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的3种误读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angp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国家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针对“国内大循环”一词就产生了很多误读,主要有这3个方面:
  其一,认为内循环就是启动内需;
  其二,认为内循环只是应对美国打压中国的权宜之计;
  其三,认为启动内循环会打压房地产。
  这3种误读虽然不难反驳和辨识,但还是有必要予以澄清。
  第一,认为内循环就是启动内需完全矮化和窄化了“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意义。撬动国内庞大的市场,的确是“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内循环作为和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一样的战略性举措,其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远远超过内需。
  在笔者看来,作为下一个周期中国经济的最大战略,“国内大循环”旨在打通影响中国经济竞争力的“任督二脉”,要在生产、消费、投资、技术等领域弥补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比如在技术层面,如何在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在技术环节实现内循环。
  过去,由于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上选择了一条成本优势最明显的领域发展,导致“卡脖子”的不仅仅是芯片领域。根据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研显示:32%的关键材料领域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高端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超过95%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在技术创新层面,“内循环”的关键就是彻底告别过去引进技术、模仿发展的模式,而必须要在高端技术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在生产环节,中国的工业门类是全球最全的,但低端化、缺品牌以及主要设备依靠国外的情况也必须通过“内循环”来突破。
  第二,“内循环”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到“内循环”的同时,还第一次提到了“持久战”的概念。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我认为这段话本质上是为“十四五”规划定调,而且从“持久战”的角度对“内循环”予以界定。这意味着“内循环”绝非很多人理解的应对美国打压的权宜之计,而是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持久战”,是战略性的举措。
  第三,“内循环”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制造业的“创新”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国内消费市场的启动,二是新型城镇化。
  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制造业的创新,是因为美国打压中国的实质在于打垮中国的制造业。从全球大国兴衰的历史看,得制造业者得天下。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美国人发现,在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之后,美国创新的基础便荡然无存。所以,中国未来的创新,一定要围绕制造业的创新展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复杂性。
  而消费和城镇化是未来“内循环”的两个轮子,也是“内循环”的最大动力。特别是城镇化,中国未来能够真正利用的最大红利就是城镇化。城镇化的进程一方面带动消费,一方面带动创新,未来城市的建设是中国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消费不是要劫富济贫,而是要把穷人变成富人。把穷人变成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农民成为市民,一旦农民真正成为市民,其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至少会提升3倍。
  既然新城镇化是“内循环”的两个轮子,而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仍然会是大城市的房地产。那么,启动“内循环”就不会打压房價,因为“内循环”需要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而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是带动新基建、创新和消费的动力。
其他文献
一、个性化教学的含义“个性化教学”有以下内涵的教学:(1)教学活动针对一个既定的教学目的,即教学在于最充分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个别性;(2)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
为筛选出品质优良的花生材料,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优良种质资源,对100份广西特色花生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主要农艺性状观察及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抽查的63个品种株高在21.0
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不是“二次大战”,而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  尽管“美元本位制”已经持续近半个世纪,但用周小川的话说:“以主权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美元本位制”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它不会永远“美”下去。  “筹码”要由“上帝”发  货币的本质是筹码,用于衡量创造的财富多寡。辛苦劳作、殫精竭虑,如果没有货币,只能以物易物,创造财富的动力将大打折
为筛选适合湛江乃至粤西地区栽种的甘薯新品种,对2009年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南方薯区湛江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个参试品种中,龙薯21鲜薯产量最高,达34416.0 kg
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是广西近年发生严重的桑园害虫之一。文章介绍了桑粉虱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等,分析了广西桑粉虱暴
中国花鸟画图式语言,从古至今,其演变是波澜不惊的。其演变脉络依次为:工笔、大写意、兼工带写和工笔重彩,使“文化花鸟”转入“生活花鸟”。任何绘画图式语言及其时代发展是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