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动情以导入胜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在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课堂导入,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做好新课导入就能很好地控制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以导动情,以导入胜,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相当于是
  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开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一定要体现出人文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引人入胜,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教师要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精彩的导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也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样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联系生活,高效导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将所学内容进行学以致用,这样能拉近学生与语文学习的距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我再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同学的介绍导入对济南冬天的了解,导入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这样的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联系较为紧密,非常自然、亲切。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课堂教学效果也很理想。再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我先用当天的云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观察,再结合当天的天气,以此寻找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样来导入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兴致很高,学习兴趣很好地被激发,教学效果也很显著。
  二、营造气氛,以“情”导入
  初中生内心单纯,在情感上容易受到感染,这样就需要语文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密切联系,以此来营造生活氛围和情感氛围,以“情”导入,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事,也可以是接受到的故事),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被教师的引导所感染,被学生的讲述所感动,这样就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充满渴望,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此外,教师要注意到导入语言的设计,尽量优美、生动,并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营造情境,导入课堂教学。
  三、“引用”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学习《伤仲永》一课时,我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名言来进行导入,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导入很好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和审美情境,以此感染学生,在学习中和在成长历程中感染学生。如,教学《狼》这篇课文时,我采用成语导入新课,这样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有效增添了文学情趣,拉近学生与作品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体会学习的乐趣。
  四、背景导入,加深理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导入方法。如,对于古代、外国作品等给学生带来的理解障碍可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这样也容易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如,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一课时,我先讲解1901年俄国的社会背景。受到当时工业危机的影响,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沙皇统治根基受到威胁。这样高尔基在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会议上发表了抨击沙皇的尖锐演说,写出了《海燕》一文。再如,学习《范进中举》一课时,我先向学生整体上介绍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学子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这个独木桥实现“鲤鱼跃龙
  门”,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范进中举之后疯癫的表现了,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总之,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导入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当然,这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切忌理清主次。好的课堂导入是一种创造性艺术,好的课堂导入能促使课堂教学水到渠成、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莉萍.导入——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J].宁德师专学报,2007(5).
  [2]李高峰.课堂教学导入技能的探讨[G].人民教育,2004.
  [3]吕国珍.发挥导入技能,激发学习兴趣[G].现代教育管理,2012(3).
  [4]苏立平.浅析“导入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G].文教资料,2008(8).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托里乡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其课堂效率甚微,只有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对其课程进行多元、准确的定位,才能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走出当前困境,让课堂生成精彩。  关键词:定位;学科教学价值;学生现状;教师角色  定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確定事物的名位。《韩非子·扬权》中说:“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二是指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说:“《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
摘 要:文本源于生活。课堂中,要贴近生活,既要由生活走进文本,又要从文本走向生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课堂张扬个性、流淌真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关键词:个性化;整合;生成  【案例】  四月下旬,我校举行了中小学教师素质展示活动,其中四年级语文《麦哨》一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始,教师问学生会吹口哨吗?学生都欢快地吹起了口哨。教师接着问,在春深似海的时候,你们站在田野中吹口哨有什
最近,我参加了第1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有幸目睹了黄爱华、贲友林、罗明亮、华应龙、张齐华等名师的风采。他们深刻的见解,细腻的表达,灵动的演绎无不给我以美的冲击和享受!现就张齐华老师“认识百分数”这一节课中有效取舍教学艺术的几个片段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张齐华老师的教学艺术首先来自于他对教材的有效取舍。“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超越教材”在他的课堂体现得淋漓尽致!上课伊始,张老师把教
摘 要:面对当前形势,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值得思考及探索。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现之以行”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论证了只有通过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从班级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让每位学生从小播下“集体主义”的种子,使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  关键词:小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当学生背着书包从四面八方踏入学校大门时,犹如一滴滴水珠汇集成
摘 要:作业多,也不愿意学,加上相对有点枯燥的知识,一些学生课上难以理解、消化和吸收,以至于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因不懂不会也不问,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如此恶性循环演变为厌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学困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困生,关注学困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学困生也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爱心;耐心;恒心  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学困生教育上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与独特的教
摘 要:阅读是积累知识的源泉,是吸收写作经验的途径。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是较为基础的阶段,在该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培养和提升阅读能力。结合新课改教学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为方向,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与探究,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组合作;以人为本  一、实施小组合作,展开互助阅读  基于小学
【案例背景】  “育德无小事,生活即课堂。”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甚至胸怀天下,是学生应逐渐培养的视角和习惯。当今如何把生活中的资源有机结合到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值得我们思考。  【案例描述】  师:(背景:水“哒”的声音)听,什么声音?  生:学生欣赏水的图片。(课件显示:水在生活、农业、工业方面的图片)  生:……  师: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揭题《从一滴水说起》)  师:水是生命的源泉,
在旧中国,有一个被民众戏称为“又做师娘又做鬼”(也人也神)的行当——巫。巫是什么?许慎《说文》释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说文》又解:“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徐锴注曰:由此看来,巫是奉事神祗、交通天地两界者。巫有男女之分,男曰觋,女曰巫,后世也有男女共称巫者;巫又有大小之别,俗语有“小巫见大巫”(以道行深浅而论)。作为人类信仰的产物,尽管今天的巫已成明日黄花,但它在中国历史上却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开展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某些物品的优缺点,学习改进生活品质的几种简单方法。  2.通过制作活动中培养观察事物细节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养成注意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增强实践创新意识,体验探究改进物品的乐趣。  【教学用具】  矿泉水瓶、易拉罐、光盘、吸管、废旧材料、剪刀、各种胶。  【导课】  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我们家里的一些生活用品,在使用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存在着
摘 要:结合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上课时激情风趣的语言、课堂上努力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自信;激情;生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我们要开发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