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学会工作回顾与展望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fu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东农学会围绕山东省政府建设农业强省的一系列重大主题,整合会员专家资源,充分发挥农学会“跨行业、跨地区”的优势,积极搭建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和人才举荐4个平台,为山东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山东农学会;服务平台;专家资源;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G322.25;S(252) 文献标识号:C 文章编号:1001-4942(2009)12-0108-04
  
  山东农学会成立于1959年,是山东省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学术团体,设有作物、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原子能农业应用和旱作农业5个专业委员会,现有注册会员2 100人,是山东省农口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农业科技社团,也是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的牵头单位。
  
  1 创新与收获
  
  近几年来,山东农学会积极搭建学术交流、科技培训、咨询服务和人才举荐4个服务平台,创造性地开展学会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科协系统先进学会,并被中国农学会授予先进学会称号。
  1.1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山东农学会始终把围绕“三农”工作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农业科技理论创新作为农学会的主要职责。学会非常重视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和决定的学习和贯彻,紧密结合全省农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5个专业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多学科、多层次专家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学术活动。其中,旱作农业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国节水农业理论与技术暨山东省旱作农业学术研讨会”、植保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国园艺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与安全生产学术研讨会”、作物专业委员会与旱作农业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等,都在同行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行业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山东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打造山东省优质小麦产业体系”等主题举办的系列学术研讨会,被列入省科协学术活动重点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学科领域间的交流。山东农学会主办的《山东农业科学》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连续五届获得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8年影响因子达0.480;山东农学会作物专业委员会与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管理办公室和省农科院生物资源中心联合主办了《山东农业生物资源通讯》,受到普遍好评。5年来,累计出版农业科技著作67种,发表科技论文1 579篇。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山东省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积极参与和举办华东地区农学会的科技交流活动。在东营市举办的“山东农学会学术研讨会暨华东地区农学会年会”,有来自华东七省市的100余名农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参会;在济南召开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术研讨会”,全省涉农学会近百名专家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研究员作了“循环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告,省发改委农村处杨炳平处长作了“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报告,组织考察了章丘市绣惠镇桑园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
  1.2 搭建科技培训平台,开展科普工作和技术培训
  山东农学会始终把农村科普、农民和基层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不断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一是充分发挥农学会的人才优势,组织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关键农时深入生产一线,走进田间地头,通过举办培训班、展示会、上技术课、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以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式,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与科普宣传,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真正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把成果留在千家万户。二是注重开展面向基层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为科技人员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和条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科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农业技术骨干。植保和土肥两个专业委员会一直有组织地对科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土肥专业委员会每年都邀请农业院校的教师、科研单位的专家,对全省土壤肥料系统及部分涉农企业的技术骨干进行培训,使他们的知识得到及时更新,提高了基层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方法,增强科技普及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积极组织编写科普丛书,撰写科普文章,通过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专家热线及《山东科技报》、《农村大众》等新闻媒体普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牵头组织近70名专家,历时两年,高质量地完成了大型科普丛书《自然科学向导》种植业卷《种庄稼的学问》和畜牧卷《畜禽家族》的编写任务。近5年来,共发放各种科技资料540.55万份,培训农村基层技术骨干148.35万人次,组织科技人员编写农业科普书籍49种,撰写各类科普文章660篇。这些都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3 搭建咨询服务平台,为“三农”提供科技支撑
  发扬农学会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际的光荣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咨询服务,现已成为山东农学会的品牌活动。针对作物良种繁育和栽培技术问题、药用植物和农产品加工问题、旱作农业技术问题、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问题等,组织会员深入各地进行考察、调研,解答农民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深受各地欢迎。植保专业委员会受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委托,在我省果品产区举办了15次“北方果树病虫防治培训班”,并在培训后现场指导,推动了无公害果品生产的发展。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及时组织专家制定了作物、蔬菜、果树、畜禽灾后生产恢复技术支持方案。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面对美国白蛾肆意为害和玉米粗缩病的大面积发生,植保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调查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制定防治技术措施,取得显著防治成效。针对2009年春节之后历史上少有的冬春连旱,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抗旱,搞好春季麦田管理,为夺取小麦丰收争取了主动。5年来,山东农学会组织农业科技专家科技下乡达2 870人次,答复农民技术咨询5 820人次,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4 搭建人才举荐平台,强化自身建设
  山东农学会始终把荐举优秀会员作为搭建人才举荐平台、建设学会人才优势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努力为会员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中,不断提升农学会的影响力、凝聚力。2008年承担并完成了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任务,向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科协推荐了6名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组织参加了中国农学会“九大”和中国农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3名同志被选为中国农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同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山东农学会网站,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加强了与广大会员、理事的联系,扩大了山东农学会的影响。
  另外,学会还根据山东省科协的要求,积极做好农科学会群的牵头服务工作,拟订了学会群工作制度,组织召开了5次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秘书长联席会议,多次联合举办规模较大的学术研讨活动,加强了省级涉农学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山东农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
  
  2 机遇与优势
  
  当前,山东农学会的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
  2.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农学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2004年以来,连续6个中央1号文件锁定“三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为遏制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央和各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和扶持“三农”的政策措施,实施了一大批拉动内需的农业类重点项目;面对复杂经济形势,中央提出保增长的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保民生的重点难点在农民等等。这些政策环境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空前有利,也为农学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2 山东省的农业大省地位为农学会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产品出口额,肉类、水产、蔬菜、水果产量等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农业科研实力较强,拥有专业农业科研队伍4 800余人,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3%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并建设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作为农业大省的基础条件为农学会工作开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3 农学会具有跨地区、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优势
  山东农学会是由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校、各地市农学会、农业推广部门、农业专业性合作组织作为理事单位组成的团体,具有整合专家资源、发挥科技优势、实现多边共赢的条件,在农业人才资源和农业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有着雄厚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谱写更华丽的篇章。
  
  3 压力与挑战
  
  3.1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农学会赋予了新使命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工就业困难,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困难加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这些困难和不利因素相互影响,使得农学会为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服务的任务更为繁重和紧迫。
  3.2 再创山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部署为农学会提出了新要求
  山东省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适时做出了再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部署,这既是山东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要,也要求山东农学会切实发挥纽带作用,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3 重大灾害呈多发态势为农学会工作带来新挑战
  近年来,美国白蛾、禽流感、玉米粗缩病、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和冰冻、干旱等气象灾害呈多发趋势,而且发生面积扩大,危害加重,严重威胁到粮食生产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仍不能完全适应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保持粮食连续增产仍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这些困难与挑战成为农学会服务“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4 对策和建议
  
  4.1 紧密对接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建言献策
  要充分调动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参与山东省和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参与重大项目实施和行业标准制定的决策咨询和研究论证工作。紧密围绕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经济示范区建设等山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科技咨询活动,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当好参谋助手。
  4.2 强化农民培训与科普服务,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农民科学素质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农学会要切实担负起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服务的责任。一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继续加强与农业干部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及各地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的联系,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训农业管理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民队伍。二是加强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办好农业科技期刊和实用技术手册,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服务、信息传播网络体系,围绕山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推广,进一步发挥农学会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
  4.3 加大科技推广转化力度,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开展科技推广转化工作是农学会的重要职责。农学会要积极探索科技服务的有效形式,通过送科技下乡、与企业联合等方式,促进成果及技术的推广转化。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尤其是在关键农时,要以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为重点,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讲座、典型示范和科技咨询活动,直接为农民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与农业推广单位、农业专业性合作组织联合推广的力度。
  4.4 着力提高学术交流水平,推进学科建设
  要以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引领学科发展为中心任务,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推进学科建设,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要密切关注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针对动植物新品种培育、优质高效种养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召开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对全省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力大的学术会议,切实增强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能力。
  4.5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农学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首先,要坚持创新办会。要积极探索发展会员的新途径、新办法,创新专业委员会管理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专业委员会进行调整和领域拓展,适时成立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委员会。其次,要坚持依法办会、按章办会,确保农学会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同时,要积极倡导严谨自律,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第三,坚持民主办会。农学会涵盖了农科教、产学研多个方面,要把广大会员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的基本标准,切实增强农学会对会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使学会真正成为“会员之家”。 第四,坚持开放办会。要按照“上接、横联、下合”的原则,努力实现全方位开放办会。上接中国农学会、山东省各农口部门;横联兄弟省农学会;下合各地市农学会、农民专业性合作组织,形成上下互动的农学会服务体系,提升农学会的服务层次和水平。
  当前,党和政府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紧紧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核心和关键,充分发挥学会的科技人才优势,努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紧紧抓住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这个重要内容,坚持以扎实有效的科普工作和培训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紧紧抓住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这个根本任务,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一定要抓住机遇,找准位置,积极作为,切实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农学会. 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2] 浙江农学会.农业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6.
  [3] 王金宝.关于再创山东农业发展新优势的思考[J].山东农业科学,2008,5:1-5.
其他文献
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将含纤维素丰富的秸秆处理作为饲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缓解秸秆焚烧压力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试验选择20头夏洛莱肉牛随机分成4组,测定肉牛对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发展,手术患者日趋低龄化,使得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日益显得重要.与未成熟心肌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有别于成熟心肌的保护措施的寻求仍是小儿心脏
急性心包填塞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最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1~2],其发生率约2%~12.2%[3~7],是由心房或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