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对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为了落实中学语文新标准的要求,教好中学语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教学能力。语文教师的素养包括文化、文學修养;良好的语文修养,良好的专业基础;对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的重要问题的正确认识;具有本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能力和教学艺术;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辩证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那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呢?很简单,“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读书,是提高自己语文素养的捷径。看看别人在干什么,能让自己少走弯路。读的书多了,自然而然地就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并在教学中多实践,多反思,时间长了,就会不知不觉得到提高,在教学时就会以更高的视角来看教材,就会更好地驾驭教材,从而上出一堂好课。
1 教师的人格魅力
首先是热爱语文,并使自己的学生也爱语文。这是语文教师素养最重要的一条。能够使学生喜欢语文,语文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观察那些成功的特级教师,无不是从心底热爱语文,才使他们的语文教学艺术日趋成熟,他们的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2 打好古诗文的基础
语文越来越重视优秀古诗文的积累,要求高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初中语文规定课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高中语文规定课文中现代作品、古代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比例一般可为5∶4∶1”。由此可见中学语文对古文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师70%是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比,古文功底较弱恐怕是多数人的通病。这将成为用好中学语文新教材的绊脚石。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自觉、主动补好古文这一课。
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又规定“在全部(高中)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同时,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第三、四册,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可以说强调文学教育,是新教材的又一重大变化。这同时也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文章鉴赏能力,否则不可能全面贯彻、落实新教材中的文学教育的要求。
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读、写、听、说的楷模,语文教师必须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必须能作文、多作文、作好文。高中新教材选取文学作品时,选入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莱蒙托夫的《祖国》、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等;选取科技文时,选入杨振宁的《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里夫金等的《熵的定律》、霍金的《宇宙的未来》、王磊的《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等;另外还有钱钟书、余光中、朱光潜、宗白华和余秋雨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教师的阅读面和阅读能力的要求都相当高。同时,中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等媒体。可见,新教材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4 语文专业技能
语文专业技能包括基本的语法、修辞、写作、口头表达、书写等能力。这一条相信经过正规师范学校学习的教师基本具备,关键是如何在教学实践和继续学习中把这些能力锻炼提高。
5 语文教学理论修养
语文教学理论素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标准等理论的学习。这是教师比较缺乏的。笔者也曾经以为不需要学习什么理论,及至教学很多年后,就遇到一个瓶颈,无法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所以,教师还是要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才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才能使课堂变为学生所需、所欢迎、高效的课堂。
6 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因此,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语文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更换一种全新的语文教科书,有了全新的语文教科书,不一定会产生全新的教学方式。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
那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呢?很简单,“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读书,是提高自己语文素养的捷径。看看别人在干什么,能让自己少走弯路。读的书多了,自然而然地就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并在教学中多实践,多反思,时间长了,就会不知不觉得到提高,在教学时就会以更高的视角来看教材,就会更好地驾驭教材,从而上出一堂好课。
1 教师的人格魅力
首先是热爱语文,并使自己的学生也爱语文。这是语文教师素养最重要的一条。能够使学生喜欢语文,语文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观察那些成功的特级教师,无不是从心底热爱语文,才使他们的语文教学艺术日趋成熟,他们的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2 打好古诗文的基础
语文越来越重视优秀古诗文的积累,要求高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初中语文规定课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高中语文规定课文中现代作品、古代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比例一般可为5∶4∶1”。由此可见中学语文对古文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师70%是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比,古文功底较弱恐怕是多数人的通病。这将成为用好中学语文新教材的绊脚石。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自觉、主动补好古文这一课。
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又规定“在全部(高中)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同时,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第三、四册,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可以说强调文学教育,是新教材的又一重大变化。这同时也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文章鉴赏能力,否则不可能全面贯彻、落实新教材中的文学教育的要求。
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读、写、听、说的楷模,语文教师必须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必须能作文、多作文、作好文。高中新教材选取文学作品时,选入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莱蒙托夫的《祖国》、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等;选取科技文时,选入杨振宁的《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里夫金等的《熵的定律》、霍金的《宇宙的未来》、王磊的《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等;另外还有钱钟书、余光中、朱光潜、宗白华和余秋雨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教师的阅读面和阅读能力的要求都相当高。同时,中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好网络等媒体。可见,新教材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4 语文专业技能
语文专业技能包括基本的语法、修辞、写作、口头表达、书写等能力。这一条相信经过正规师范学校学习的教师基本具备,关键是如何在教学实践和继续学习中把这些能力锻炼提高。
5 语文教学理论修养
语文教学理论素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标准等理论的学习。这是教师比较缺乏的。笔者也曾经以为不需要学习什么理论,及至教学很多年后,就遇到一个瓶颈,无法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所以,教师还是要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才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才能使课堂变为学生所需、所欢迎、高效的课堂。
6 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因此,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语文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更换一种全新的语文教科书,有了全新的语文教科书,不一定会产生全新的教学方式。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