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树源于爱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e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孩子们焦急而欣喜的期盼中,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如期而至。儿童节的到来仿佛为整个六月披上了一层快乐的彩衣,成长是那样令人难忘,亲情和关爱更是在每一位父母的心中流淌。孩子们像接受天上的雨水般自然地接受和享受着爱,作为家长,却很少想到自己有一天也需要从孩子手中接过一杯关爱的水。生命的大树源于爱,六一儿童节,你怎能错过教会孩子感恩和关怀的绝佳机会呢?快乐六一,轻盈童心,爱的教育正当时——
  
  案例故事:养儿方知父母恩
  ●文/左 右
  
  得知女儿学校要组织夏令营后,我和丈夫提前大半个月就忙活开了,上网查询当地气候、了解营地设施条件、一遍遍咨询领队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女儿注意安全,恨不得插翅飞去相伴。临行那天,女儿的小书包被塞得满满的,衣帽、食品、药物……要不是老师再三禁止,恐怕连手机都会被我们塞进去。站在出发的大巴前,我们不停唠叨那些早已重复大半月之久的注意事项,身旁全是和我们一样依依不舍的家长,而与之相对的,却是心儿早已飞向出游营地的孩子们。这时,女儿不耐烦地说了一句:“你们说了一百遍了,我都能背了!”
  我猛然一震,这话竟如此熟悉,在我少小离家求学时、在我调到异地工作时、在我每次春节短暂回家后又匆匆离去时,年迈的父母双亲也正如同此时的我一样,不厌其烦地叮咛嘱咐,放心不下,甚至劳心费神地在我的行囊里塞满许多根本用不着的物品。年少的我只觉得不耐烦,甚至心里暗笑父母的唠叨和迂腐,总是生硬地表达不悦:“你们说了一百遍了,我都能背了!”
  此时听到同样的话语,我才惊觉自己已经变成了当年的父母,有着和他们一样不舍的心情,那些被塞进背囊里的不是累赘,而是父母满满的爱意,反复的叮咛背后,隐藏的全是父母关怀疼爱的心啊!养儿方知父母恩,原来在不知不觉间,爱的传承早已悄悄流淌,那是千古不变的真情传递。我后悔自己懂得太晚,也庆幸女儿年纪尚幼,若能及时教育,赋予孩子一颗感恩关爱的心,世界一定会因爱意满盈而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采访手记:中国家庭的爱,为何总是自上而下?
  ●文/左 右
  
  燕子妈妈觅到食物后,会立刻返巢,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喂给小燕子吃;老母鸡在感觉有危险来临时,会快速张开双翅,把小鸡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动物是这样,我们人类更是如此,孩子从一出生起,就聚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爱于一身,受到精心的呵护,无微不至的关怀。父母的爱是伟大、无私、甚至不求回报的,从古到今,这种自上而下的爱,像接力棒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正是有了这种本能的爱,才有了人类的延续。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是为人父母应尽的职责,可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只求付出、不计回报的爱,却让孩子离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我们惊讶地发现,孩子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无情和自私。“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知感恩反哺,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其爱的流淌为何不能双向循环呢?
  
  传统文化:
  父母的角色剥夺了孩子爱的权利
  很多父母即使自己生病了,也不愿意在孩子面前示弱,更不会要求孩子照顾自己,当孩子做出关爱行为时,父母往往还会予以拒绝。在传统的文化观念中,父母是保护者、教育者,认为给孩子爱是自己的义务,是无条件的,天经地义的,向孩子索爱,要求孩子爱自己,则会让这种伟大的爱贬值。其实,并不是孩子不懂爱父母,而是这种传统文化把孩子的爱拒之千里,剥夺了孩子爱的权利和机会。
  
  家庭模式:
  “421家庭模式”使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时代,“421家庭模式”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这种特殊的倒金字塔家庭结构导致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成为家长所有行为决策的指挥棒,全家都围绕着孩子连轴转。试想,当孩子生活在一个只要有需求,就有6个大人供他差遣服务的环境中,其自我意识怎能不膨胀放大?一旦孩子习惯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养成唯我独尊、目中无人、自私自利的心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家长心态:
  习惯性付出让孩子觉得理所当然
  孩子最小,好吃好喝的先给他;孩子还不懂事,犯下任何错误都应该原谅他;孩子还要学习,什么事情都不应该让他做……渐渐地,父母的付出变成了一种习惯,不管自己有多苦,有多累,他们都要先照顾好孩子,满腔牺牲精神就是为了换得孩子的幸福快乐。中国家长这种习惯性的付出方式使得孩子把享受父母的爱也当成了一种习惯,他们对爱感觉疲劳、麻木、理所当然,根本就不把父母的付出当作伟大情感,又怎会产生感恩之心呢?
  
  学校因素:
  只重智力的评价标准使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学校口头上喊着素质教育,实际上仍是唯分数是论的应试教育,依旧把成绩看得重于一切。在这种评价标准的影响下,爱和感恩等道德教育退居其次甚至形同虚设,教育内容仅停留在书面上、课堂上、理论上,孩子难以真正领会到爱和感恩的精髓,了解细化的行为目标,掌握实施的具体方法,在生活中也就无从点滴做起。
  
  家教支招:让孩子内心的感恩之树常青
  ●文/辛 巴
  
  爱孩子并没有错,可如何去爱却是一个永恒的教育和伦理命题。孩子的身体总会一天天长大,但心智情操却不会自己成长,只有家长用心教育、悉心引导,孩子才会具备一颗感恩的心,掌握爱父母、爱他人的能力。不妨就从今天开始,在孩子的心中栽下一颗感恩之树吧,让小树和孩子的关爱之心一同生根发芽,待到其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就是孩子反哺双亲、回报社会之时。
  
  ●告别溺爱,用有原则的爱去规范孩子
  星期天,小实闹着要去游乐园,可爸爸要加班实在走不开,于是小实不干了,哭闹打滚起来,吵得爸爸完全工作不了。这时,妈妈把小实抱到一边,告诉他:“爸爸其实很辛苦,周末我们都可以轻松地玩,可爸爸还要加班。爸爸也想陪你,但必须先完成工作,所以今天就由妈妈陪你出去玩,给爸爸一个安静的环境完成工作,好不好?”小实擦擦眼泪,通情达理地点点头,跟着妈妈出门去了。在游乐园,小实还主动要求妈妈给辛苦工作的爸爸买个面包犒劳一下,回到家,开心的爸爸把面包分给小实一半,直夸他是个听话、懂事、会疼爸爸的好孩子。
  操作提点:孩子的爱心不是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没有原则的溺爱换来的。家长必须在“育人、教化、引导”这个大前提下去爱孩子,当孩子任性犯错,霸道骄纵时,想想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才是真正为他着想,想想我们眼下的溺爱和包容能否养育出一个杰出少年?家长只有用长远的目光去考量,才能对孩子爱得有原则、有分寸,才能超脱出眼前种种不忍或烦躁的情绪,用智慧去实践一个好家长的行为。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爱不是没有来由的,爱他,是因为他知错能改、诚实守信、勤奋自觉;爱他,是因为他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心怀关爱。只有放大并巩固这种爱的嘉许,才会使孩子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在人格、公德、人文精神等方面给孩子带来终身受益的东西。
  
  ●发挥杠杆作用,让爱自下往上流动
  曾有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在劳累一天下班回家后,依然亲手给年迈的奶奶洗脚,奶奶体恤地说:“累了一天了,你歇着吧。”妈妈笑笑:“我不累。”这一切,都被一旁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画面一转,妈妈看到楼道里走来踉踉跄跄端着一盆水的孩子:“妈妈,洗脚吧!”此时,疲惫不堪的母亲看着孩子稚嫩纯真的小脸,欣慰万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言传身教的示范中,爱心就如同春雨般随风入夜,润物无声,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操作提点:孩子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逐渐形成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尤为重要,既是祖辈的儿女,又是儿女的父母,既有责任,又是楷模,所以必须发挥好其中的杠杆作用,对上对下张弛有度、拿捏得当,才能实现爱的平衡和传递。家长是孩子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将来也必然这般对待我们。看着爸爸妈妈如何关怀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孩子才会知冷暖、常问候,关爱之心也就油然而生,日后父母疲惫病痛之时,孩子自然能够关怀体恤。此外,家长不能一味怀抱牺牲精神,觉得父母为孩子任劳任怨是天经地义的,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这么想,变得不懂珍惜和感恩起来。所以,家长也要适时示弱,给予孩子表现的机会,接受并鼓励孩子的关爱行为,才能不断巩固孩子的感恩之心。
  
  ●融入社会和自然,让孩子直接体验大爱的升华
  汶川地震发生后,看到电视播出的救灾画面,珊珊好奇地问:“妈妈,灾区的孩子怎么过六一呢?”妈妈告诉她,地震夺去了许多人的家园,在我们欢度六一时,许多灾区孩子可能吃不饱、穿不暖、没有礼物,甚至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关怀。珊珊听后,内心无比悲痛难过,妈妈建议:“我们捐出一些衣服和玩具,为灾区孩子献上一份爱心吧!”珊珊欣然答应,第二天就和妈妈一起去红十字会捐款捐物,祈愿灾区孩子得到一份温暖和关爱。从此以后,珊珊成了爱心小天使,西南旱灾、青海玉树地震等灾难事件发生后,珊珊总是班上第一个响应捐款,贡献爱心的孩子。
  操作提点: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爱的情感是可以迁移扩大的,真正的大爱不仅仅局限于父母亲友,而在于孩子是否有一颗关爱的心,所以家长首先自己要放开胸怀,豁达地看待孩子一视同仁的纯真心灵,甚至创造机会让孩子的爱不断升华。比如在周末带孩子去亲友家串门,让孩子体会人际交往间爱心的付出和回报;假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见识玩耍,让孩子感受一草一木皆有生命,值得我们去爱护珍惜;平时多给孩子讲述人与地球、动物、自然之间的相依相辅的和谐关系,倡导孩子节约资源,低碳环保地生活;看到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新闻时,动员孩子捐款捐物贡献爱心,感同身受地同情关爱弱势群体,进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自然。
  
  链接:用节日串起爱和生命的亲情教育
  ●文/辛 巴
  
  爱的教育是一种柔性的力量,它不是生硬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多么爱你”、“为你付出牺牲了多少”就可以传递,也不是我们用大把物质舍予就可以堆砌代替的,家长必须掌握契机,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传达爱的教育,才能使孩子领会亲情的真谛,学会珍惜和感恩。利用节日进行爱和生命的亲情教育就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方法——
  春节:家族教育——告诉孩子家庭团聚,凝聚一心,相互关心的重要性;
  
  清明节:生命教育——通过祭奠和怀念先人,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珍惜家人;
  
  父亲节、母亲节:亲情教育——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和平台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关爱;
  
  六一节:快乐教育——通过一家三口温馨愉快的天伦之乐,让孩子充分感受亲子时光的美好;
  
  感恩节:感恩教育——教育孩子如何感恩父母、感恩亲友、感恩师长,一起亲手制作小卡片送上真诚的感激。
  
  《孩子》观点
  用心浇灌成长之路,传承爱的真谛
  ●文/林 嘉
  
  亲爱的孩子,有一天我也会渐渐老去,步履蹒跚,反应迟钝,
  当我不会自己穿衣进食时,请不要嫌弃,我也曾费劲精力才教会你穿衣吃饭;
  当我不断重复唠叨时,请不要心烦,我也曾一遍遍重读故事直到你静静睡着;
  当我找不到回家的路时,请不要生气,我也曾多少次因为你迷路而焦急心碎;
  当我腿脚不听使唤时,请扶我一把,就像我当初扶你踏出人生的第一步那样;
  总有一天你会了解,了解我的艰辛与不易;
  总有一天你能读懂,读懂我对你全心全意的爱和付出;
  那些我陪伴扶持你走过的人生,让我们的亲情血脉彼此依偎交融;
  待你明白了父母的心,也就领会了爱的真谛和意义,实现人生的成长与圆熟。
其他文献
总有人问我:“什么是好的儿童绘本?”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好绘本千姿百态,而且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但是,我可以回答另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绘本作家能创作出孩子喜欢的绘本?”  好的绘本作家,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他能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能感受到孩子的呼吸和心跳,能伸出手,和孩子共同触摸这个世界。  岩村和朗就是这样一位绘本作家。  岩村和朗在“十四只老鼠系列”中刻画的老鼠一家
宝宝刚出生时,就已经具备了辨别味道的本领,两个月后更能明显地对它们加以区别。到了断奶期,随着辅食添加的愈发充分,宝宝开始不断地品尝各种食物,对酸、甜、苦、辣、咸等各种味道都存在一个尝试后的惊喜或厌恶过程,并逐渐接受或拒绝,最后配合嗅觉形成印象,记住这些不同的味道。  要使宝宝的味觉得到良好的发育,就要特别重视宝宝断奶期的味觉体验。在断奶期这个感受性较强的时期,妈妈可给宝宝多种味觉感受的惊喜,让他们
高盐分饮食威胁儿童健康  健康专家调查孩子们每日饮食摄入情况,发现他们单日的盐分摄入量经常在9.3~9.6克,然而,对成人而言,健康专家推荐的盐分单日摄入量也仅仅为6克,儿童更应控制在4克以下。   健康专家表示,加工食品和调味料在日常饮食中的滥用,加剧了儿童健康情况的恶化。高盐分的摄入会导致高血压,从而容易诱发中风和心脏病等问题的发作,这些疾病已经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死亡和残疾原因之一。高盐分亦是
都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我也想过要把自己能给予女儿小米的全都奉献出来,呵护她,富养她。只不过,我的富养,有那么一些些不同——  阅读的富养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对女性的最佳赞美,所以我的富养,着重在这一方面下功夫。不是让小米去上各种学习班,也不是让她早早识字算数,而是让她读书。我们给她买了很多绘本,从科学、艺术,到地理、数学……四岁多时,小米已经拥有
夏天一到,孩子衣物轻便,裸露在外的皮肤也变多,再加上皮肤娇嫩,一个小摔跤或是随便的抓挠,都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损。有些伤口可以不用特别处理,有些则要小心对待。  清洁是处理所有伤口的通则  如果是小伤口,在流动的冷水下冲洗后擦干即可。较大的伤口用流水冲洗后,最好再用75%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由伤口边缘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消毒。如用碘酒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必须再用酒精擦去,避免碘酒灼伤皮肤。  如果孩
一到夏天,儿童溺亡的事件就时有发生。根据卫生部曾经公布的数据,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其中4岁以下幼童占52%,5~9岁儿童占23%。  尽管都知道凶险,家长很重视,媒体也很重视,为什么意外的发生率依然逐年上升呢?是因为重视大多停留在口头的阶段,并没有提供足够具体的预防方法和紧急对策。
随着新年的脚步一天天逼近,心中的那份激动似乎也跟着高涨,真可谓是节未到,心先飞了。对于大人来说,春节意味着假期和团聚;对于孩子来说,春节除了美食和玩乐,还有一项绕不开的民俗传统——收压岁钱。  这压岁钱寓意祝福,本是好事,但随着孩子小腰包的鼓起,爸爸妈妈们的新考验又来了——该怎么安置孩子的压岁钱,才既公平又有益呢?我很不好意思地在此爆料一下,截至目前,小璐收了多少年的压岁钱,我就占了她多少年的便宜
沈培艺 国家一级舞蹈演员,被誉为“中国舞蹈学院派代表”,其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当今的发展水平,代表作有独舞《俪人行》、双人舞《新婚别》等。    沈培艺热爱艺术,与她家庭的影响分不开。沈培艺出生于广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美院的教授,母亲也是位舞蹈爱好者,年过半百的人了,还有一些舞蹈拿起来就能跳。沈培艺小时候住在被市民称为“贵族区”的广州市西关,有两栋私有宅楼,令人羡慕的“西关小
是孤单吗?在生病期间家人全程陪伴,明明给予了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是病痛吗?随着体温和炎症悄然而退,孩子的胃口和精神也早已恢复到了十分。妈妈左思右想找不出原因,宝贝,你的脾气怎么就变得这么大呢?  “待遇”的落差  媛媛原来的刷牙习惯挺好,自觉又认真。在生病期间,大人心一软,漏刷了三四次。病愈后,媛媛又活蹦乱跳了,但再叫她刷牙却变得老大不乐意,每次都要逼到哭才肯去。  生完病,孩子开始在生活小细节上闹
5岁的儿子几米本来挺喜欢做家务,因为他把家务当成好玩的事情,每次完成后,都特别有成就感。可是时间久了,他的热情开始减低,时不时也会有想偷懒的时候。  如何让儿子对家务的喜欢变成热爱,并一直持续下去,养成习惯呢?  旁观者清  几米经常将家里变成“战场”,沙发、茶几、地板上摆得满满的玩具和书,我发现如果跟在他屁股后面收拾,是收拾不完的。因此,我想了个办法。  我将几米拉到远处,让他回头看看自己的烂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