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提问;要领;
问题;形式;讲解;悬念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5(B)—0027—01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的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那么,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要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浅见。
一、要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这就要求提问不但要始终围绕着教学,而且要求提问具有针对性。由于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事先备课时就有所把握,所以提问要提前设计好,并备好问题答案,以避免学生临时提问或无关紧要的提问带来仓促与欠缺,还可以事先安排一定思考的时间再进行提问,从而整体驾驭课堂教学。
当然有些问题有可能事先预想不到。如突然出现的教学疑点,个别学生提出的错误见解或离题太远的问题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则需临场发挥,随机应变,不过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知识功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假如教师对某些问题感到棘手,可暂退一步先提出问题而不急于回答,待课后研究后再回答学生。
二、要以理解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
课堂提问重在开发学生的思维,要以理解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学生要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掌握相关知识,还把知识与问题结合起来从中得出合乎逻辑的推论。对于记忆性问题不是不可以提问,但要放在课堂提问的次要位置上,这种提问充其量不过是检查和督促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它对创造性思维起不到什么作用。
三、要难易得当
课堂提问过难会让学生茫然不解,过易使学生失去思维价值,白白浪费时间。课堂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是针对学生现有知识的承受能力而言的,它必须要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推敲,整理、提炼储存知识并加以推论或概括,衔接所提问题才能进行正确的回答。也就是说,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要适宜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偏不倚、带有开创性思维价值的课堂提问是巩固所学内容的有效途径。
四、要采用多种形式
课堂提问从提问对象上来划分可分为指定性和不定性两种。指定性提问要求特定的学生来回答,旨在加强对特殊对象的训练或特殊问题的回答,这种提问以记忆性为主;不定性提问要求学生抢答或启发学生各抒己见,旨在加强对普通对象的教育,这种提问以理解性问题为主。毫无疑问,两种提问相对于各自的教育功能而言都是必要的、适宜的。因此,教师要因人施教,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还可以采用同桌或小组讨论后共同回答的方式。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可留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然后选出学生代表回答。此种方法集思广益,使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大胆的思维和发言,在交流中巩固知识。
五、要进行答案讲解
事实上,对课堂提问的讲解是教学的补充和完善,由于提问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拟定的,所以答案的讲解要准确,必须带有共性。这种讲解看似针对某一位同学的回答,但受益的却是所有的教育对象。在讲解中教师不仅要指出回答的正确与错误之处,更重要的是要讲明为什么正确或错误,让学生在肯定或否定的解析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
六、要设置悬念
根据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上课时首先给学生创设矛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再通过导入,有意识地将“疑”设在新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说而不能”的境界,学生的思维就能受到启发,并活跃起来,然后通过巧妙的释疑,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
总之,课堂提问要有艺术性,克服随意性,问题设计要精,提问的时间要准,问题答案的讲评要细。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问题;形式;讲解;悬念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5(B)—0027—01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的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那么,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要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浅见。
一、要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这就要求提问不但要始终围绕着教学,而且要求提问具有针对性。由于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事先备课时就有所把握,所以提问要提前设计好,并备好问题答案,以避免学生临时提问或无关紧要的提问带来仓促与欠缺,还可以事先安排一定思考的时间再进行提问,从而整体驾驭课堂教学。
当然有些问题有可能事先预想不到。如突然出现的教学疑点,个别学生提出的错误见解或离题太远的问题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则需临场发挥,随机应变,不过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知识功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假如教师对某些问题感到棘手,可暂退一步先提出问题而不急于回答,待课后研究后再回答学生。
二、要以理解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
课堂提问重在开发学生的思维,要以理解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学生要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掌握相关知识,还把知识与问题结合起来从中得出合乎逻辑的推论。对于记忆性问题不是不可以提问,但要放在课堂提问的次要位置上,这种提问充其量不过是检查和督促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它对创造性思维起不到什么作用。
三、要难易得当
课堂提问过难会让学生茫然不解,过易使学生失去思维价值,白白浪费时间。课堂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是针对学生现有知识的承受能力而言的,它必须要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推敲,整理、提炼储存知识并加以推论或概括,衔接所提问题才能进行正确的回答。也就是说,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要适宜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偏不倚、带有开创性思维价值的课堂提问是巩固所学内容的有效途径。
四、要采用多种形式
课堂提问从提问对象上来划分可分为指定性和不定性两种。指定性提问要求特定的学生来回答,旨在加强对特殊对象的训练或特殊问题的回答,这种提问以记忆性为主;不定性提问要求学生抢答或启发学生各抒己见,旨在加强对普通对象的教育,这种提问以理解性问题为主。毫无疑问,两种提问相对于各自的教育功能而言都是必要的、适宜的。因此,教师要因人施教,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还可以采用同桌或小组讨论后共同回答的方式。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可留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然后选出学生代表回答。此种方法集思广益,使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大胆的思维和发言,在交流中巩固知识。
五、要进行答案讲解
事实上,对课堂提问的讲解是教学的补充和完善,由于提问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拟定的,所以答案的讲解要准确,必须带有共性。这种讲解看似针对某一位同学的回答,但受益的却是所有的教育对象。在讲解中教师不仅要指出回答的正确与错误之处,更重要的是要讲明为什么正确或错误,让学生在肯定或否定的解析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
六、要设置悬念
根据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上课时首先给学生创设矛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再通过导入,有意识地将“疑”设在新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说而不能”的境界,学生的思维就能受到启发,并活跃起来,然后通过巧妙的释疑,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
总之,课堂提问要有艺术性,克服随意性,问题设计要精,提问的时间要准,问题答案的讲评要细。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