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硕果累累、日新月异的崭新时代,新课程改革也像雨后春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广大教师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经过十年来的艰苦努力和大胆探索,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创新意识的课改新理念。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呢?根据我所走过的教学历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全方位、多角度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根据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其在课堂教学中领导者和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巧妙地设计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想方设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切条件,坚决改变作为知识权威者包办一切的传统做法,把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新型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教师作为学生的朋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新课改对新时期教师提出的一个严格的要求。
  二、以积极的心态,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从其实质上讲,它是课堂教学史上的一次深刻的教学革命,要把这次革命进行到底,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自身的认识问题。课程改革是关于基础教育的前途和走向、培养目标的规格和标准,进行课程改革是教育内部机制进行自我调节和完善的需要。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从行动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去迎接新挑战。因此,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去,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
  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更不是知识的缔造者。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在“知识的占有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上,教师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更要提高教学艺术和手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和课堂气氛的营造者。新课改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已经习惯了的传统教学模式,想方设法地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探究学习取得成功的喜悦,真正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出积极、活跃、快乐的课堂气氛。这样做,教师就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专业,教师才能在新课改中真正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
  三、提高认识,勇于探索,在创新教育上狠下功夫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离不开教师创新精神的耳闻目染、言传身教。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创新型教师呢?
  1.从职业型向敬业型转变。创新作为教师的一种全新理念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勤奋耕耘、乐于奉献等优秀品质,绝不能把教师当作谋取生计的职业。
  2.从教书型向育人型转变。设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要求教师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且还要做到耳闻目染、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与过程的训练。从而形成不畏困难、不怕挫折、顽强拼搏、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绝不能片面追求学生成绩,而忽视品德和能力的培养。
  3.从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创新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整合学科知识结构、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堂互动模式,拓展学生思维、挖掘内在潜力、开发人文资源,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千万不能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作者单位 陕西省靖边县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成绩很突出,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新课改革能够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帮助,但就初
富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床系指产于PTG系列蛇绿岩套地幔橄榄岩石中的矿石,以富铝、低铬为特征的铬铁矿床。该类型矿床以萨尔托海、贺根山及洪古勒楞铬铁矿床为代表。含富铝型铬铁矿床
构建并鉴定UBXN1-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以便应用RNAi技术以及慢病毒感染系统建立稳定干涉细胞系并进一步研究UBXN1的功能。将携带不同特异性干涉序列的DNA片段插入PLKO.1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