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华山脚下、渭水之滨、关中平原东部的渭南,自古就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近年来,渭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城市到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的华丽转身。
诞生于工业基础优势并不突出地区的渭南高新区,以22年的风华正茂,神韵独具吸引着众多来自国内外的目光,已悄然成为投资者创新创业的热土。
国家战略全新定位
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渭南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纸批文再次激扬起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阵阵春潮。
渭南高新区按照国家级高新区“四位一体”战略定位,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新区“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发展绘制了全新的蓝图:未来五年渭南高新区将坚定不移地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把做大总量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对外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全力建设大西北科学发展的示范基地、大关中全线崛起的开放门户、陕西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地、渭南跨越发展的核心引擎。这些发展定位和理念,承载着国家赋予渭南高新区的历史使命,必将探索一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筑巢引凤春风化雨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先后投资10多亿元,加速道路、水、电、气、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四纵五横一绿环”的城市框架和配备齐全的城市功能建设,大幅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和形象品位。建成区绿化面积473.71万平方米,覆盖率高达50%,形成了“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灯型”的新区美景。
在加快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全力营造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服务环境。他们在西北地区率先设立“企业110”投诉服务热线,为企业提供全天候、贴心式的服务,解除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特别是推行的“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的服务制度,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让政府服务这一“软实力”变成了“硬支撑”,深受投资者欢迎。正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保姆式”服务,使更多的项目接踵而至。
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经过22年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二次创业”以来,渭南高新区推行“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以“特”见长,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医药、新能源、农产加工和职业教育等六大产业成为渭南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他们瞄准商业层次高、延伸配套好的重大项目,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金钼股份已多年稳居亚洲最大的钼化工产品研发加工基地,年产钼酸铵1万吨,高纯度三氧化钼8000吨,目前正在全力打造掌控世界钼产业技术主导权的“中国钼谷”。中联重科也是渭南高新区引进的又一重量级企业,土方机械工业园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制造研发基地,年产各类挖掘机2万多台,销售收入超百亿。陕西北人印机生产的凹版印刷机,填补了国内此类机械的多项空白,是我国最大的凹版印机生产基地,该公司研发的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已远销欧美等国家。产业的聚集效应,创造了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八年35%的高速增长速度,经济总量10年间也翻了四番,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抢抓机遇乘势发展
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为渭南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动力。渭南高新区将突出“环境立区、产业强区、创新活区、和谐兴区”四大主题,以开放促开发,以開发促发展,强化创新引领,加速产业集聚,加快城乡统筹,创优发展环境,积极融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迅速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全力打造国家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为渭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区经营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生产总值突破240亿元。
《陕西日报》
诞生于工业基础优势并不突出地区的渭南高新区,以22年的风华正茂,神韵独具吸引着众多来自国内外的目光,已悄然成为投资者创新创业的热土。
国家战略全新定位
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渭南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纸批文再次激扬起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阵阵春潮。
渭南高新区按照国家级高新区“四位一体”战略定位,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新区“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发展绘制了全新的蓝图:未来五年渭南高新区将坚定不移地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把做大总量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对外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全力建设大西北科学发展的示范基地、大关中全线崛起的开放门户、陕西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地、渭南跨越发展的核心引擎。这些发展定位和理念,承载着国家赋予渭南高新区的历史使命,必将探索一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筑巢引凤春风化雨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先后投资10多亿元,加速道路、水、电、气、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四纵五横一绿环”的城市框架和配备齐全的城市功能建设,大幅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和形象品位。建成区绿化面积473.71万平方米,覆盖率高达50%,形成了“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灯型”的新区美景。
在加快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全力营造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服务环境。他们在西北地区率先设立“企业110”投诉服务热线,为企业提供全天候、贴心式的服务,解除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特别是推行的“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的服务制度,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让政府服务这一“软实力”变成了“硬支撑”,深受投资者欢迎。正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保姆式”服务,使更多的项目接踵而至。
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经过22年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二次创业”以来,渭南高新区推行“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以“特”见长,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医药、新能源、农产加工和职业教育等六大产业成为渭南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他们瞄准商业层次高、延伸配套好的重大项目,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金钼股份已多年稳居亚洲最大的钼化工产品研发加工基地,年产钼酸铵1万吨,高纯度三氧化钼8000吨,目前正在全力打造掌控世界钼产业技术主导权的“中国钼谷”。中联重科也是渭南高新区引进的又一重量级企业,土方机械工业园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制造研发基地,年产各类挖掘机2万多台,销售收入超百亿。陕西北人印机生产的凹版印刷机,填补了国内此类机械的多项空白,是我国最大的凹版印机生产基地,该公司研发的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已远销欧美等国家。产业的聚集效应,创造了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八年35%的高速增长速度,经济总量10年间也翻了四番,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抢抓机遇乘势发展
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为渭南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动力。渭南高新区将突出“环境立区、产业强区、创新活区、和谐兴区”四大主题,以开放促开发,以開发促发展,强化创新引领,加速产业集聚,加快城乡统筹,创优发展环境,积极融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迅速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全力打造国家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为渭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区经营总收入突破6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生产总值突破240亿元。
《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