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英语科学习中,农村中学的中等学生居多,他们学习方法欠缺,学习能力不够强,在成绩上处于中游,很难有所提高。从词汇的复习,习题的选用,学习目标的明确,习题的批改、讲评,写作的训练,精神的鼓励六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帮助这些中等学生有效备战中考,使他们在成绩上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中等生 有效 备战中考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58
中等生在大多数农村中学里都是一个大群体,但不是一个“稳固的团体”,如果重视对中等生的关爱和帮助,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部分中等生就会转化为优秀生。作为教师,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对这些学生加以引导、督促,在中考复习这段时间里,这些中等学生也是可以拿到优异成绩的。
一、词汇的复习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难以很好地表达,但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就中考而言,词汇不过关,单选题题干和选项读不懂,阅读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就更不用谈对词汇要求更高的书面表达了。可以说,没有一定的词汇功底,听、说、读、写、译,哪一样都寸步难行。结合以往的考试情况来看,凡是需要拼写单词的题目得分率都很低。因此,词汇之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中考之前的总复习,不能忽视词汇的“战略地位”。在复习之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词汇积累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本次总复习是重新学习积累初中词汇的绝佳机会;也是让自己的英语学习上一个新台阶的绝好机会。这样,学生的思想上引起重视,后面的实际行动就“不令而行”了。单词的复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仅依靠学生自己就能解决的,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本身就不具备把握重点的能力,也不够有毅力,自己复习,他们根本就找不到头绪,容易放弃。所以,在最后的一个学期中,我每天的晚自修都要求学生提前十分钟进入教室,进行30至50个的词汇的测试。我以“能以短语出现的词汇绝不单独考查”为原则,提前把要听写的词汇制成一张张的幻灯片,课前要求英语科代表播放。常常有学生抱怨单词难记,记得快,忘得更快,我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规律研究的“遗忘曲线”,对于已经测试过的词汇,抽出一部分,尤其是较多学生出错的词汇,在接下来几天的测试中再次重复测。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备课本,把每次没写出来的单词抄在本子上,每个词汇至少抄5次,如果觉得5次不够,可以多抄几次,直到认为自己已经记住了,而且每晚睡前都要看一看自己抄下的词汇。这样可以让词汇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中考总复习时各科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学生每天的作业多,任务重,在积累词汇方面难免有偷懒的时候,像这种中等成绩的学生就更容易动摇了。所以每天的晚自修前我都要提前去教室监督学生的单词测试。单词测试的批改,我喜欢找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负责,一来,学生认为你重视他,学起来就更卖力了,二来也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多看几遍当天的测试词汇。负责批改的学生除了打“√”打“×”算分数,还要把较多同学出错的词汇进行统计,上交给我,并把当天的测试成绩登记在教室显眼处的成绩表上,这样学生之间才可以相互竞争。对于听写不合格的学生我进行课后跟踪,直到其过关合格为止。
二、习题的选用
复习阶段,教师总觉得时间不够,要讲的内容多,要布置的作业多,批改量大,学生又总是完成不了作业,效果不好,成绩很难提高。但是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是不可能全面和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的,更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要给他们充分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在练习中提高,布置作业还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必须处理好量的问题,避免造成各科在时间上分配不均。在习题的选用上,我尽量遵循“典型性,适量性,针对中考说明要求,面向全体”这些原则。选题应该遵循典型性原则,既要选择与本单元基本知识和技能有直接关系的题目,又要选择出学生在做题上有独到见解的题目,选择出错较多的题目。平时布置作业时,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不布置偏题、怪题和难题,否则既影响学生的兴趣又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布置几道本市往年的中考题和其他地区往年的中考题,让学生明白,中考题其实是不难的,他们也能解决,让学生树立一种良好的心态,增强学生的信心。
我常常与一些大学时的同学共享复习资料,但每次拿到资料后,我总会先仔细看一遍,把好题勾出来再印发给学生,学生只做我勾出来的题目即可。紧张的中考复习也会让我们常常找不到时间来考试,所以,我结合自己的复习进度,一份试题我只考部分题型,如单项选择、完形填空或是听力等等,考试时间可以结合考试题量而定,10分钟、15分钟不等。考完后立刻讲评,同桌交换批改,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够及时巩固所复习到的知识点。
三、明确学习目标
对于学习目标本不是特别明确、把握重点的能力又相对欠缺的中等生来说,任务的布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任务,他们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曾经有位女生跟我说过:“老师,看着这花花绿绿的课本,我都不知道该学些什么,记些什么,所以,您让我记什么我就记什么。”尤其是中考复习阶段,教师的导航作用就更为明显了。
在复习的那段时间里,首先,我每个星期日晚自修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黑板上写下一周的复习任务,比如:“本周复习内容:七年级上册,要完成的练习,中考先锋从第*页到第*页,星期五检查。每天做一篇《快乐阅读》里的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给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还要及时检查,这样学生才不会偷懒。周末也如此,星期五学生离校前,布置好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的笔头作业,量太多会占用其他科的时间,影响学生周末放松,而且笔头作业方便检查。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观。平时做习题时,要求学生画出答题的关键或是依据,这是我从初一就开始要求的,所以到了初三,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写习题甚至测试时都能在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题型中画出答题的关键,有些还能写出支持答案的相关语法知识,这样大大提高了做题的效率。有些学生说:“做这题我也说不出为什么选这个,我是凭语感选出来的答案。”而这些学生往往会写出“I is Lucy. I is thirteen years old.”这样的句子,他们认为这样的句子比“I am Lucy. I am thirteen years old.”读得更顺口……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答题观还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明白,做题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对于学生的书写,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写好每一个字母,踏踏实实,不浮躁。在每次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我都会抽出几本书写最差的不予批改,退还给学生,并要求他们重写,书写合格了再批改。对于考试时书面表达不打草稿、乱涂乱改的作文,我是不给分的。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关键词]中等生 有效 备战中考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58
中等生在大多数农村中学里都是一个大群体,但不是一个“稳固的团体”,如果重视对中等生的关爱和帮助,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部分中等生就会转化为优秀生。作为教师,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对这些学生加以引导、督促,在中考复习这段时间里,这些中等学生也是可以拿到优异成绩的。
一、词汇的复习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难以很好地表达,但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就中考而言,词汇不过关,单选题题干和选项读不懂,阅读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就更不用谈对词汇要求更高的书面表达了。可以说,没有一定的词汇功底,听、说、读、写、译,哪一样都寸步难行。结合以往的考试情况来看,凡是需要拼写单词的题目得分率都很低。因此,词汇之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中考之前的总复习,不能忽视词汇的“战略地位”。在复习之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词汇积累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本次总复习是重新学习积累初中词汇的绝佳机会;也是让自己的英语学习上一个新台阶的绝好机会。这样,学生的思想上引起重视,后面的实际行动就“不令而行”了。单词的复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仅依靠学生自己就能解决的,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本身就不具备把握重点的能力,也不够有毅力,自己复习,他们根本就找不到头绪,容易放弃。所以,在最后的一个学期中,我每天的晚自修都要求学生提前十分钟进入教室,进行30至50个的词汇的测试。我以“能以短语出现的词汇绝不单独考查”为原则,提前把要听写的词汇制成一张张的幻灯片,课前要求英语科代表播放。常常有学生抱怨单词难记,记得快,忘得更快,我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规律研究的“遗忘曲线”,对于已经测试过的词汇,抽出一部分,尤其是较多学生出错的词汇,在接下来几天的测试中再次重复测。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备课本,把每次没写出来的单词抄在本子上,每个词汇至少抄5次,如果觉得5次不够,可以多抄几次,直到认为自己已经记住了,而且每晚睡前都要看一看自己抄下的词汇。这样可以让词汇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中考总复习时各科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学生每天的作业多,任务重,在积累词汇方面难免有偷懒的时候,像这种中等成绩的学生就更容易动摇了。所以每天的晚自修前我都要提前去教室监督学生的单词测试。单词测试的批改,我喜欢找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负责,一来,学生认为你重视他,学起来就更卖力了,二来也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多看几遍当天的测试词汇。负责批改的学生除了打“√”打“×”算分数,还要把较多同学出错的词汇进行统计,上交给我,并把当天的测试成绩登记在教室显眼处的成绩表上,这样学生之间才可以相互竞争。对于听写不合格的学生我进行课后跟踪,直到其过关合格为止。
二、习题的选用
复习阶段,教师总觉得时间不够,要讲的内容多,要布置的作业多,批改量大,学生又总是完成不了作业,效果不好,成绩很难提高。但是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是不可能全面和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的,更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要给他们充分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在练习中提高,布置作业还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必须处理好量的问题,避免造成各科在时间上分配不均。在习题的选用上,我尽量遵循“典型性,适量性,针对中考说明要求,面向全体”这些原则。选题应该遵循典型性原则,既要选择与本单元基本知识和技能有直接关系的题目,又要选择出学生在做题上有独到见解的题目,选择出错较多的题目。平时布置作业时,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不布置偏题、怪题和难题,否则既影响学生的兴趣又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布置几道本市往年的中考题和其他地区往年的中考题,让学生明白,中考题其实是不难的,他们也能解决,让学生树立一种良好的心态,增强学生的信心。
我常常与一些大学时的同学共享复习资料,但每次拿到资料后,我总会先仔细看一遍,把好题勾出来再印发给学生,学生只做我勾出来的题目即可。紧张的中考复习也会让我们常常找不到时间来考试,所以,我结合自己的复习进度,一份试题我只考部分题型,如单项选择、完形填空或是听力等等,考试时间可以结合考试题量而定,10分钟、15分钟不等。考完后立刻讲评,同桌交换批改,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够及时巩固所复习到的知识点。
三、明确学习目标
对于学习目标本不是特别明确、把握重点的能力又相对欠缺的中等生来说,任务的布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任务,他们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曾经有位女生跟我说过:“老师,看着这花花绿绿的课本,我都不知道该学些什么,记些什么,所以,您让我记什么我就记什么。”尤其是中考复习阶段,教师的导航作用就更为明显了。
在复习的那段时间里,首先,我每个星期日晚自修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黑板上写下一周的复习任务,比如:“本周复习内容:七年级上册,要完成的练习,中考先锋从第*页到第*页,星期五检查。每天做一篇《快乐阅读》里的阅读理解或完形填空。”给出了明确的学习任务,还要及时检查,这样学生才不会偷懒。周末也如此,星期五学生离校前,布置好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的笔头作业,量太多会占用其他科的时间,影响学生周末放松,而且笔头作业方便检查。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观。平时做习题时,要求学生画出答题的关键或是依据,这是我从初一就开始要求的,所以到了初三,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写习题甚至测试时都能在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题型中画出答题的关键,有些还能写出支持答案的相关语法知识,这样大大提高了做题的效率。有些学生说:“做这题我也说不出为什么选这个,我是凭语感选出来的答案。”而这些学生往往会写出“I is Lucy. I is thirteen years old.”这样的句子,他们认为这样的句子比“I am Lucy. I am thirteen years old.”读得更顺口……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答题观还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明白,做题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对于学生的书写,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写好每一个字母,踏踏实实,不浮躁。在每次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我都会抽出几本书写最差的不予批改,退还给学生,并要求他们重写,书写合格了再批改。对于考试时书面表达不打草稿、乱涂乱改的作文,我是不给分的。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