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的夏夜闷热无风,但年近五旬的喻建华,照旧冒着酷暑伏案工作——他决心用3年时间,篆刻完《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黄陂区供电局党办主任喻建华在许多知情人眼里,堪称一位奇人。荣誉众多
不寻常赂寻常人
喻建华的本职工作是上传下达、起草公文和迎来送往,但他又拥有众多令人炫目、颇不寻常的头衔和荣誉——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藏典收藏润格认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协会理事……
他先后应邀到二十多个国家进行艺术交流,在法、德、泰等国举办过个人书画展,在世界华人第一、第二届艺术大赛中获得金奖。
今年1月,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他到法国巴黎参加“海湾战争呼吁和平”的艺术展览。中国共有20余位书画大师参与,喻建华凭借一幅风格独特的“秋菊”,夺得了“世界和平大使奖”。他的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他至今仍与一些外国政要保持着书信联系。学艺心切
到乱坟岗挖人骨
喻建华出生在安徽省北部的灵璧县,他的语文老师是晚清秀才,练得一手好书法,在当地小有名气。受老师影响,喻建华对书法也着迷起来。小学二年级时,喻建华已是全县闻名的小书法家。
“真正接触到‘艺术’这个词,还是上初中时。”喻建华回忆,他遇到过一位在英国学过西洋画的美术老师——林泽荣。在这位老师的严格指导下,喻建华一边学画,一边练书法,接受了良好的中西文化熏陶。
西洋油画最重要的一课就是画人体解剖,但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喻建华能学到真东西,林老师做出一个让喻建华至今仍十分吃惊的决定——到乱坟岗挖死人骨头。
“开始时,我腿肚子直发抖,连步子都迈不动。”喻建华说。林老师将从乱坟岗挖出来的骨头用酒精消毒后,用铁丝串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体骨架,教喻建华人体解剖知识。
可惜未过多久,“文革”开始了,林老师被打成“里通外国的特务”,被管制劳动。学校停课了,父亲也被关进了牛棚,喻建华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巧遇伯乐
阴差阳错当了兵
就在这时,喻建华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1969年,县里成立“革委会”,决定在大院中央画一幅十余米高的《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有人找到了喻建华。仅1.5米的小个子,第一次站在近10米高的台架上,他熟练地临摹起《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来。
一天,部队接兵的首长来办事,看到一个小孩竟在画这么复杂的油画,非常惊奇,就问他“想不想当兵”,喻建华利索地回答:“想,就十白你不敢收我!”
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夜晚,首长的警卫员匆匆忙忙跑到他家说:“马上跟我到火车站去,什么也别带。”到了火车站,喻建华套上了事先准备好的最小号军装,到武汉当了一名特招的文化兵。那年,他16岁。
来到武汉的第二天,他受命提着一桶墨汁,拿着大刷笔,在武汉三镇用毛体书写大幅标语。连喻建华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写,就在武汉写出了名,有时他临摹的毛体诗刚贴上墙,就被书法爱好者揭走。声名远播
为美国总统刻印
1981年,喻建华转业到黄陂区供电局,在局办主任和党办主任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这期间,喻建华对篆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喻建华说:“篆刻,我只在小时候看老师刻过,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下刀。”但天道酬勤,经过艰苦磨炼,喻建华的篆刻终于有了模样。他开始参加电力系统的一些比赛,后来又到全国比赛,在国内的篆刻界,喻建华这3个字渐成招牌。
上世纪80年代,时任国家电力部部长的李鹏出访日本前,在全国电力系统内征集书法作品,喻建华创作的四条屏《满江红》,被选中带到日本,赠送给日本友人。
后来,喻建华才得知,这幅作品被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看中,十分喜爱,甚至搬出了“见面分一半”的中国俗语,将此作品要去了一半。对此念念不忘的小艾森豪威尔,后来通过中国外交部,又向喻建华要一幅完整的四条屏,喻建华用狂草写了一幅《正气歌》相赠。
这件事,让喻建华名噪一时。随后,只要电力系统有外事出访,领导都会带上他。
1998年,喻建华的篆刻作品被送到了泰国参加展览,一举夺得第一名,引起了泰国公主诗琳通的注意。公主通过中国国际交流协会,请喻建华刻了一方印。喻建华后来得知,诗琳通公主对他雕刻的印章很是喜欢,需用印章时,经常选中喻建华刻的这方。
诗琳通公主做的“无形广告”,让喻建华的名头在外国政要中渐渐响了起来。
中国对外友协的一位工作人员曾风尘仆仆地赶到黄陂,希望喻建华能为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刻一方印,并带来两方上好的石料,这让喻建华非常意外。为了刻好这方印,喻建华整整花了一周时间,从设计到篆刻,一丝不苟,先后刻了6方石料,最终刻出了一方满意的印章。
喻建华做过一个粗略统计,从政要小泉纯一郎到穆巴拉克,从明星王菲到李小双,他前后为150多位名人雕刻了印章。
一字千元
却不愿卖字赚钱.
圈内人都知道喻建华有个怪脾气——从不为人题写招牌。
像喻建华这样的书法家,国家专门制订了“润格”(每写一个字的价格),他的润格为每字1000元。
喻建华说,他要是热衷此道,早就发了大财。但不管是多亲近或多显赫的人来请,他从来不写。他觉得,卖字换钱“不是个味道”。武汉一知名集团公司曾请他题写6个字的招牌,开价1万元,喻建华一口回绝了。
“放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这是喻建华追求的人生境界。他的书架上,堆满了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专著和各类画册。他尤为痴迷唐诗和晋帖,认为那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两座高峰,其间魅力无穷。喻建华艺术上主攻行草兼习汉隶,篆刻与绘画技艺日臻完美。
除大量涉猎古典文学艺术和着力品格修养外,他每年还要挤出一定时间畅游祖国名山大川,从中获取灵感和感悟。 这就是奇人喻建华。
黄陂区供电局党办主任喻建华在许多知情人眼里,堪称一位奇人。荣誉众多
不寻常赂寻常人
喻建华的本职工作是上传下达、起草公文和迎来送往,但他又拥有众多令人炫目、颇不寻常的头衔和荣誉——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藏典收藏润格认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协会理事……
他先后应邀到二十多个国家进行艺术交流,在法、德、泰等国举办过个人书画展,在世界华人第一、第二届艺术大赛中获得金奖。
今年1月,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他到法国巴黎参加“海湾战争呼吁和平”的艺术展览。中国共有20余位书画大师参与,喻建华凭借一幅风格独特的“秋菊”,夺得了“世界和平大使奖”。他的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他至今仍与一些外国政要保持着书信联系。学艺心切
到乱坟岗挖人骨
喻建华出生在安徽省北部的灵璧县,他的语文老师是晚清秀才,练得一手好书法,在当地小有名气。受老师影响,喻建华对书法也着迷起来。小学二年级时,喻建华已是全县闻名的小书法家。
“真正接触到‘艺术’这个词,还是上初中时。”喻建华回忆,他遇到过一位在英国学过西洋画的美术老师——林泽荣。在这位老师的严格指导下,喻建华一边学画,一边练书法,接受了良好的中西文化熏陶。
西洋油画最重要的一课就是画人体解剖,但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喻建华能学到真东西,林老师做出一个让喻建华至今仍十分吃惊的决定——到乱坟岗挖死人骨头。
“开始时,我腿肚子直发抖,连步子都迈不动。”喻建华说。林老师将从乱坟岗挖出来的骨头用酒精消毒后,用铁丝串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体骨架,教喻建华人体解剖知识。
可惜未过多久,“文革”开始了,林老师被打成“里通外国的特务”,被管制劳动。学校停课了,父亲也被关进了牛棚,喻建华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巧遇伯乐
阴差阳错当了兵
就在这时,喻建华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1969年,县里成立“革委会”,决定在大院中央画一幅十余米高的《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有人找到了喻建华。仅1.5米的小个子,第一次站在近10米高的台架上,他熟练地临摹起《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来。
一天,部队接兵的首长来办事,看到一个小孩竟在画这么复杂的油画,非常惊奇,就问他“想不想当兵”,喻建华利索地回答:“想,就十白你不敢收我!”
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夜晚,首长的警卫员匆匆忙忙跑到他家说:“马上跟我到火车站去,什么也别带。”到了火车站,喻建华套上了事先准备好的最小号军装,到武汉当了一名特招的文化兵。那年,他16岁。
来到武汉的第二天,他受命提着一桶墨汁,拿着大刷笔,在武汉三镇用毛体书写大幅标语。连喻建华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写,就在武汉写出了名,有时他临摹的毛体诗刚贴上墙,就被书法爱好者揭走。声名远播
为美国总统刻印
1981年,喻建华转业到黄陂区供电局,在局办主任和党办主任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这期间,喻建华对篆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喻建华说:“篆刻,我只在小时候看老师刻过,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下刀。”但天道酬勤,经过艰苦磨炼,喻建华的篆刻终于有了模样。他开始参加电力系统的一些比赛,后来又到全国比赛,在国内的篆刻界,喻建华这3个字渐成招牌。
上世纪80年代,时任国家电力部部长的李鹏出访日本前,在全国电力系统内征集书法作品,喻建华创作的四条屏《满江红》,被选中带到日本,赠送给日本友人。
后来,喻建华才得知,这幅作品被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看中,十分喜爱,甚至搬出了“见面分一半”的中国俗语,将此作品要去了一半。对此念念不忘的小艾森豪威尔,后来通过中国外交部,又向喻建华要一幅完整的四条屏,喻建华用狂草写了一幅《正气歌》相赠。
这件事,让喻建华名噪一时。随后,只要电力系统有外事出访,领导都会带上他。
1998年,喻建华的篆刻作品被送到了泰国参加展览,一举夺得第一名,引起了泰国公主诗琳通的注意。公主通过中国国际交流协会,请喻建华刻了一方印。喻建华后来得知,诗琳通公主对他雕刻的印章很是喜欢,需用印章时,经常选中喻建华刻的这方。
诗琳通公主做的“无形广告”,让喻建华的名头在外国政要中渐渐响了起来。
中国对外友协的一位工作人员曾风尘仆仆地赶到黄陂,希望喻建华能为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刻一方印,并带来两方上好的石料,这让喻建华非常意外。为了刻好这方印,喻建华整整花了一周时间,从设计到篆刻,一丝不苟,先后刻了6方石料,最终刻出了一方满意的印章。
喻建华做过一个粗略统计,从政要小泉纯一郎到穆巴拉克,从明星王菲到李小双,他前后为150多位名人雕刻了印章。
一字千元
却不愿卖字赚钱.
圈内人都知道喻建华有个怪脾气——从不为人题写招牌。
像喻建华这样的书法家,国家专门制订了“润格”(每写一个字的价格),他的润格为每字1000元。
喻建华说,他要是热衷此道,早就发了大财。但不管是多亲近或多显赫的人来请,他从来不写。他觉得,卖字换钱“不是个味道”。武汉一知名集团公司曾请他题写6个字的招牌,开价1万元,喻建华一口回绝了。
“放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这是喻建华追求的人生境界。他的书架上,堆满了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专著和各类画册。他尤为痴迷唐诗和晋帖,认为那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两座高峰,其间魅力无穷。喻建华艺术上主攻行草兼习汉隶,篆刻与绘画技艺日臻完美。
除大量涉猎古典文学艺术和着力品格修养外,他每年还要挤出一定时间畅游祖国名山大川,从中获取灵感和感悟。 这就是奇人喻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