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瓜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种植,且种植范围广,面积大。灰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大病害,不但为害严重,而且普遍发生。该病害在棚室和露地栽培的黄瓜上普遍发生。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严重降低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了菜农的收入。
  关键词:黄瓜灰霉病;危害症状;防治方法;农业防治;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1.0076
  黄瓜灰霉病是在保护地栽培时很易发生的病害,常年均可发生,一般温度较低且湿度较大时易染病害,近些年来病情呈发展趋势,病变会侵染果实,引起腐烂,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且果实品质也受到影响。可造成减产10%~30%,重病田病瓜率高,提前拉秧,损失更大,严重损害菜农的经济利益。
  1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幼瓜、叶、茎。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如果发病部位是在叶片,开始会出现水渍状的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形状变为不规则形状,且变为淡褐色,空气湿度较大时,在病斑部位会长出灰霉层,病斑会很快扩展,变成大病斑,茎蔓染病后,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
  2发病病原
  病原为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菌。病菌的孢子梗数根丛生,褐色,顶端具1~2次分枝,分枝顶端密生小柄,其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细胞近无色。除侵染黄瓜外,还侵染番茄、茄子、菜豆、莴笋、辣椒等多种蔬菜。
  3发病规律
  黄瓜灰霉病是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黄瓜结瓜期是病菌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此病菌一般在18℃~23℃温度条件下,最适合发育,能耐受最高30℃、最低4℃的温度极限,如果持续90%以上的高湿,则病菌很易繁殖,如果阴天光照不足,而且温度较低,大棚内湿度过大,就会使结露的时间加长,如果放风不及时,则为病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大病情。棚温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足90%时,停止蔓延。
  4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倒茬,尽量避免与其他茄果类作物连作或邻作。多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大棚朝向应以利于通风换气为原则。浇水应在晴天中午进行,小水漫灌,谨防过量,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浇水后及时排湿。发病区及时摘掉病瓜、病叶,并带出大棚深埋。在黄瓜幼瓜长到3~5厘米长时,摘掉瓜蒂部附着的花,可明显降低发病程度,同时根据黄瓜植株长势,及时摘除茎蔓底部的老黄叶,增加通风透光,可防止和减轻病害传播。
  在做好大棚防寒保暖的同时,加强通风散湿管理。采用透光性好,无滴膜扣棚,进行高畦覆膜栽培,铺地膜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叶片表面结露和叶缘吐水,可以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清除棚内薄膜表面尘土,增强光照,及时放风。在温度不超过30℃时,通过提高棚温来排湿以及中耕散湿,加快表土蒸发,降低棚湿,均可减轻病害发生。
  总之,要做好提温、通风、排湿、摘花、打叶等多项农业措施,防治黄瓜灰霉病,以达到少施农药,降低残留,经济高效的目标。
  4.2药剂防治
  及时用药,从黄瓜发病初期开始,可选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灭核克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或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二甲菌核利、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1%克菌星乳油400倍液,或65%甲霜灵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7~10天喷洒 1次,连续喷2~3次。其中,农利灵是防治灰霉病的经典药剂,为触杀性杀菌剂,主要干扰病菌细胞核功能,并对细胞膜和细胞壁产生影响,改变膜的透性,使细胞破裂,是对灰葡萄孢属真菌有效的选择性杀菌剂。
  此外,生产实践中,乙霉威的表现也很好,乙霉威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能被蔬菜吸收并在体内运转,防效高,持效期长。乙霉威有两种复配剂型,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由甲基硫菌灵52.5%和乙霉威12.5%混配而成;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由多菌灵25%和乙霉威25%混配而成。防治黄瓜灰霉病时,每亩可用65%硫菌·霉威80~125克,配成800~1250倍液,于黄瓜花期喷药,连喷3~5次,每次间隔7天。
  保护地栽培是也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或10%速克灵烟雾剂熏烟防治,每亩250~350克,分放5~6处,傍晚暗火点燃,闭棚过夜,次日早晨通风,隔6~7天再熏1次。还可用10%杀霉灵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防治,每亩1公斤,一周喷1次,连续或与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3次。
  杀菌剂的预防通常都较治疗效果好,防大于治,这是病虫害的防治原则,一般发病后,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适当加大药量,但同时也要注意抗药性的产生,要适当的进行各种杀菌剂的轮换应用,或者进行复配使用,效果要好。
  作者简介:尹立芹,大专学历,莘县大王寨乡农技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其他文献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结合;生活;信息技术;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8—0122—01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生物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科学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
【关键词】 农村教育;小学教学;英语教学;有效性;课堂氛围;游戏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119—01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面临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硬件设备、教学方法、教与学视野信息更新速率、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诸多不利因素,但仍然大有可为,要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可以从一节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率。下面是笔者在
2013年上半年,吉林市现代农业建设进展顺利,发展势头良好。  一是春耕生产实现“两抗一保”全面胜利。面对历史罕见的低温和春涝严峻形势,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农委组织开展了“抗低温、抗春涝、保春播”攻坚战,高质量完成了春耕生产任务。实施高产创建示范片90个,投入国补资金720万元。大力推广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市、县两级共落实示范片28个,面积27万亩,目前示范片苗情长势对比优势明显。二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