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缝纫机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年,对于个体生命,已看遍繁华和起落;70年,对于历史长河,或许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70年,对于新中国,却是沧桑巨变、蓬勃发展的伟大征程。
  1949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整整70年的风雨和辉煌。这70年,是新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国家,一跃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均居世界前列的社会主义强国的70年;是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到逐步过上富裕、幸福、美好生活的70年;是五千年文明古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70年。70年间,长江黄河的波涛,聆听了祖国铿锵前行的脚步;茫茫昆仑,巍巍长城,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神州飞船的优美轨迹,演绎出祖国日益上升的尊严;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绽放的笑脸,见证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为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现70年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河南时代传媒集团与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联合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真诚地邀约作家们和广大读者参与征文活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通过切身经历,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怀,以光明、昂扬、向上的笔调,讴歌共和国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讴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和精神风貌,唤起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奋发上进的民族自豪感。
  征文要求是原创作品。报告文学8000字以内,散文、随笔、特写3000字以内,诗歌100行以内。《时代报告》和《奔流》将开设“我和我的祖国”专栏,从来稿中择优刊登。
  征文时间从即日起至12月底,来稿请发送至:shidaibaogao@126.com,并在“邮件主题”处注明“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字样。

  当我凝视黑白照片上孩子们穿的小中山装时,当我对着明亮阳光仍旧费力穿针时,当我看到24周岁的孙女在手机上快速购买衣服时,当电话里传来质朴亲切的声音“姐姐、我是秀俭……”,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澎湃,过去的岁月瞬间穿越、扑面而来!
  20世纪60年代中期,高中毕业后的我和另一位男生在大队学校里教书,学校与大队缝纫组在一个院子里,我有空就去看妇女们做衣服。其中一个叫枸花的嫂子,大辫子、高个子,为人和气,衣服做得好看,我去看的时候还很热心。时间一长我就对裁剪、缝纫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我喜欢上了缝纫技术,就想买一台缝纫机自己拥有、亲自实践。1965年秋季,那时我不足19岁,当民办教师,每月工资不到10元,但为了心中的目标,我暗下决心,省吃俭用。到庙下公社赶会的时候,一个一角钱的圆锅盔馍都舍不得买;喜欢的书也忍着不买,借来连夜看,摘抄,及时归还。父母、叔叔、二姑都很支持我,到了1968年7月23日—这个日子我记得很清楚,我和父亲拿着几年积攒下来的150余元,拉着架子车去村东北2里地的公社供销社买机器(缝纫机)。供销社位于洛界公路(河南洛阳—安徽界首)北边,坐北朝南、五间门面,我所看到的机器是广州出产的“华南牌”缝纫机,出口转内销产品,因为价格贵,也没有要票证。柜台内共四名营业员,三女一男。其中开票的叫鲁好儿,丈夫在粮店工作,嘴稍微有点歪,胖乎乎的,30多岁。她收钱后,另一位白净、瘦瘦的年龄稍小的叫桂兰的去柜台后头仓库里取货,几个人安装后,用草绳将缝纫机绑到架子车上,我和父亲就拉着回家了。刚进村,碰见双铅、孟强几个年轻人,不久门口的人都来看稀罕,“这真美呀!”“陇(我的小名),往后做衣裳可是省事、快!”“姐姐,可得叫俺先做两件!”东隔壁孟强的三个姐姐俭、秀俭、秀敏也七嘴八舌地说。“中、中”,我娘更是开心不已,热情得不得了。
  村东边信的姐姐冉来了,她婆婆家在公社,姐夫工作在供销社,冉姐姐很早就有机器,还成天在庙下街里做衣服,是专门跑回来给我安机器皮带、给我演示安针、给机器套线倒线的。姐姐起初让我空蹬机器,在破布上来回走,走直了再学习其他。学习缝纫机的日子里,村上不断有人去看,也有人想学,但是贵重东西怕弄坏,不让她们学。当然,也没有人怪罪,毕竟这是我们小村里第一台缝纫机啊!
  这台缝纫机很好使。平时一条裤子手工缝制要2到3天,缝纫的比手工的快还好看。像老太太、老头们的大裆裤子,我母亲剪好后,指导着我匝缝、上裤腰,不到一天就可以完工。那时候的布都是自家织的白粗布、染的蓝粗布、也有安(织布)的时候织成的带蓝道道的白底粗布。后来就有买的洋布,例如黑斜纹、蓝斜纹,再后来逐步过渡到的确良、涤卡布料。扣子也从起初的母亲手工挽扣到购买两眼黑扣、四眼黑扣、有机大扣子等。还有单、棉鞋外帮,原来手签、纳需要2到3天,用机器匝,腾腾腾,瞬间完成,既好看又省时间。当然,裁剪技术不学好,纸上谈兵更不行。我买来了几本剪裁的书,不断改良技术,创新衣服式样,所以做衣服一事,利用课余时间摸索得倒差不離。白天没时间,晚上灯下忙活。我大(堂叔)在大队缝纫组做负责人,经常用的军绿色线、黑白线购买也很方便。天时地利人和,这样我从最初期的几个月做六七条裤子,发展到做老太太大襟上衣、老头对襟布衫、儿童裤子、涎水牌儿(小孩围嘴)、罩衣、上衣,本家嫂子们、远近村子亲戚们、村南村北村东乡邻、本道拐儿邻居们,一年来竟做了100多条(件)衣服!
  到了六七十年代,全国人民崇尚军人,绿色军装就成了大人小孩的“标配”。我也学着做中山装,这种衣服口袋不好挖,也经常做坏, 但我不气馁,看书问别人,最终熟练后才给大人们做。像我父亲、三叔的蓝色中山装 ,丈夫、儿子的绿色中山装,表侄子建文弟兄三个的中山装都是我摸索者、耐心做出来的。
  还有一次,我二姑从西安回来,给我女儿拿了一块水青色起白色细卷花的布料,我一失手剪坏了,接肩?又太短,怎么办?我给接肩处加了白色道道,不料做成后更好看了!记得当时女儿拍着手,嘴里说着“吃桌(新)布衫、吃桌(新)布衫”!还有给二儿子做的裤子,整天嘟噜着,不是为了穿的时间长,而是可着布料,不舍得浪费,剪得太长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是三个孩子妈妈的我,又考上了大学中文专业。此后,与缝纫机的距离渐去渐远,但内心的情结时隐时现,难以忘怀。看见孩子们穿的小中山装照片记忆犹新。如今已70余岁,退休后时间充裕,看到大人小孩衣服鞋子都是买的,不免失落,就只有常常去看看、擦擦缝纫机,有时也做点鞋垫内裤之类的小东西,例如回忆原来掌握的技术,用 4尺布做成两个三角裤。重拾缝纫技术,做得像模像样。但速度太慢,可慢工也出了细活。毕竟年事已高,眼睛花了,针也认不上,需要孩子们帮忙,并且一想到缝纫技术要失传,家用缝纫机成了摆设,内心深处确有些许遗憾。不过这也是时代飞跃、岁月发展,自己在家做衣服的这件事太小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真是今非昔比。幸运的是,女儿非常喜欢缝纫机,做套袖、做围裙、平面布料给孩子做裤子,膝盖上绣长颈鹿,其他花格格裤子、大花上衣直接做成,不用装饰。外孙女正小,穿上非常实用。尤其棉裤、棉衣,有了罩衣罩裤,减少了洗涤劳动量,出去别人一看,也别具一格!
  时移事易,情难移,缝纫机啊缝纫机,艰难的岁月,你帮我们省了多少时间,节约了多少金钱,实在功不可没。终生难忘,初心不改、痴心永驻,愿这份情丝永绕心头,绵延流长!
其他文献
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中国文联等15个部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精神,为助力精准扶贫,补齐“精神短板”,推动文艺扶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20家单位联合承办,中共光山县委、光山县人民政府协办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
期刊
2014年4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員、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在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教育部原副部长杜玉波、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时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告成镇中心小学视察,受到校长韩朝阳和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郑州市副市长刘东、时任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时任登封市市委书记郑福林、时任告成镇党委书记何聪道等领导也陪同视察。  上午10点20分,微风习习,春雨濛濛,在学
期刊
2018年6月11日至13日,中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走进河南新县,广泛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实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一主题。  夏日新县的夜晚寂静美好,令人沉醉。6月11日晚,文艺志愿者服务团来到大别山露营公园,进行书画交流辅导,志愿者们用笔书写出一幅又一幅作品,表达对红色革命老区新县的祝福之情。随后,文
期刊
羊随新风辞旧岁,猴节正气报新春。2016年1月25日,河南省文艺志愿者书法家冒着隆隆寒冬来到郑州市公安局,为一线的公安民警送去了亲笔书写的春联和书法作品。  此次活动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省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原主席王笑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吴长忠,时任省文联主席、省书协主席杨杰,时任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郑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沈庆怀
期刊
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一周年之际,2015年10月26日至31日,河南省文艺志愿者艺术家一行十余人以实际行动响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走进甘肃省定西市,为当地贫困地区老百姓捐赠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  27日上午,由河南省文联、甘肃省定西市委、定西市政府主办,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等协办的“紫气东来·丹青传情—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走进甘肃定西捐赠书法、美术、摄
期刊
六月,是一个缤纷多彩的季节,告别了温柔的春风,迎来了火热的夏天。2018年6月22日上午,骄阳似火,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河南省书法志愿者冒着烈日酷暑,走进滑县黄塔小学开展书法培训活动。10名书法家为300余名小学生献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省书协理事申慧生,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耿自礼
期刊
2016年3月2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联合主办的“中国文联、中国音协文艺志愿服务团放歌‘一带一路’— 走进郑州国际陆港进行慰问演出”在郑欧班列起点—郑州国际陆港举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关牧村等倾情献唱,为郑州观众带来了欢乐。  时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徐沛东,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文艺志
期刊
在广袤的苏北平原,有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27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在迅速地崛起。宿迁市,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位列中国新兴城市排行榜前三甲,2017年入选年中国百强城市,2018年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国家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最具品牌价值的城市称号!  在宿迁,有一座大桥,市民都亲切地称为秀强大桥,它源于一
期刊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7月6日下午,由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河南广播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共同主办的不忘初心唱响新时代,乡村振兴共同奔小康“我和我的祖国”河南省文艺志愿者慰问演出活动走进郑州市金水区宋砦村。  慰问演出开始前,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守国代表河南省文联、河
期刊
55年前,1964年5月14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一年多时间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对革命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盡瘁,最后积劳成疾,在郑州病故,时年42岁。  本期,我们选发“纪念焦裕禄逝世5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几位专家的发言,以深切缅怀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