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胃蛋白酶原(PG)联合胃泌素17(G-17)的血清学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门诊患者205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的血清PG Ⅰ、PG Ⅱ、G-17水平,计算PG Ⅰ/PG Ⅱ比值(PGR),并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根据血清PG Ⅰ、PGR、G-17将受检者分为A[ G-17(-)PG(-)]、B[G-17(+)PG(-)]、C[G-17(-)PG(+)]、D[G-17(+)PG(+)]组,根据胃镜检查将受检者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包括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结合内镜活检和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受检者血清PG和G-17与胃癌的关系。
结果受检者中早期胃癌4例(2.0%),进展期胃癌5例(2.4%),非萎缩性胃炎154例(75.1%),萎缩性胃炎42例(20.5%),胃癌检出率为4.4%(9/205)。A、B、C、D 4组分别为93例(45.4%)、75例(36.6%)、25例(12.2%)和12例(5.8%),4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2.1%(2/93)、5.3%(4/75)、4.0%(1/25)、16.7%(2/12);D组胃癌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学方案筛选胃癌的阳性预测值为16.67%,阴性预测值为96.37%。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PG 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PGR水平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1±7)、(7±5)比(1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G-17水平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9.10(1.45,37.55)pmol/L比1.60(0.70,5.43)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PG Ⅰ、PGR、G-17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PG Ⅰ<61 μg/L(敏感度71.4%、特异度55.8%),PGR<11.9(敏感度66.7%、特异度52.6%)和G-17<1.55 pmol/L(敏感度61.9%、特异度51.9%);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PG Ⅰ<53.75 μg/L(敏感度66.7%、特异度62.2%),PGR<7.55(敏感度66.7%、特异度74.0%)和G-17>9 pmol/L(敏感度55.6%、特异度88.3%)。
结论血清PG、G-17可以作为胃癌筛查的指标,对于筛查阳性的患者行胃镜及病理检查,可提高胃癌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