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明细胞癌术后30年十二指肠转移一例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因间断上腹痛、便血多次住院,行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溃疡,既往肾透明细胞癌术后30年,冠心病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经内科治疗出血停止,停服阿司匹林并规律抗溃疡治疗,但病情反复,复查胃镜十二指肠溃疡病灶逐渐增大,最终经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确定为肾癌转移,PET-CT检查支持十二指肠转移癌诊断。患者无手术机会,未行放化疗治疗,接受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肾癌术后30年出现十二指肠转移较少见,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恶性肿瘤基础病患者出现十二指肠溃疡要注意转移癌可能,应全面检查、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诊断延误或治疗不当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尿液检测对尿路感染诊断至关重要,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干化学法检测联合尿液流式细胞仪的尿常规以及尿培养。本文重点讨论干化学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与尿培养结果的解读及其与尿路感染诊断的相关性,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多发性骨髓瘤的生物学异质性使患者临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根据预后因素进行危险度分层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相当关键。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预后标志物不断更新,从最初的Durie-Salmon分期和国际分期体系(ISS)到细胞遗传学和荧光原位杂交,并进一步随着基因表达谱和二代测序、蛋白质组学和糖代谢组学领域的发展逐渐深入。但日新月异的技术和临床实际应用仍存在一定偏差,"双打击"或"三打击"骨髓瘤的
近年来,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关节炎(SpA)临床专家共识或指南不断更新,但如何更好地理解与执行,患者自我参与管理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成立多学科专家和患者共同参与的AS/SpA患者实践指南工作组,开展AS/SpA病友会患者与专家共同参与的AS/SpA患者关注问题的调查,筛选出问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相关原则,按照国际规范流程,提出AS/SpA患者实践指南意见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