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持续的时间很长,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在这十二年的漫长岁月,日复一日的课程循环,学生很可能早已磨没了自己最初上学的梦想,新的梦想也没有生根发芽,变得盲目,变得疲沓,变得消极,变得不再是我们认同的好学生。
他们会在课上打盹,会在自习课上说话,会在课间打闹,会泡网吧,会谈恋爱,会做出所有我们成年人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情。老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他们会说,他们什么都懂,仿佛早已看破人生。咱们多说两句,他们会说,老师,有意思吗?早已准备好了去应对一切,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的一切,包括他们自己。
他们在欺骗自己,也在欺骗别人。他们就是那些每个班级都有的"睡着"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并不是坏学生。无论他们表现的多坏都不要误解他们。如果,他们顶撞您,那表示他们只能用这种方式去获得同龄人的注意。没有谁比他们更需要认同,更需要理解。不管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一种伪装,没有谁比他们更脆弱,更胆怯,更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那么,敬爱的老师们,我们能做什么呢?就让我们问他们几个简单的问题吧。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足够的清醒,从而能够坦诚的面对自己。
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上学?"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回到最初踏进校门的日子,那些稚嫩的,已经被现实所压垮的小想法,那些对同伴,对父母,祖父母不经意的许诺。这些,都是他们曾经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育的目的,了解学校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转变和未来。让学生认识一下一些已经毕业的,品学兼优的学长,学姐;带他们走进工地,车间,厂房,企业办公室,政府部门,了解并且体验各种职业和未来;利用家长资源,把从事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请进教室,讲一讲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或者,如何为人父母;组织学生到部队体验,体验为了赢得和平的死亡,或者,让学生参加一次葬礼;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的学校,让学生和另一个吃不饱饭的学生成为朋友;给他一次班级服务的机会,然后大张旗鼓的表扬,让他获得尊重和自信。如果,他喜欢音乐,带他听一场音乐会;如果,他喜欢绘画,带他看一次画展。让学生看到美,看到生活,看到希望。
第二个问题:"你有没有在思考?"
当学生在您的引导下有了想要学习的最初的那些萌动,那么您的第一个问题问的很成功,您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答案。那么,接下来就是帮助学生该怎么学的问题了。这时候,问一问他:"你有没有在思考?"人是思考着的动物。学习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生活本是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听了讲课,记了笔记,背了课文,做了习题,如果没有思考,这些都只是机械的形式。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在思考?听课是在听还是在想?笔记记下来以后有没有翻看?课文背过了,但是有没有理解?习题做完以后有没有对答案?有没有找出来出错的原因?今天如果有足够的思维量,明天就会变得更加聪明。当学习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去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当一个方法行不通时,有没有去想其它的方法?最后,问一问学生:"孩子,你有没有找到值得你去思考的问题?"牛顿遇到了苹果,然后思考出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为了解决中学时代的困惑,思考出了相对论。每个人都应该在中学时期,找到值得自己思考一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变成我们的人生价值。
第三个问题:"你四十岁以后该怎么生活?"
不管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只要学生是在进行积极的思考,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学生能够积极的去思考,那么怎么学的问题就解决了。接下来,要让学生能够把有效的积极的思考持续的进行下去,帮助学生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这时候,不妨问一问学生:"你四十岁以后该怎么生活?"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个现实的问题。迟早一天要独立的生活,当四十岁的时候,含辛茹苦的父母已经老去,这时候,该怎么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是不是还能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还是能过的比现在更好?那么,怎么能生活的更好?那时候,父母会怎么样生活?他们能否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妨让学生去想象一下四十岁以后的日子。想象的越具体,学生会越清醒。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与现实和现实中的未来接轨。该怎么做?今天做的怎么样?适时的告诉学生,现在,此刻,应该为今后的人生做规划和打算了。首先,应该制定具体的短期目标和计划,然后笼统的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打算。
这几个问题问完以后,学生从心里明白为什么要在学校接受教育,该怎么去学习,该以什么样的状态进行学生和今后的生活。学生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愿景。学生有了学习的想法,接受了学习,了解了自己以后,教师就可以从细节入手去解决学生学习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了。长时间的关注和督促以后,这些"醒来"的学生,会是整个班级的惊喜。
他们会在课上打盹,会在自习课上说话,会在课间打闹,会泡网吧,会谈恋爱,会做出所有我们成年人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情。老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他们会说,他们什么都懂,仿佛早已看破人生。咱们多说两句,他们会说,老师,有意思吗?早已准备好了去应对一切,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的一切,包括他们自己。
他们在欺骗自己,也在欺骗别人。他们就是那些每个班级都有的"睡着"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并不是坏学生。无论他们表现的多坏都不要误解他们。如果,他们顶撞您,那表示他们只能用这种方式去获得同龄人的注意。没有谁比他们更需要认同,更需要理解。不管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一种伪装,没有谁比他们更脆弱,更胆怯,更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那么,敬爱的老师们,我们能做什么呢?就让我们问他们几个简单的问题吧。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足够的清醒,从而能够坦诚的面对自己。
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上学?"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回到最初踏进校门的日子,那些稚嫩的,已经被现实所压垮的小想法,那些对同伴,对父母,祖父母不经意的许诺。这些,都是他们曾经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育的目的,了解学校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转变和未来。让学生认识一下一些已经毕业的,品学兼优的学长,学姐;带他们走进工地,车间,厂房,企业办公室,政府部门,了解并且体验各种职业和未来;利用家长资源,把从事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请进教室,讲一讲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或者,如何为人父母;组织学生到部队体验,体验为了赢得和平的死亡,或者,让学生参加一次葬礼;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的学校,让学生和另一个吃不饱饭的学生成为朋友;给他一次班级服务的机会,然后大张旗鼓的表扬,让他获得尊重和自信。如果,他喜欢音乐,带他听一场音乐会;如果,他喜欢绘画,带他看一次画展。让学生看到美,看到生活,看到希望。
第二个问题:"你有没有在思考?"
当学生在您的引导下有了想要学习的最初的那些萌动,那么您的第一个问题问的很成功,您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答案。那么,接下来就是帮助学生该怎么学的问题了。这时候,问一问他:"你有没有在思考?"人是思考着的动物。学习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生活本是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听了讲课,记了笔记,背了课文,做了习题,如果没有思考,这些都只是机械的形式。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在思考?听课是在听还是在想?笔记记下来以后有没有翻看?课文背过了,但是有没有理解?习题做完以后有没有对答案?有没有找出来出错的原因?今天如果有足够的思维量,明天就会变得更加聪明。当学习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去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当一个方法行不通时,有没有去想其它的方法?最后,问一问学生:"孩子,你有没有找到值得你去思考的问题?"牛顿遇到了苹果,然后思考出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为了解决中学时代的困惑,思考出了相对论。每个人都应该在中学时期,找到值得自己思考一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变成我们的人生价值。
第三个问题:"你四十岁以后该怎么生活?"
不管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只要学生是在进行积极的思考,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学生能够积极的去思考,那么怎么学的问题就解决了。接下来,要让学生能够把有效的积极的思考持续的进行下去,帮助学生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这时候,不妨问一问学生:"你四十岁以后该怎么生活?"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个现实的问题。迟早一天要独立的生活,当四十岁的时候,含辛茹苦的父母已经老去,这时候,该怎么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是不是还能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还是能过的比现在更好?那么,怎么能生活的更好?那时候,父母会怎么样生活?他们能否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妨让学生去想象一下四十岁以后的日子。想象的越具体,学生会越清醒。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与现实和现实中的未来接轨。该怎么做?今天做的怎么样?适时的告诉学生,现在,此刻,应该为今后的人生做规划和打算了。首先,应该制定具体的短期目标和计划,然后笼统的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打算。
这几个问题问完以后,学生从心里明白为什么要在学校接受教育,该怎么去学习,该以什么样的状态进行学生和今后的生活。学生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愿景。学生有了学习的想法,接受了学习,了解了自己以后,教师就可以从细节入手去解决学生学习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了。长时间的关注和督促以后,这些"醒来"的学生,会是整个班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