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语文教学的求真之旅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3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对于有效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文本阅读能够反映一名语文教师本身的文学功底与基本素养。如果教师的文本解读存在错误,课堂教学效率是难以提高的,这样也势必科学正确地引领学生。孙双金是十分著名的特级教师,他在其著作《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中强调:“语文课要想取得效率,最为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解读文本”。就语文教师而言,提升自身的内功,回归语文,对文本正确到位地把握是非常关键的“铁门槛”。
  我们所研究的文本解读,实际上具体指教师课前对文本的一种静态解读,实际上为教师通过披文入情这种方式,和作品、作者中的社会生活,也就是描述的人、景、事、物之间展开对话,能够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解读文本蕴含的思想、文本的语言、成文法则等这样的过程。教师只有对课前的“静态文本解读”做到精确的保证,才能在充满动态性的课堂教学中,使得文本承载的“文、道、质”达到同构共生,进而深入学生的内心。
  一、能够对文本解读最终的目标取向做到把握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作为一种十分关键的交际工具,在人类文化的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即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一定要面向所有的学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简而言之,阅读教学在目标取向方面需要着眼于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阅读方法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借助于阅读增进对世界的认知,进而能够创新改造这个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实际上为从宏观层面关于文本解读应该确定的目标取向的认知。在微观处理所有课文方面,要以《小语课程标准》为指导,在解读每一文本过程中完成宏观目标的落实,进而保证形成的三维目标具体、科学、切合学生的实际。
  二、对文本解读的基本操作程序予以优化
  教师应当按照什么样的程序进行“静态文本解读”?这一问题可以说不同的人持不同的观点。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先“深入”,后“巧出”是文本解读的最高层次。文本解读是一个深入巧出的过程,既要深入地理解与感悟,又要“出得”自然通透。在教学中,并不是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多深,就把多深的理解和感受统统同“灌”给学生,而是要结合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能力,渗透引导。
  1.“深入”
  所谓“深入”,就是要入乎其内,老师能够将教材越读越“厚”,可以多元化进行解读,能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即学生、普通读者、教师的立场解读教材,通过语言领会情境境,通过词语品味语言,通过意境领悟感情,由情品味,能够对文学作品蕴含的魅力与神韵充分把握。窦桂梅、孙双金等许多名师都很重视而且善于深入地解读文本,如窦老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解读(参见《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3期P4—8《我这样细读文本》一文),孙老师对《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解读(参见《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9年第3期P9—10《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文)都真正做到了“力透纸背”,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2.“巧出”
  所谓“巧出”,就是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必须依《小语课程标准》为指导,设定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不同年段的目标以及不同单元的具体目标,确定单元重点,对文本展开再次解读,找准字、段、词、句、篇训练的内容、难点与重点,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文本具有的特点还有年段目标、《课标》总目标,在相关的文本中的编写意图,尽可能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保证三维目标切实可行,并能够精彩预设教学手段、重难点、教学采用的方法。沈大安阐述:“对文本解读,教师可能非常深刻而且独到,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面对的对象是6岁至12岁的儿童。深入浅出是小学教学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这样才能够贴近儿童的实际认知水平,充满童趣与童真。”
  还是举《槐乡五月》一课为例,教师在解读这一文本时,应先凭借自己对槐花的了解,走进文本,充分感受到“花美人更美”的自然之美,并充分感受到文章如诗般的语言和对称押韵的节奏美。全文首先描绘了槐花的多、白、香,让人沉浸在槐乡这梦幻般的世界里。接下来,作者又用大量笔墨描绘了槐乡孩子的槐花乐。孩子的率真纯朴、槐花世界的神奇,人在尽情享受自然之乐的境界吸引着每一个读者。最后,文章用一句话总结了全文的内容。文中无论是写花还是写人,用词都值得细细涵咏。如“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的“浸”字,“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的“醉”字,“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中的“飘”字。此刻,教师以《小语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以及不同的年段的具体目标,单元重点,单元目标、对文本展开再次解读,进一步在把握文本的认识价值和发展语言的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1)能感受槐花的“多、白、香”的美丽;(2)能感受槐花带给槐乡孩子的快乐;(3)能体会“浸”“醉”“飘”等字词的含义,并能引用文中的内容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说具体,并体会文章分总结构的写作方法。基于这样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学生的阅读体验一定能逐渐提升,语言发展也具有了生长点。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边是利用自身的文化积累和已有参考资料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一边却是在构思阅读教学的合理设计——如何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更好地教给学生们。当我们语文教师将整个身心投入其中去的时候,那将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最好的体认。解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让我们在语文教学求真之旅中,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其他文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一项工作。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可能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写作训练。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写出较优秀的文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让学生套用写作模板,以保证学生写的作文基本符合要求。但是这种方式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生会养成坏习惯,一到写作的时候就找模板去套,写出的文章没有新意,没有真正理解写作的内涵和本质。下面着重对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内容进
期刊
小学教育是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启蒙教育。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教学水平,帮助学生科学地選择题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科学选材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可以为教师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借鉴
期刊
【摘 要】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欣赏课教学活动过程,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实现“生动、乐学”教学目标,成为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提升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生动 乐学 小学美术 欣赏课 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  通过对当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状况的分析,可发现:虽然有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指导下
期刊
【摘 要】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需要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小语 激趣 高效 评价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和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成为教改百花园中的靓丽风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创设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情境,进而引导他们总结和形成自己
期刊
对于学生来说,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与教师相处的时间最多,因而教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的言谈举止,衣着穿戴……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生犹如一张白纸,而教师就是一枝枝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笔直接决定着白纸上展现的是赏心悦目画面还是不堪入目的画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得塑造自己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学为人师、行为楷模。下面是我从事教师事
期刊
1.前言  针对文言文的复习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按照专项的形式或者是按照篇章的形式。按照专项进行复习能够体现系统化和线条化,但由于战线太长,不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按照篇章进行复习可以做到知识块状化,但是这种复习针对性不强,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达不到应有的复习效果。如何帮助学生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加强复习的实效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关键点在于要使得学生温故知新,加
期刊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时期教学的要点和重点,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这样可以很好地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而达到不同类文章的写作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慢慢提升,从而达到写作教学的目的。  一、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进入小学中年级后,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作文训练的难度逐渐加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期的写作
期刊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个话题明明是学生司空见惯,常常接触的,却无从下笔。而且就算勉强写了,也不过寥寥数笔,草草几句,内容空洞干瘪。于是就出现了学生怕写作文,把习作当作枯燥无味的苦差事,对写作抱着消极抵触,甚至厌恶的态度;而教师也怕改作文,因为不堪忍受味同嚼蜡之感。笔者认为出现这双重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生大部分过着简单的“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方式,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悟
期刊
【摘 要】作为一种新课型、新课题,口语交际教学是提高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其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文本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巧妙地使用文本插图,实现初中语文的生动教学成了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研究了插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旨在推动初中语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插图 意义 使用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会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