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而且还要有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每一个学生探究、获得认可和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等等,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指导;方式;激励性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行指导,以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
一、课题确定要体现可操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再加上中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在初次接触这门功课时,根本不知道如何选题,应该选什么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选择进行有效的指导呢?
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多方面寻找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動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细心辨析,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
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了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一时间“低碳”、“绿色”等成了热门词汇,气候与环境问题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减碳”成了一个最时尚的名词,“你‘减碳’了吗?”也成为一句流行语。学校团组织也安排了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于是,我们提出了“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么要低碳生活?”“如何低碳生活?”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开展了“我们的低碳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2、选题指导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异想天开,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老师对学生在选题中的突发奇想,哪怕它是幼稚可笑的,也要精心呵护。如“我与交通安全同行”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如有的想去认识交通标志,有的要编创交通童谣,有的则说要到马路上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当交通警察这个大胆的想法我首先给予了“敢走出校园、大胆尝试”的肯定,接着引导孩子们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孩子们明白要去当一日警察必须事先与交警叔叔取得联系,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这样才能使体验更有实效。
3、帮助学生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活动主题
学生有了想研究的专题或活动主题以后,接着出现的常见问题是所研究专题的可行性问题。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先提出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往往存在不少问题,如:所选主题过大,远离自己生活,不明确实践活动的核心等等。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如在《低碳绿色,让校园更美丽》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是相近的,相包含的,甚至没有价值,不可行的。因此,我就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尽可能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维度进行分解。并根据这三个维度分别确定了“校园垃圾筒与环境”、“低碳校园我践行”、“校园美化我设计”这样的三个子课题。
二、教学方式要体现多样性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而且还要有多样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开展《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调查活动中,我首先开放学习目标。我给学生定了多个学习目标,让学生选择,学生也可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自定学习目标,这既可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还可以通过调查的深入不断生成新的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接着,我开放了学习内容。活动内容的认定,根据学生个人喜好而定,多种学习内容,适应学生对不同活动的渴望,让学生充分自主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人们为什么使用一次性用品,访问摊主、顾客,市场管理人员,对一次性用品的不同观点。这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体验生活。最后,分组开放。我让学生自由分组,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目标,内容去自由组合,如到社会调查的可4人一组,写环保标语的2人一组,设计海报的可2—3人一组。
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如:游戏、表演、访问、考察、调查、采集、收集、查阅等,还有设计、制作、测量、展示、竞赛、交流等等学习方式,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乐意采用的。这些学习方式,能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教育教学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在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细节上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自醒自悟的感想和独特的看法,实践操作中,在设计、制作、表演、展示时表现出的闪光点和在劳动成果中付出的辛苦,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肯定和认可,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星星、笑脸、奖章等评价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即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不够投入,即使他们在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他们的实践报告写得乱七八糟,我们也要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同时,真挚的给他们介绍同学好的活动方法,指一指今后活动路子。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灵活性、激励性。
综上所述,教师的指导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活动是否有效、扎实。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新的发现,新的开掘。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指导;方式;激励性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行指导,以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
一、课题确定要体现可操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再加上中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在初次接触这门功课时,根本不知道如何选题,应该选什么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选择进行有效的指导呢?
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多方面寻找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動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细心辨析,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
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了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一时间“低碳”、“绿色”等成了热门词汇,气候与环境问题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减碳”成了一个最时尚的名词,“你‘减碳’了吗?”也成为一句流行语。学校团组织也安排了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于是,我们提出了“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么要低碳生活?”“如何低碳生活?”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开展了“我们的低碳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2、选题指导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异想天开,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老师对学生在选题中的突发奇想,哪怕它是幼稚可笑的,也要精心呵护。如“我与交通安全同行”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如有的想去认识交通标志,有的要编创交通童谣,有的则说要到马路上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当交通警察这个大胆的想法我首先给予了“敢走出校园、大胆尝试”的肯定,接着引导孩子们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孩子们明白要去当一日警察必须事先与交警叔叔取得联系,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这样才能使体验更有实效。
3、帮助学生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活动主题
学生有了想研究的专题或活动主题以后,接着出现的常见问题是所研究专题的可行性问题。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先提出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往往存在不少问题,如:所选主题过大,远离自己生活,不明确实践活动的核心等等。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如在《低碳绿色,让校园更美丽》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是相近的,相包含的,甚至没有价值,不可行的。因此,我就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尽可能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维度进行分解。并根据这三个维度分别确定了“校园垃圾筒与环境”、“低碳校园我践行”、“校园美化我设计”这样的三个子课题。
二、教学方式要体现多样性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而且还要有多样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开展《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调查活动中,我首先开放学习目标。我给学生定了多个学习目标,让学生选择,学生也可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自定学习目标,这既可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还可以通过调查的深入不断生成新的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接着,我开放了学习内容。活动内容的认定,根据学生个人喜好而定,多种学习内容,适应学生对不同活动的渴望,让学生充分自主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人们为什么使用一次性用品,访问摊主、顾客,市场管理人员,对一次性用品的不同观点。这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体验生活。最后,分组开放。我让学生自由分组,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目标,内容去自由组合,如到社会调查的可4人一组,写环保标语的2人一组,设计海报的可2—3人一组。
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如:游戏、表演、访问、考察、调查、采集、收集、查阅等,还有设计、制作、测量、展示、竞赛、交流等等学习方式,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乐意采用的。这些学习方式,能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教育教学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在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细节上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自醒自悟的感想和独特的看法,实践操作中,在设计、制作、表演、展示时表现出的闪光点和在劳动成果中付出的辛苦,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肯定和认可,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星星、笑脸、奖章等评价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即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不够投入,即使他们在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他们的实践报告写得乱七八糟,我们也要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同时,真挚的给他们介绍同学好的活动方法,指一指今后活动路子。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灵活性、激励性。
综上所述,教师的指导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活动是否有效、扎实。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新的发现,新的开掘。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