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黏蛋白(MUC)是一类高分子的糖蛋白,MUC1和MUC2是Mucin家族的主要成员[1].本研究旨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UC1和MUC2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乳腺疾病患者254例,其中乳腺良性疾病患者68例,乳腺癌患者186例。
【机 构】
:
214044无锡,解放军第101医院普通外科,214044无锡,解放军第101医院普通外科,214044无锡,解放军第101医院普通外科,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蛋白(MUC)是一类高分子的糖蛋白,MUC1和MUC2是Mucin家族的主要成员[1].本研究旨在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UC1和MUC2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乳腺疾病患者254例,其中乳腺良性疾病患者68例,乳腺癌患者186例。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以外固定器固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联合双相磷酸钙(BCP)修复大鼠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A组:BMSCs与BCP复合植入缺损区;B组:BCP植入缺损区;C组:空白组.定期摄X线片,术后12周取材.结果 A组随时间延长X线评分递增,12周时平均为4.17分,B组为1.18分,C组为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见A组缺损区有大量的新生骨生成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的DNA甲基化、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4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SOCS3的DNA甲基化、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与相应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进行对照研究,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能向包括神经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分化[1].这为临床上神经元再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旨在观察液压伤大鼠脑组织上清液对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我们在仔细研究大鼠胸腰椎解剖结构的基础上[1],探讨了经关节突切除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并与传统椎板咬除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成年雌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200~250)g,由上海交通大学动物科学部提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采用传统咬除法椎板造模,B组采用经关节突切除椎板造模。
长期以来,尽管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领域都拥有出类拔萃的人才,每年花费的研究经费不计其数,发表的文章成千上万,但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却鲜有重大突破.问题的症结之一就是,研究人员大都埋首于各自的小天地里,相互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成果转化不够充分和及时.因此,我们必须转换思路,探索新的医学模式。
我们针对CD97的小干扰RNA( siRNA)转染人MKN45胃癌细胞中,探讨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细胞培养: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中,于含5% CO2的37℃恒温箱中培养.实验步骤重复3次。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 -1α与转录因子Snail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侵袭转移的关系并评估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7例直肠癌组织中HIF-1 α与Snail的表达,分析两者在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与分化程度的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直肠癌组织中HIF-1α、Snai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 (51/87)、71.3% (62/8
精准肝脏外科作为全新的外科理念和技术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在肝脏外科中的整合应用和集成创新,追求以最小创伤侵袭和最大肝脏保护获取最佳康复效果的理想目标[1].精准化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肝脏外科从传统经验外科向现代精准外科转变,并非单纯依靠医生的主观把握和对高端科技的刻意追求,而是建立在对肝脏复杂的结构与功能、肝病发病机制及生物学特性、正常和病变肝脏对外科干预反应性深刻
目的 观察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体内杀伤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SW1116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IK细胞及CIK细胞+双特异性抗体,每周治疗1次,共4周,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出各组的抑瘤率.结果 在体内,CIK组和CIK+双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29.70%和65.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
目的 分离鉴定人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并探讨LY294002对其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人骨肉瘤MG-63细胞中分离培养人骨肉瘤类肿瘤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及CD133的表达,CCK-8法观察加入不同浓度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LY294002(5、10和20umol/L)后对其增殖的影响,并用Westernblot检测总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