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教育均衡看边境乡村民族教育的发展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施设备,使边境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教育水平不高、学生的巩固率低、辍学率高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从而制约了乡村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本文以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公信乡为例,对近年来边境乡村民族教育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均衡;边境乡村;民族教育;发展
  一、公信乡当前教育发展状况
  “公信”,傣语为“广社”,译意为“豹子、老虎出没的地方”,是一个以傣族、拉祜族、佤族、汉族等杂居的少数民族边境乡。公信乡东、南边连接勐马镇;北相接富岩镇;东北与娜允镇相接;西与缅甸隔江相望。公信乡中心校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共有46个教学班,112名教师,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4名,学生总人数1692人,少数民族学生1633人,占学生总人数的96.51%,留守儿童99人,送教上门2人。
  近几年来,随着乡村教育的调整,教师队伍也趋于平稳,义务教育均衡地推行,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公信乡中学每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全市的排名也在不断地进步,2017年排在全市103名,2018年排名上升到了全市94名,居全县第三名,而且在今年的高考中有一名拉祜族学生考起了一本,其余还有八名同学考起了二本,这些学生均是少数民族。同时,在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如,入学率得到保证、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校园环境得到整治、校舍得到改善等。
  二、影响边境乡村民族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因素
  1.教师队伍不稳定。最为突出的是教师的思想不稳定。多数升迁或调走的教师凭借的不是工作业绩而是人际关系,而兢兢业业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工作积极的教师却得不到重用。这样导致教师不能安心工作,消减更多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教师想调动。
  2.教师存在专业不配套。
  3.教师培训力度不够。乡村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或农村远程培训时,能到县级以上培训的机会不多。同时在培训学科上,还是存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理论性的培训多,可操作的教学实践培训少等问题,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
  (二)社会因素
  1.父母以及子女的思想观念滞后。有些家长认为“早打工早致富”,读书会耽误致富进程。殊不知,教育不止靠教师,孩子的问题是我们父母的映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一种职业,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责任,对于父母也如此,父母乃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曾经,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读中专、上大学,就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如今不仅学费高了,大学毕业出来还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另一个原因就是农村教育缺乏农村特色,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农民生活相脱节,很多农民就认为即使读完高中,返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农民也没有能掌握可能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知识或技能,他们与没有上过学的长辈并无差别,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和父母萌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2.家庭教育的缺失。开学初新生报到时学校都要求家长亲自带着子女到校报到,在这过程中会涉及家长签字,但是大多数家长们都有一个情况就是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与教师交流,要不直接用民族话与自己的子女交流,让子女帮他(她)代签,由此可见,很多家长是从未接受过教育,没有文化,思想意识落滞后,更没有教育孩子的好办法,所以出生在类似的家庭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没有得到家长正确的引导。
  3.留守儿童逐年上升。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收入来源单一,迫使很多家长不得不留下子女和老人远走他乡打工。这些未成年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生活中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里的烦恼也没有地方倾诉,正因为没有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很多留守儿童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他们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父母的初衷是为了改变落后的家境,让子女过更好的生活,殊不知却给他们带来了另一个难题一孩子的教育。
  4.自身存在厌学情绪。有的同学由于基础差,经过种种努力仍旧收获低分和失败,加上长时间收到父母的数落,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逐渐萌生了“差生”的观念,以至于无心学习;有的同學是小学时成绩突出,但上了初中,随着科目增多,难度加大,由于心理适应能力较差,无法战胜挫折,以至于对学生逐渐失去了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
  三、发展边境乡村教育的对策思考
  1.真正落实好乡村教师评优、选调的有关政策,让乡村教师有奔头。首先对于在乡镇从教5年以上者,且教学成绩突出者,每年应适当给予1至3名名额调入县城,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对于刚参加工作者,应适当分配到基层,李克强总理曾鼓励大学生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层最能锻炼人。其次,要多在乡村学校中开展教学评定和交流活动,给乡村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再者也要多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让更多乡村教师有更多机会参与培训,提升能力。
  2.加大教师培训规模。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封闭,农村学校发展较为落后,农村教师自主发展能力不足,在完善校本培训制度的同时,应加强外部力量对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支持。以省、地市教育行政部门为执行主体,建立完善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培训制度,以城乡的教育交流合作为基础,将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共享作为城乡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建立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共享机制,请与农村学校接近的城市优秀教师来农村授课,帮助农村学校开发新的课程和教材,探索高质量、实效性强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新模式。以教育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中心,成立城乡教育课题研究协作体。具体采取由城区名师领衔、农村骨干教师参与开展课题研究、农村学校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近年来开展的教师培训最多就是“国培计划”即远程培训,“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项目有限,而边疆民族地区大多数希望借培训的机会走出大山,到发达的地区开阔视野,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国家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的投入,变远程培训为主为面对面培训为主,扩大面对面培训教师交流,增加边疆民族地区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市、县政府也应增加教师培训投入,开展教师专项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引导家长与学生、学校沟通交流。农村的学生家长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在感情的表达上较为含蓄。父母与子女交流甚少,对孩子的需求了解很少。同时很少与学校教师沟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是了解甚少。
  4.关爱留守儿童。实施师生、生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5.积极推进禁毒宣传工作进校园。学校要把禁毒教育作为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普及毒品预防知识,确实强化在校学生防范毒品意识,学校应邀请边防干警到校给学生进行禁毒宣传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毒品知识,认清毒品危害,有利于我们构建无毒健康校园环境;另外,加强边境一线的禁毒防艾工作,包括加强对入境毒品贩卖的打击,加大吸毒戒毒力度。
  四、结语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唤醒内心的真、善、美。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自我教育,当他们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也就懂得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今后也会少走歪路。今年是我县脱贫的非常时期,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改变乡村落后的面貌,首先就要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让乡村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俗话说得好“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总而言之,乡村教育的发展之路还将是漫长的。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其他文献
我要为我最亲爱的故乡——南京写首诗!  我去过不少城市,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南京。  南京是一座现代化都市,但现代化的高楼并没有湮没六朝古都厚重的文化气息。你可以在秋日的明孝陵前靠着一尊石雕细数满地落叶,也可以在鸡鸣寺里聆听悠远的晨钟暮鼓,还可以在中山陵景区感受浓浓的民国风情,更可以在夫子庙感受不同于商业区的文化繁华……南京的每一處角落都凝聚着文化魅力,散发着传统文化的气息,令人心醉神迷。南京的六朝文
上初一时,第一次看到坐在后面的孔思源。当时她还没剪短发,她给我的印象是很可爱。  看来“人不可貌相”。剪了短发的她更偏向于男孩子性格,做事雷厉风行,和男生呛声也不在话下。不认识她的人也可能把她误认成男生。真想不到,这样的女孩子能写出那么多清新的文字。  她的文科好得不像话,英语很棒,语文更出类拔萃。她的文章选材很广,除了写生活感悟外,还写了数不清的小说片段,甚至有时还填填古词。我最佩服她能写歌词,
【摘 要】讲好故事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能力素养,尤其是讲好中国故事、家乡故事是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本文以“红色三明故事”为例,从红色知识游戏竞赛让故事更有趣味;精彩生动红色宣讲让故事更有情味;走进家乡红热土地让故事更有力度;弘扬传承红色基因让故事更有高度这四个方面做了探究,旨在保护红色革命遗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党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
【摘 要】高中数学在新高考模式下,不仅提出了更加新颖的教学理念,而且还需要教师实施针对性策略。“动力课堂”为新型教学方案,其主要理念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动力课堂的关键之处为保持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动力课堂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本研究将重点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动力课堂模式开展的教学,从引进竞争、学科交叉、換位思考方面,提出教学策略,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圆月嵌在明净的夜空中,柔和的月光在天际漾开。又至中秋,往事萦绕心头。中秋的满月不仅勾起了人们远隔千里的思念,还激发了我对梦想的思考。  小时候,中秋节是我们家最快乐的团圆节。这天,长期在北京工作的爸爸则会回到家,与妈妈和我团聚。记得一个中秋夜晚,我们一家人在湖边散步。月色泻入湖水中,湖水波光粼粼;流过树丛,在树叶间闪着幽幽的光;洒在路上,留下婆娑的树影。我的小手牵着爸爸妈妈的大手,沐浴着柔和的月光
素质教育对如今的数学课堂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主导”“合作交流”“开放探究”等,一时间成为高频词。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需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课堂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课堂学习过分重视细枝末节、死记硬背、重复训练。长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理解”的层面上。  小学的课堂学习可以分为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具有主动性、
清明采艾草,我常常提着竹篮随着母亲一起上山。正是春光明媚时,满面的清风,满眼的青翠,还有枝头啁啾不息唱着春之歌的不知名的小鸟,走在山野间,心早已像篮子里青青的艾草一样慢慢装满了。每当看到艾草,母亲便弯下腰,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尖轻轻掐下艾草顶端的两三片叶子,从来不连根拔起,母亲说留下根子,来年还能发新芽。一会儿工夫,母亲手上就握满一大把青嫩的艾草了。看着母亲采艾时利索的身影,我也禁不住手痒起来。对于并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在广大高校英语教师中引起热议。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研究,重点在课程思政、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发展等领域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版)进行修订,突出时代主题,凸显创新发展内涵,呼应师生们的关切。众多教师都认为《指南》为今后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道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向明友教授认为,《指南》充分体现了世界发展形势和
2020年10月,笔者在参加“国培计划(2020)”高中英语国家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培训时,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的主题讲座《大观念视角下英语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引发了笔者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并基于主题进行了些许实践上的探索。  一、什么是大观念  大观念的英文是Big Ideas或Big Concepts,多被译为大观念、大概念或核心概念。从学科本质或内涵看,它
小时候,外婆的呼噜声每每让我难以入睡。那声音起初和风细雨,随后波涛阵阵,到了高潮猛地一提,又戛然而止,让人猝不及防。我曾试图捏她的鼻子,或抽掉她的枕头,但“鼾声依旧”。无奈,我只得捂着耳朵,辗转反侧,焦灼地等待天明。  上学后,我被爸爸妈妈接到了城里,离开了外婆家,此后再也听不到外婆的呼噜声了。  最近妈妈做手术,晚上爸爸要去医院陪床。外婆主动提出晚上来陪我。我喜忧参半:晚上少了父母的“监督”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