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的教学设计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b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为例,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结合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进行教学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DNA分子的复制,教学设计,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的内容之一,该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复杂,它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从知识体系上来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根据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时间、条件、特点、过程、意义的相关知识,能够概述DNA分子结构对DNA分子复制的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相关的资料分析,能够归纳与概括出DNA分子复制的条件、特点并发展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社会责任:能够举例说出DNA分子复制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总结出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时间。
  (2)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DNA分子复制的条件、特点。
  (3)播放相关动画,学生观看后结合已有知识尝试说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逐步深入掌握复制过程。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行为:请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如下两个问题:真核细胞中DNA分布在哪里?之前学习内容中哪些涉及到DNA分子的复制?什么时候完成DNA的复制?
  学生行为:回忆所学知识,回答教师提问。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建立联系。
  2.探究新知
  探究一、DNA复制的场所和时间
  教师行为:根据回答,我们能够总结出DNA分子复制的场所和时间。
  DNA复制的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和叶绿体。
  DNA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间期。
  探究二、DNA分子复制的条件
  【展示资料,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资料一,以小组为单位分析DNA分子复制所需的条件。
  资料一:1956年Kornberg将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入到具有四种丰富的脱氧核苷酸和适量Mg+的人工合成体系中,四种脱氧核苷酸不能聚合成脱氧核糖核酸链,即没有发生DNA的合成。当加入了少量DNA引子和ATP能量原料,经保温孵育后,测定其中DNA含量。发现其中DNA含量增加了,井且DNA的(A+T):(C+G)的比值与所加入的单链DNA引子相同。
  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
  总结DNA分子复制的条件。 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DNA聚合酶、解旋酶。
  学生行为:合作学习分析资料,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通过比较对自己组的结果进行反思。
  探究三、DNA分子复制的特点
  【展示资料,分析总结】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资料二和资料三,分析DNA分子复制的特点。
  资料三:
  女性子宫肌瘤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達36000μm,DNA复制速度约为4μum/min,请计算出复制所需时间?实际复制过程仅需40min左右。
  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总结DNA分子复制的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培养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此过程也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四、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教师行为:播放DNA分子复制的动画,请学生观看后自行总结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提问:①解旋的目的是什么?②解旋需要什么物质?③回忆一下之前所学习的DNA分子的结构,解旋酶应该作用在哪里才能使螺旋解开?(若学生回答不出可提示:两条链之间是通过什么化学键链接?)④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链接到模板上遵循什么原则?⑤这个过程需要酶吗?⑥DNA链接酶作用在哪里?
  这几个问题回答完毕后请该同学坐下。继续向全班同学提问:同学们认为子链合成方向是怎样的?
  补充讲解:DNA分子复制的微观过程。
  DNA子链合成方向是5’到3’,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都知道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左边这链从下往上是5’端到3’端,那右边这条链是怎样的?
  现在我们以左边这条链为模板合成子链。这条子链从上到下应该是哪一端到哪一端?以右边这条链为模板合成子链从上到下又应该是?
  之前我们补充说DNA子链的合成方向是5’到3’,那这两条链的合成方向就是相反的。现在假设这个DNA分子是从下往上解旋的,左边这条子链是不是就可以按照从5’到3’的方向一直合成下去?这条连续复制的子链它叫做前导链。右边这条子链是不是要等DNA分子完全解开后才从上往下按5’到3’的方向合成?
  这样合成就太慢了没有效率。那应该是怎样合成的?
  其实当DNA分子解开一段以后会出现RNA引物,RNA引物这一端就是5’端,从这个位置开始往3’端复制出一端DNA片段,这个DNA片段叫做冈岐片段,这条子链就这样一段一段的不连续复制,而RNA引物会被特定的酶敲除,然后会有别的酶出现把这些DNA片段链接成完整的子链。这条间断复制的子链它叫做后随链。
  播放DNA分子复制的微观视频。
  总结:现在视频看完了,刚才老师补充这些是我们没有要求掌握的属于大学知识范围,同学们感兴趣可以自行查阅资料来找老师讨论,或大学选相关专业进行深入的学习。
  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第一步:解旋提供准确模板(解旋酶);第二步:合成互补子链(5’到3’,DNA聚合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三步:子母链结合盘绕为新的DNA分子。
  学生行为:认真观看动画,总结复制过程。认真听讲,跟随教师思路。
  设计意图:回顾结构,体会结构与功能观。
  学生对结构与功能观有更加深刻的体会。结合教师讲解明确DNA分子复制的微观过程。
  3.课堂小结:自主总结知识表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将本节课知识总结为表格,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设计意图:表格整理,回顾知识。
  4.板书设计:DNA分子的复制过程:(1)复制的场所;(2)复制的时间;(3)复制的条件;(4)复制的特点;(5)复制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采取协同管理的方式進行班级管理,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试将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做一总结,提炼班级协同管理的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班级协同管理;班主任;优势  引言: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间存在差异,不同班级之间也存在差异,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依然存在差异。这就需要班主任随时做
期刊
摘 要: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德育教育的最主要形式。一堂好的班会课离不开课前精心地教学设计,本文试图从素材选取、问题设置及环节设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班会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班会课;设计策略;学生感悟  引言:一堂优秀班会课应当达到如下效果:首先应该让学生有所感悟,其次这种感悟是深层次的、长期性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反之就是失败的,比如很多学校高价聘请校外的
期刊
摘 要:4G时代下的微网络为高中德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道路。但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利用微网络找寻新的发展对策对于德育工作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现阶段高中德育工作中凸显的各类问题。  关键词:微网络;高中教育;微网络平台;互联网  “微网络”是带有即时性等特点的新时代网络工具,有效实现了计算机等多终端的信息发布和传播。但“微网络”时代一些虚假、负面信息会带来不利影响,高中生心智尚未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要想使学生学好这门科目,教师就必须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以此来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并增强探索意识。假说—演绎法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演绎、实验等过程促使其积极思考探究相关知识并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技能,不仅有利于帮助其提升其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将假说—演绎法积极地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够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期刊
摘 要:对历史关键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既是17年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和培养的重要途径,更是高考命题解题能力的要求。本文从高中历史课堂关键问题的探究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质量,真正做好学与教的统一。  关键字:高中历史;关键问题;探究  历史教学中,有很多的关键问题,解决好了是一堂课的亮点和升华。学习历史,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发问、不断质疑的过程,因为质疑,所以探究,在掌
期刊
摘 要:押韵是我国古典诗歌音乐美的极其重要的审美特征。古诗的好处之一在于它的音韵优美,“玲玲如振玉,累累如贯珠。”读起来朗朗上口,珠圆玉润,能使人获得诸多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针对目前高中诗词鉴赏教学的尴尬,尝试用诗词中的音韵法则和吟诵体悟教学,让学生能在不一样的习诗课堂中获得非凡的美学感受,让经典诗篇进入他们的血液当中,成为每一个中国青年的文化基因。  关键词:音韵;吟诵;押韵;韵脚  诗词鉴赏教
期刊
摘 要:如果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只依靠模仿和记忆,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其中,“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对优化和完善数学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有关内容,利用“微课”教学形式来展开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课;课堂效率;方式  前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微课”的生动性、便捷性能够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期刊
摘 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这一实验是2019年出版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添加的实验之一,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能更好的理解酶的专一性,并获得设计实验的能力,掌握生物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  关键词:实验设计;酶;专一性  在新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探究·实践这一栏目为落实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素养提供了明确的方法,为生物教学中实验的进行即探究和实践提供了可行之路。探究·实践则明确该模块为实验内容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教师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但促进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换言之,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拥有良好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因此,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教学。本文主要分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以及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指导策略,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参
期刊
摘 要:我国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1]。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选修3-3《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议一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