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It Go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3456ga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样滑冰是一项由单人、双人或团体以冰刀在冰面上划出图形并表演技术动作的体育活动。这项运动在1908年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项目,其四个现行奥运竞赛项目包括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以及冰舞,非奥运竞赛项目包括团体滑与四人滑。
  与其他竞技运动不同,花样滑冰是一项艺术与运动结合的体育项目,除了要掌握冰上技术,对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有极高的要求。在音乐伴奏下,运动员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
  花样滑冰的历史
  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772年英国皇家炮兵中尉约翰逊撰写的《论滑冰》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涉及到花样滑冰的书籍。1863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海因斯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巡回表演,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1868年美国的丹尼尔·梅伊和乔治·梅伊首次表演双人滑,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花样滑冰表演。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1896年在俄国彼得堡举行首次世界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06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首届世界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24年花样滑冰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滑(1924年列入),男女双人滑(1924年列入)和冰上舞蹈(1976年列入)4个比赛项目,每个国家和地区每项限报3人(队)。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
  滑冰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宋史》已有关于“冰嬉”的记载。元朝以后,冰嬉更为盛行。明代《帝京岁时纪胜》中有“冰床、冰擦”的记载,都是指在冰冻的江河湖泊上作滑冰游戏。清乾隆年间,画家沈源的一幅《冰嬉赋》图中有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探海等姿势。清末,专为慈禧观赏的北京北海花样滑冰表演中,已有双飞燕、蝶恋花等双人动作和朝天镫、童子拜佛等单人动作。那时民间的冰上表演有猿猴抱桃、卧鱼、鹞子盘云、凤凰展翅、摇身晃等动作。
  1930年前后,西方花样滑冰传到我国,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的学校,有些学生参加了花样滑冰运动。1935年,在北京举行的滑冰比赛会上,进行了花样滑冰表演赛。1942年冬,在延安的延河上举行了冰上运动会,表演了花样滑冰的图形和自由滑。新中国成立后,北方一些城市的大、中、小学校开展了花样滑冰运动。在群众性花样滑冰广泛开展的基础上,1953年2月在哈尔滨举行了第1次全国冰上运动大会,花样滑冰被列为比赛项目。1953~1980年,共举行过25次全国性花样滑冰比赛。1979年10月,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NHK杯国际邀请赛,1980年 2月参加了第1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花样滑冰比赛,1980年3月参加了第70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花样滑冰不但走出了国门,而且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批优秀选手在亚洲、国际和世界性大赛中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场地与器材
  花样滑冰有三大看点:得体的服装、和谐的音乐以及高超的技艺。跳跃的难度和质量,动作的轻松和稳定程度,编排上的创新和表演上的艺术感染力,都体现着“力”与“美”的美妙结合。
  场地
  花样滑冰赛场地,长60米,宽30米,最小限度长不得少于52米,宽不少于26米。室内冰场,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下,冰面温度应调节在零下5~6℃,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
  冰刀
  花样滑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与冰刀的逐步改进紧密相关的。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冰刀是用兽骨制成的。到了16世纪改用木制冰刀,便于造型,以后又改用木和铁合制最后发展为全金属或塑料与金属合制的冰刀。冰刀的式样也在不断改进,由刃比较平直无刀齿,逐步演变为今天的刀刃有一定弧度,刀前部有刀齿,且不同项目冰刀式样、弧度和刀齿也不同的现代冰刀。刀齿主要用在跳跃中,不应用在滑行和旋转中。冰刀以螺丝固定在冰鞋的鞋底。高水平的花样滑冰选手通常都会定制冰鞋和冰刀。
  服装
  花样滑冰选手练习时通常穿紧身柔软的长裤。比赛中,女选手可以穿短裙、长裤或体操服,裙装下穿不透明的肉色紧身裤或长袜,有时会以此来覆盖冰鞋。不得穿上下分开的服装,裙子前后长度要掩盖臀部;男选手则必须穿长裤,不能穿紧身裤。不得穿露胸无袖上衣和紧身裤。
  花样滑冰选手的比赛服装可以十分华丽,若由顶级服装设计师来完成,可能花费上千美元。虽然使用肉色布料的服装并不真正暴露,但仍有许多人提议禁止给人“过度暴露”印象的服装,因为这不符合体育竞技的特点。许多选手在比赛中会使用夸张的化妆和发型。
  20世纪初,花样滑冰还是一个冬季室外冰上项目,因此服装为抵御寒冷的天气着想,比较笨重:女选手穿紧身带扣的上衣,长裙直达脚面;男选手则头戴高筒式礼帽,身穿长燕尾服和长西装裤。到了二十年代,十次世界冠军、三次冬季奥运会冠军得主索尼娅·海妮对女子服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她将裙子提高到了膝部。这一惊人的创举,有利于女子单人滑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男士服装也有了改进,变为齐腰的短西服上衣和芭蕾紧身裤,滑起来更加自由。四十年代以来,女选手的裙子一次又一次变短,并出现了上衣与裙子一体化的短连衣裙。为了表演的需要,服装还添加了如毛边、亮片、珠子等装饰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选手开始穿白色或肉色的冰鞋。
  近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弹性较大、质地柔软的氨纶等多种面料,这些材料更适合花样滑冰的训练和比赛要求。如今,服装已成为选手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选择、搭配和设计,与音乐特点和舞蹈风格息息相关,从而大大提高了选手的表演效果。
  音乐
  花样滑冰比赛节目使用的音乐风格迥异、多姿多彩。冰舞节目采用的音乐可以包含人声,但单人滑及双人比赛的节目不能使用带有人声的音乐,但可以有诸如“啊”一类的无意义伴唱或咏叹。
  花样滑冰与健康
  花样滑冰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密切。奔驰如飞的速度滑冰,每一次蹬冰发挥巨大的力量,每滑1000米,就要快速有力地蹬冰150次。据研究,静坐时下肢肌肉的毛细血管有5%开放,而在滑冰时肌肉的毛细血管有90%~98%开放。这样,下肢肌肉得到的营养将是静坐时的20倍左右。青少年练习滑冰,还能使下肢骨骼的骨骺受到刺激。细胞分裂增快,促进下肢骨骼的生长,个子长高。
  姿势优美的花样滑冰,快速不停地旋转和跳跃,对神经系统和前庭分析器是一种很好的练习。神经系统为了适应身体的跳跃和旋转,大脑皮质的反应能力显著增强,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耳朵的前庭分析器是一个平衡器官,在花样滑冰的旋转、跳跃、忽转忽跳的过程中受到锻炼,掌握身体平衡的能力显著加强,有利于从事高空、高速及驾驶车船的工作。花样滑冰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他文献
在班级中,总有那么一部分表现不突出,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既不像优生那样因各方面成绩突出而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也不像差生那些差出了“水平”而引人注目,他们就是班级中那一点也不起眼的学生——中等生。这部分学生一般自卑、性格内向,其色彩因被老师和同学的忽视变得“灰暗”。怎样才能使其色调变得“明快”起来呢?  内外分析,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自卑心重、性格内向,这是中等生的一般心理特点。从内因来
国学这一概念,章太炎不仅使用的早,而且使用的多,终其一生都为此而抛尽心力。章氏本人也以“独欲任持国学”自命。章太炎作为学者兼革命家,是为学问的一生,也是为国学的一生。  章太炎使用国学概念的时间很早,且终生未尝或离。不过国学以至国粹在太炎先生那里,是作为革命的一种手段来使用的。晚清国粹派,章太炎、刘师培实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国粹派长期被当作保守派的代名词,而究其实,太炎先生是学者兼革命家,虽在学术
段爱华出生在乡村,那里虽然贫穷,人们却很淳朴。在她读小学的时候,学校没有“校园”的概念,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五个班散落在民居里,“教室”简陋得不能再简陋,数九隆冬 ,寒气直往教室里灌,往身上钻。老师们往往是一个人上几个班的课,从一个班到另一个班有时要穿行1公里的乡间小道,带上教案,抱上一大摞本子,风雨无阻。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用来形容这一群老师再贴切不过,他们都是清一色的民办老师,工资微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而青少年抑郁症,多是由个人性格因素及较重的学业压力引起,青少年抑郁应广泛引起家长的重视,若青少年抑郁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一所著名重点学校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约占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访问量的两成。智商高、求胜心强的尖子生,已然成为抑郁症高发人群。有关人士认为,这些中小学时期的“尖子
酷热难耐的暑假会让很多人有一丝的怯意,滚滚的热浪使你我无精打采,不妨拿上你的冲浪板,去海边做一个弄潮儿,在清凉的海水中与烈日博弈,体验夏日的明媚、清凉……  冲浪,一种充满刺激和速度的运动,就好似在路上开车兜风,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吹声,周围的物体似线一般移动。看不清每个物体,听不清每个声音,只跟着心走,披着激情与梦想的翅膀,在这蓝蓝的大海上飞奔,飞奔吧,充满活力的人们啊!  冲浪  许多人都对冲浪有
崇高,并非英雄、伟人的代名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崇高、拥有崇高的精神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境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意志、文化素质、创业进取精神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不能忽视崇高的教育价值。  新的一年,《青春期健康》杂志社将继续围绕传播崇高理念,报道校园先进事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校园活动方面与走进崇高研究
飞飞今天早饭吃完泡面躺床上无聊地抛硬币,然后一哥们儿走了进来,飞飞还没看清怎么回事,这哥们儿劈手夺过飞飞手上的一元钱硬币,狠狠甩在地上,愤怒地喊道:“最看不惯你们这种炫富的人了!”
我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的老师都很喜欢我,经常给我表扬和鼓励。可是上初中之后,一切都变了,都是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我不知怎么和他们交往,而且发现我在他们眼中并不是像以前一样受欢迎,有时不知怎么回事,就被他们指指点点。我心里很失望,成绩也跟不上去,越来越不喜欢上学了。  热情互动  文中提到的问题,在现实中是常见的。很多同学升初中以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老师同学,都难以融入。但同
校服,作为学生身份的象征,以及学生与所属校园的联系,本应展示学生朝气蓬勃、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本应展示校园独特的文化和魅力,成为校园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然而,现实中学生们却对校服万般糟蹋。涂鸦现象普遍,在校服上签名、试笔的现象数见不鲜,校服甚至没有被学生当作普通衣服来爱护。而老师无力无理的制止,使校服处于更尴尬的处境。  原因在哪?就我看来,校服的处境是学生与成人的矛盾造成的。  学生是穿校服
《中国震撼》出版后反响不小,不少地方请我去演讲,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和听众进行互动,每次我都告诉听众:什么问题都可以提,而且越尖锐越好,要公开辩论也可以。确实,研究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如果经不起别人的质疑,那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的研究应该经得起最挑剔的质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不久前,在上海某知名大学谈中国崛起与中国话语,一位年轻教师站了起来,不紧不慢地提了一个问题。他是这样问的:“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