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环前后的注意事项等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uai6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育环作为一种避孕工具,深受广大已婚育龄夫妇的欢迎。因为安放了节育环以后,既可以达到避孕目的,又不影响性生活的和谐,还可以避免类似口服避孕药发生漏服、药物受潮变质等麻烦。国内调查显示,安放节育环作为一种避孕方法,已经成为产后避孕最常用的措施之一。据上海市一家妇婴保健院计划生育门诊部的资料来看,产后采用安放节育环作为避孕措施的,占到避孕妇女的80%之多。实践证明,放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那么,在放环前后要注意些什么呢?
  放环日期应安排在月经干净后、没有性生活前进行。这是为了避免实际上已经怀孕了,而当事人并没有发觉,仍来放环。为了避免感染,放环后的半个月内应禁止性生活。
  放环虽然简单,但仍然需要无菌操作,否则会引起感染。放环后要保持外阴部清洁,每晚要清洗局部。放环时要扩张子宫颈,使环能顺利放入子宫腔内。环刚放好后的头几天内,子宫颈口还比较松,一时还不能恢复原状,环有脱落的可能,所以,放环以后要休息两天,一星期以内不宜进行重体力劳动。有些妇女在环放好后会有轻度的腰酸和下坠感,这是子宫对“不速之客”一下子不能适应,产生了收缩反应。过几天,子宫腔适应了以后,这些症状就会自行消失。
  假如放环后出现腹痛、发热的症状,可能是盆腔发生了感染,应该及时去医院诊治。在放环以后的数日内,可能有少量的阴道出血或者白带中夹有血丝,或者白带颜色轻微变红,这可能是放环时操作带来的创伤,也可能是节育环的机械性压迫,或者是子宫内膜小血管破裂所致。一般情况下出血量不多,数日后能自行停止出血,不必处理。如果发生出血量多或者持续时间超过一周,可去医院配些止血药或者使用宫缩剂止血。
  在放环后的半年到一年内,少数妇女会出现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情况,可以在经期使用止血药或者益母草,以缩短经期,减少经量。同时服些“补血药”,以防止出现贫血。如果月经量特别多,是放环前的二倍,而且经医生处理后收效不明显的话,那就应该将环取出,改用其他避孕措施。取环时,应去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取,千万不要到没有行医资质的私营医疗门诊去取,以免造成生器官感染、损伤,甚至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极少数的妇女在放环以后又发生了怀孕现象,这种情况叫作带环妊娠。虽属罕见,但也并非绝无仅有。因此,放环以后如果发生了闭经、恶心、呕吐,甚至出现爱吃酸食等偏食现象时,应及时去医院做妊娠检查。如果确实怀孕了,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很多女性会问,节育环能放几年?这个问题应视带环者的年龄和环的材料而定。一般认为,不锈钢的金属环可放15~20年;硅胶、塑料或含铜等节育环可放5~7年。至于年龄,在育龄期间都宜安放。到了更年期,已经绝经了,卵巢功能衰退,再也不会排卵了,当然也无生育能力了,此时,环就没有必要再留在体内,可以将它“驱逐出境”了。
  处女膜闭锁应及早手术 程怀孟
  小王19岁了,一直无月经初潮,同时伴有周期性腹痛,吃了几十付中药也不见好。妈妈陪伴她到妇产科做了检查,医生诊断为处女膜闭锁,并给她做了手术,医生告诉小王,因为她就诊早,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不会影响以后生育。
  处女膜是遮盖在女子阴道外口的一圈薄膜,中央有一直径为1~1.5厘米的圆形小孔,叫处女膜孔,如果处女膜上没有小孔,就是“处女膜闭锁”,因处女膜褶发育旺盛所致。幼女时期没有任何症状,到了青春发育期月经来潮,经血无法排出体外,便积聚在阴道内。随着周期性来月经,经血量会越积越多,逐渐向上扩展,使子宫腔和两侧输卵管腔都积满经血,严重时经血可通过输卵管伞端倒流入腹腔。患者临床表现为青春期后出现逐渐加剧的周期性下腹痛,但无月经来潮,严重者伴有便秘、肛门坠胀、尿频或尿潴留等症状,并于下腹部摸到逐渐增大的包块。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及阴道内有积液。
  一旦发现处女膜闭锁,应及早进行手术,即做处女膜切开术,引流积血,待积血块清除后,病人的下腹胀痛、下坠感就会顿时消失。治疗不及时的话,如果输卵管黏膜被经血扩张破坏,就会造成永久性的不育症;如果经血通过输卵管伞端倒流入腹腔,会造成肠粘连和盆腔粘连。所以,少女无月经来潮,并伴有周期性腹痛,必须及早就诊。只要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不会影响生育的。
其他文献
炊具与健康  朱本浩    锅碗瓢盆是不可缺少的烹饪炊具。由于生产原料的不同,各种炊具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铁质炊具铁锅在炒菜过程中溶出少量铁元素,可以被人体吸收,经胃酸作用转化成无机盐,补充人体血液中的铁含量而有益健康。但也会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C,因此用铁锅炒菜时应大火快炒。山楂、杨梅、海棠等食物中含有果酸,与铁元素结合形成低铁化物,使人体产生中毒反应,因此不要用铁锅来烹煮这类食物。
近年来,我国老年痴呆症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势头,据统计,65岁以上的患者占4%~5%,80岁以上患者占15%~20%。虽然预防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先为老年人“健脑”。  一是让老年人精神愉快:俗话说,“乐以忘忧”,忧愁容易导致百病丛生。我国古人就明白这个道理。据古籍《二十四孝》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老莱子”的孝子,对父母特别孝顺,在他七十二岁时,还身穿五彩斑斓之衣,在地上翻跟头,扮婴儿啼哭
和久违的老姐妹相聚时,突然有人惊呼一声:“唷,颖姐,你咋长白发啦!”我的心顿时一紧,连忙揽镜自照,果然鬓角有两根白发悄然爬出。一种青春已逝的惆怅倏地涌上心头。平静后,只能自我安慰,人到中年,经历过太多的风霜雨雪,这是生命的自然法则。然而,当在南方工作的表姐来访时,亲眼见到她那满面红光、肌肤白嫩、秀发乌黑飘然,潇洒轻捷的身姿,我才不得不承认,逝去的风韵好像与岁月无关。  “女性的美,不单是年轻漂亮,
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肾脏内科专家李秋教授介绍,近年来,他们收治的肾脏病患儿不断增长。去年共收治1270名肾脏病患儿,比前年增长了两成左右。此前到一个区县的学校进行肾脏疾病普查时,一个看起来身体健康的9岁男孩,尿检结果异常,进一步进行肾活检时发现其肾脏已经硬化,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李秋教授介绍,儿童患肾脏病的原因很多,除了跟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感染等因素有关,还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
宁夏固原读者罗某来电说:我是一位中年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后,尿液变成红色了,该怎么办?   答罗某读者:   和服用利福平一样,大黄、磺胺嘧啶等药物也能使尿液呈现棕红色。此外,还有许多药物服用后也会使尿液变色,如服用铁剂、氯喹、呋喃类药物可使尿液呈现黑色,服用核黄素、黄连素、四环素等可使尿液变成深黄色。这都是服用药物后出现的正常现象,因为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药物。   人们服用的药
湖北读者杨某来信说:我奶奶前不久到医院看病,配了不少药,回家后我拿出药品说明书一看,发现病历上的医嘱与药品说明书不一致,请问究竟听谁的好?   答杨某读者:   一般药品说明书上都有药物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内容。这些都是经临床验证总结起来的,也是医生看病开处方的根据。但药品说明书上讲的都是一般的、普通的原则,很少介绍特殊情况,再说人体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病情轻重不同,病程长
小朋友不能尿床    早上朵朵赖床,妈妈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劝她,小朋友要早起上幼儿园。  朵朵:为什么你可以赖床上?  妈妈:因为我小时候上幼儿园不赖床,所以长大了就可以在床上多躺会!  朵朵:那爸爸呢?  妈妈:爸爸小时候跟你一样上幼儿园天天赖床,所以现在每天要早起送你上学!  爸爸:……    爸爸别喝酒    幼儿园发了看图说话的作业,是教小朋友行为礼仪方面的,一幅图上画着一男在喝酒,一女在哭
54岁的老王听到背后有人叫他,就在转头的那一瞬间,突然晕倒在地。虽然很快就清醒过来,而且也没有后遗症,但儿子还是坚持陪他到医院去看看。检查得知,他是因为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听到这个病名,老王儿子突然记起了什么:“这就是射击选手王义夫那种病吧?”  没错!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王义夫就曾因为此病与金牌失之交臂。国人都不会忘记1996年亚特兰大运动会英雄悲壮的一幕:决赛时,王义夫领
白细胞减少者会有健康隐患吗  云南福贡于某读者来电说:前不久我们单位在体检人员中发现有不少白细胞减少者,而且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与不适,请问这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吗?  答于某读者: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分为三大类,即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粒细胞约占总数的60%。正常成年人白细胞的总数是4 000~10 000/微升,每天在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
湖北武汉读者张某来电说:我以前最爱吃甜食的,饮料更是不少喝。前不久被查出患了糖尿病,医生说不能吃甜食了。这可苦了我了!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甜味剂,可以吃吗?  答张某读者:  甜味剂是糖的替代品,糖尿病人可以少量食用一些。  甜味剂分为含热量和不含热量的两种。含热量的甜味剂主要有木糖醇,它的甜度基本和蔗糖相同,只是它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在肠道吸收慢,在血液和细胞中代谢较快,但是服用超过50克/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