创业之路。短短几年。她就从那个找不到工作的迷惘大学生成长为一位坐拥百万资产的年轻女老板……
碰壁再碰壁,难道大学真的白读了吗
20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刚刚考古专业毕业的高菲小腿骨折,原来应聘的那家学校因为她迟迟没有报到而招聘了他人,她失去了这次工作机会。
高菲只好重新去找工作。2001年初,她应聘到某公司做文员,负责公司的对外接待。月薪只有700元。有了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高菲干得非常卖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获得领导的赏识,从而多拿一些工资。
然而,事情并未如高菲所愿。她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专门销售玻璃制品的外贸公司。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在2001年7月老板携带资金遛走了,只剩下十几个员工还在租来的办公室里苦苦等待。直到有供货商上门催要货款他们才知道实情,随后公司被工商部门查封。两个月都没有发工资的高菲失业了。
2001年底,高菲报了一个考研英语培训班,每天要经过一条街道去上课。这条街临近几所高校,街上有很多精品屋和特色小店,每天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光顾。高菲也非常喜欢到这些店里去逛,在一个精品店里。她发现了许多用竹子做成的小挂件,做工精致又美观大方,许多女孩都喜欢把它挂在包上,一买就是好几件。在和店主交谈后得知,这些小挂件是从生产竹子的陕南某地定做的,每件售价15元。
高菲听后眼前一亮:竹子在自己家乡遍地都是。一根成年的竹子才不过卖十几元钱,而一块小小的竹片做的挂件就能卖到十几元!这中间存在着很大的利润空间!她就继续和老板攀谈,老板说这些小挂件初上市的时候销量很好,但是由于产品种类单一,顾客在买过一次之后就再没有了购买兴趣。要是能多一些品种来卖就好了。
老板的话给了高菲很大的启示,她想,自己大学时曾学过文物鉴赏,如果能把一些传统的民间工艺融入到竹制工艺品上,肯定能做出很多漂亮的小工艺品。再把目标锁定到热衷时尚的年轻人身上,针对他们的喜好制作出小饰品、小挂件。那么一定能挣到钱。
晚上回到住处,高菲开始在稿纸上设计样品。经过两个礼拜的苦思冥想,她设计出手机挂件、生肖牌、爱情符等几个工艺品方案。高菲拿着自己设计的方案去找那家精品店的老板。老板一看就连声叫好,称赞高菲的设计有创意。在了解到高菲就出生在竹子产地之后,老板连忙问高菲能不能组织当地人制作这些小工艺品。由他来负责销售。高菲一口答应了下来,老板给了她500元订金。让她尽快安排生产。
发挥专业优势,聪明女孩巧卖竹制品
临近研究生考试。高菲却对竹制工艺品着了魔。同学都劝她先把这些“闲事”放一放,先集中精力考完试再说。可是高菲却一意孤行地把考研抛到了脑后,买来制作工艺品用的铁丝、玻璃珠等原料回了老家。
父母在看到女儿准备做竹子的生意之后,都极力反对。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劝高菲,让她回西安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可高菲却跑进了山里。她骑着自行车跑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向手艺精湛的老山民请教关于竹制品制作的经验。
经过老艺人手把手的传授,她学会了如何使竹制品不变型、不褪色的技术。她又查阅了很多资料,仔细研究了竹制品的制作工艺。
在高菲的劝说下,她的父母和几个邻居也加入到了制作竹制品的行列。他们根据高菲提供的样品在家里就地取材。制作出各种形状的小竹牌,生产出了第一批竹制工艺品。
2002年春节一过,高菲就带着几箱自己的产品来到了西安。高菲制作了一盒名片,拿着自己的产品到市里的各个精品店去推销。一个月跑下来,高菲虽然和十几家店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但是这些店要的量都不是很大,除去交通费等开支,她并没有赚到多少钱。
高菲想,既然要做竹制品生意,就得想办法做出影响,最好做出自己的品牌。她意识到。销售量少的原因,一个是由于自己的产品类型单一。只是一些简单的小挂件、小摆件,另一个原因是自己的精力有限,一个人再怎么跑一个月下来也只能跑几十家店。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得多研究开发产品,还要找几个人一起去推销。
高菲在去精品店推销的时候,看到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买一些造型别致的陶瓷杯。一些树脂工艺品的销路也很好。她灵机一动,能不能用一些比较粗的竹子来做杯子呢?她又开始了实验。她找来竹子,利用竹子自身的竹节做杯底,竹筒做杯身,做出了和保温杯相似的水杯,但是,盖子怎么做又成了难题。她买来对人体无害的一种新型胶。把光滑的竹片打磨成圆形粘合成杯盖,几个星期后,一件别致的竹筒水杯就做成了。她乘胜追击,又研制出竹子笔筒、竹根雕等系列产品。
她的男友李振羽在某网络公司做技术员,在高菲的鼓动下,李振羽也辞去工作,加入了推销竹制品的行列。他们印刷了图文并茂的关于竹制产品的小册子。在推销的时候给经销商讲竹制品的特点和优势,由于他们的产品很新颖别致,产品销量渐渐稳定并逐步上升了,每月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举一反三,小小竹子成就金领丽人
2003年2月,高菲的竹制品生意渐渐步入正轨,她和男友做了工作分工,男友负责对外销售,她则负责产品研发和组织生产、质检。当时,她和男友每月能收入四五千元,但高菲并没有就此满足,她总觉得靠竹子还能做出“大文章”,她一直在苦苦寻觅着机会。
2003年夏天,高菲参加了一个家居用品展销会。会上丰富而漂亮的家居用品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纷纷购买沙发垫、靠垫、蕾丝花边的纱巾等家居用品,高菲也买了几件。后来,高菲了解到,随着近年来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要求自己的房子要温馨、舒适,时尚而漂亮的家居用品成了市场热点。那么,能不能做一些竹制的家居用品呢?如果自己能生产出一些美观、耐用的竹制家居用品和用来装饰房屋的工艺品,那么,一定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瞬间。高菲觉得自己摸到了那扇虚掩的门!
高菲开始通过互联网查询一些工艺品信息,并去图书馆借回了大量关于房屋装修的资料,还请教了自己的大学老师,她准备设计一些日用竹制品和工艺品。此时,她在大学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由于她熟悉古代工艺品,对许多工艺品的造型和结构烂熟于心,因此她的设计妙笔生花、如有神助。几个月“闭门造车”的时间里,她先后设计出了竹子杯垫、竹子座垫、竹制水果篮、竹制饭盒、竹编小筐、竹制花篮、竹制烟灰缸、竹制手机架、竹制花瓶、竹制工艺扇等一系列竹制家居用品。
由于没有成功的先例,高菲小心翼翼地把几件新产品摆放到一个朋友开的家居用品店里。过了几天,朋友就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她那几件样品都被人买走了,朋友还要她赶紧再生产一些来卖。朋友的话给了高菲信心,她很快组织人员,生产出了一批竹制家居用品。这些产品一上市就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销售势头良好。
2004年初,高菲注册了自己的竹制工艺品公司,并为自己的产品申请了专利、注册了商标。她和男友还在市轻工批发市场开了一个专营店,这样以来。他们的产品销售渠道越来越宽了。高菲的竹制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原来的同学再也不认为她“脑子有问题”了,就在别人都羡慕高菲成了荷包殷实的小老板的时候,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高菲没事的时候就去逛街,她一家又一家地去看那些精品店、特色小店,从中寻找灵感。有一次她在一家小店里看到一些陶瓷做的小房子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就琢磨着怎么样用竹子也做出这样的小房子。她利用所学过的古代建筑知识,设计出了竹子做成的小吊角楼、小别墅、小风车、小水车,这些造型古朴、简洁的“迷你型”建筑和农具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情,给久居都市的城里人带来了新奇的感受,迅速成了大人小孩都爱不释手的玩具。
2005年8月,高菲带着她的竹制品参加了某国际商业贸易洽谈会,她的竹制品得到了不少碧眼金发的外国人的喜欢,好几家外国商贸公司当场签下了订单。现在,她的竹制品销售到了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国内也有不少各地商家纷纷代理她的产品。
2006年9月,高菲和李振羽结了婚,在某花园小区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高菲巧妙地利用身边的竹子资源,发挥自己所长制作出适合大众消费需求的工艺品和家居生活用品,既装点了别人温馨舒适的家又圆了自己的创业致富之梦。高菲在回首自己的创业之路时说:“社会需求每天都在变化。造就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每个人只要有准备、善于思考就有可能抓住一些机会。能做成多大的事业的关键在于,抓住机会后,看谁把目光看得更远一些,看谁把看似偶然的商机推陈出新、做出更适合人们消费心理的产品。”
编辑:亚锋
碰壁再碰壁,难道大学真的白读了吗
20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刚刚考古专业毕业的高菲小腿骨折,原来应聘的那家学校因为她迟迟没有报到而招聘了他人,她失去了这次工作机会。
高菲只好重新去找工作。2001年初,她应聘到某公司做文员,负责公司的对外接待。月薪只有700元。有了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高菲干得非常卖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获得领导的赏识,从而多拿一些工资。
然而,事情并未如高菲所愿。她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专门销售玻璃制品的外贸公司。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在2001年7月老板携带资金遛走了,只剩下十几个员工还在租来的办公室里苦苦等待。直到有供货商上门催要货款他们才知道实情,随后公司被工商部门查封。两个月都没有发工资的高菲失业了。
2001年底,高菲报了一个考研英语培训班,每天要经过一条街道去上课。这条街临近几所高校,街上有很多精品屋和特色小店,每天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光顾。高菲也非常喜欢到这些店里去逛,在一个精品店里。她发现了许多用竹子做成的小挂件,做工精致又美观大方,许多女孩都喜欢把它挂在包上,一买就是好几件。在和店主交谈后得知,这些小挂件是从生产竹子的陕南某地定做的,每件售价15元。
高菲听后眼前一亮:竹子在自己家乡遍地都是。一根成年的竹子才不过卖十几元钱,而一块小小的竹片做的挂件就能卖到十几元!这中间存在着很大的利润空间!她就继续和老板攀谈,老板说这些小挂件初上市的时候销量很好,但是由于产品种类单一,顾客在买过一次之后就再没有了购买兴趣。要是能多一些品种来卖就好了。
老板的话给了高菲很大的启示,她想,自己大学时曾学过文物鉴赏,如果能把一些传统的民间工艺融入到竹制工艺品上,肯定能做出很多漂亮的小工艺品。再把目标锁定到热衷时尚的年轻人身上,针对他们的喜好制作出小饰品、小挂件。那么一定能挣到钱。
晚上回到住处,高菲开始在稿纸上设计样品。经过两个礼拜的苦思冥想,她设计出手机挂件、生肖牌、爱情符等几个工艺品方案。高菲拿着自己设计的方案去找那家精品店的老板。老板一看就连声叫好,称赞高菲的设计有创意。在了解到高菲就出生在竹子产地之后,老板连忙问高菲能不能组织当地人制作这些小工艺品。由他来负责销售。高菲一口答应了下来,老板给了她500元订金。让她尽快安排生产。
发挥专业优势,聪明女孩巧卖竹制品
临近研究生考试。高菲却对竹制工艺品着了魔。同学都劝她先把这些“闲事”放一放,先集中精力考完试再说。可是高菲却一意孤行地把考研抛到了脑后,买来制作工艺品用的铁丝、玻璃珠等原料回了老家。
父母在看到女儿准备做竹子的生意之后,都极力反对。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劝高菲,让她回西安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可高菲却跑进了山里。她骑着自行车跑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向手艺精湛的老山民请教关于竹制品制作的经验。
经过老艺人手把手的传授,她学会了如何使竹制品不变型、不褪色的技术。她又查阅了很多资料,仔细研究了竹制品的制作工艺。
在高菲的劝说下,她的父母和几个邻居也加入到了制作竹制品的行列。他们根据高菲提供的样品在家里就地取材。制作出各种形状的小竹牌,生产出了第一批竹制工艺品。
2002年春节一过,高菲就带着几箱自己的产品来到了西安。高菲制作了一盒名片,拿着自己的产品到市里的各个精品店去推销。一个月跑下来,高菲虽然和十几家店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但是这些店要的量都不是很大,除去交通费等开支,她并没有赚到多少钱。
高菲想,既然要做竹制品生意,就得想办法做出影响,最好做出自己的品牌。她意识到。销售量少的原因,一个是由于自己的产品类型单一。只是一些简单的小挂件、小摆件,另一个原因是自己的精力有限,一个人再怎么跑一个月下来也只能跑几十家店。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得多研究开发产品,还要找几个人一起去推销。
高菲在去精品店推销的时候,看到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买一些造型别致的陶瓷杯。一些树脂工艺品的销路也很好。她灵机一动,能不能用一些比较粗的竹子来做杯子呢?她又开始了实验。她找来竹子,利用竹子自身的竹节做杯底,竹筒做杯身,做出了和保温杯相似的水杯,但是,盖子怎么做又成了难题。她买来对人体无害的一种新型胶。把光滑的竹片打磨成圆形粘合成杯盖,几个星期后,一件别致的竹筒水杯就做成了。她乘胜追击,又研制出竹子笔筒、竹根雕等系列产品。
她的男友李振羽在某网络公司做技术员,在高菲的鼓动下,李振羽也辞去工作,加入了推销竹制品的行列。他们印刷了图文并茂的关于竹制产品的小册子。在推销的时候给经销商讲竹制品的特点和优势,由于他们的产品很新颖别致,产品销量渐渐稳定并逐步上升了,每月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举一反三,小小竹子成就金领丽人
2003年2月,高菲的竹制品生意渐渐步入正轨,她和男友做了工作分工,男友负责对外销售,她则负责产品研发和组织生产、质检。当时,她和男友每月能收入四五千元,但高菲并没有就此满足,她总觉得靠竹子还能做出“大文章”,她一直在苦苦寻觅着机会。
2003年夏天,高菲参加了一个家居用品展销会。会上丰富而漂亮的家居用品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纷纷购买沙发垫、靠垫、蕾丝花边的纱巾等家居用品,高菲也买了几件。后来,高菲了解到,随着近年来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要求自己的房子要温馨、舒适,时尚而漂亮的家居用品成了市场热点。那么,能不能做一些竹制的家居用品呢?如果自己能生产出一些美观、耐用的竹制家居用品和用来装饰房屋的工艺品,那么,一定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瞬间。高菲觉得自己摸到了那扇虚掩的门!
高菲开始通过互联网查询一些工艺品信息,并去图书馆借回了大量关于房屋装修的资料,还请教了自己的大学老师,她准备设计一些日用竹制品和工艺品。此时,她在大学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由于她熟悉古代工艺品,对许多工艺品的造型和结构烂熟于心,因此她的设计妙笔生花、如有神助。几个月“闭门造车”的时间里,她先后设计出了竹子杯垫、竹子座垫、竹制水果篮、竹制饭盒、竹编小筐、竹制花篮、竹制烟灰缸、竹制手机架、竹制花瓶、竹制工艺扇等一系列竹制家居用品。
由于没有成功的先例,高菲小心翼翼地把几件新产品摆放到一个朋友开的家居用品店里。过了几天,朋友就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她那几件样品都被人买走了,朋友还要她赶紧再生产一些来卖。朋友的话给了高菲信心,她很快组织人员,生产出了一批竹制家居用品。这些产品一上市就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销售势头良好。
2004年初,高菲注册了自己的竹制工艺品公司,并为自己的产品申请了专利、注册了商标。她和男友还在市轻工批发市场开了一个专营店,这样以来。他们的产品销售渠道越来越宽了。高菲的竹制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原来的同学再也不认为她“脑子有问题”了,就在别人都羡慕高菲成了荷包殷实的小老板的时候,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高菲没事的时候就去逛街,她一家又一家地去看那些精品店、特色小店,从中寻找灵感。有一次她在一家小店里看到一些陶瓷做的小房子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就琢磨着怎么样用竹子也做出这样的小房子。她利用所学过的古代建筑知识,设计出了竹子做成的小吊角楼、小别墅、小风车、小水车,这些造型古朴、简洁的“迷你型”建筑和农具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情,给久居都市的城里人带来了新奇的感受,迅速成了大人小孩都爱不释手的玩具。
2005年8月,高菲带着她的竹制品参加了某国际商业贸易洽谈会,她的竹制品得到了不少碧眼金发的外国人的喜欢,好几家外国商贸公司当场签下了订单。现在,她的竹制品销售到了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国内也有不少各地商家纷纷代理她的产品。
2006年9月,高菲和李振羽结了婚,在某花园小区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高菲巧妙地利用身边的竹子资源,发挥自己所长制作出适合大众消费需求的工艺品和家居生活用品,既装点了别人温馨舒适的家又圆了自己的创业致富之梦。高菲在回首自己的创业之路时说:“社会需求每天都在变化。造就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每个人只要有准备、善于思考就有可能抓住一些机会。能做成多大的事业的关键在于,抓住机会后,看谁把目光看得更远一些,看谁把看似偶然的商机推陈出新、做出更适合人们消费心理的产品。”
编辑: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