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微音电位在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耳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tiger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婴幼儿听力正常组,听神经病(AN)组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组在耳蜗微音电位(CM),耳声发射(OAE)的引出率以探讨经表皮电极测得耳蜗微音电位在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年龄3月龄至36月龄的婴幼儿,根据听力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其中听力正常组50人100耳,AN组25人49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组40人75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耳声发射和耳蜗微音电位的引出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OAE在听力正常组中的引出率是91%,在AN组中的引出率是75.5%,在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组中的引出率是0;CM在听力正常组中的引出率是96%,在AN组中的引出率是100%,在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组的引出率是0;分别进行OAE和CM的引出率的两两比较,听力正常组与AN组在OAE的引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531>0.05),听力正常组与AN组CM的引出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578>0.05),而AN组与极重度神经性聋组以及听力正常组与极重度神经性聋组OAE和CM的引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结论 CM和OAE都是评价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客观听力学检查方法,由于CM可避免中耳功能的影响,因此在婴幼儿听力检查中比OAE更精准,尤其是当ABR在100nHL未引出或严重异常时,CM应当作为一项常规的检查项目来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
其他文献
锥虫是一类寄生于所有脊椎动物血液中的鞭毛类原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锥虫经吸血水蛭传播广泛寄生于各种海水和淡水鱼类,但鱼类锥虫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并不清楚。本论文以中
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承载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技能教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推广,以及师生创新创业孵化等方面的功能.近年来,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围绕政策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