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绘画的乐趣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每个老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同样我们美术老师也不例外,可是怎样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绘画的乐趣呢?
  美术教学是小学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主要作用。美术是一门文化基础课,不是一种职业教育。正如语文课不是培养作家,历史课不是培养史学家一样。教儿童画画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美术,小到生活日用品的设计,如钟表、衣服等离不开美术;大到建设祖国,设计高楼大厦离不开美术。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就会认识到学好美术的重要性。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美术,感到很新奇,他们被那斑斓的色彩和变化无穷的线条所吸引,看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兴趣,他们便会主动去模仿、去学习。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带领他们步入学习美术的大门。
  在教学中形、声、色等直接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便会加快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使用各种新颖、有趣、丰富的教学课件和范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课堂教学千篇一律、乏味枯燥。记得有一节课我在黑板上贴一张蓝色的彩色作为背景,用有感情的语言把对这张纸的颜色给人的联想缓慢的进行讲解,很快的把学生带进了我所创设的“居民生活小区”中,蓝色的纸仿佛有了生机,这是一个宁静而晴朗的傍晚,天气非常好,人们走出家门,在这美丽的社区里,人们会做些什么呢……?巧妙的设问,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正浓,我不失时机的画出一幅画,大家注视着黑板,直到画好后,学生们发出欢呼声“小朋友在踢球,有的在跳舞花园的喷泉伴着音乐喷着水,有美丽的霓虹灯,真好看……”趁热打铁,这幅画还可以添画些什么?学生们立即争先恐后的各抒己见“远出的楼房”、“高大的树木”、“淡淡的月亮”、“薄薄的云”……我在学生的提议中进行细致的加工,一幅优美的画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完成了。我演示范画的过程无形的渗透到学生的头脑里,发动了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机,在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所学内容,而且印象深刻,学生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当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时,也会随之对美术学习产生乐学情绪,乐学是会学、学会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上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
  课堂情境是对师生双方的一种刺激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可以布置课堂教学的环境,营造教学氛围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我在美术教学时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比如在学习《联欢会》一课时,把教室布置成要开联欢会的样子,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拉花和彩灯,还有其他班学生作品。如在“造型·表现”一类的课中,可以多摆些学生的作品等。有了环境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沐浴艺术的海洋,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利于导行。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漂亮的瓶子》这课时,将整堂课置于一个情境中。初入情境,扮演讲解员。放一段瓶子博物馆的录像,有中外及现代不同时期的展厅,同时还要成立一个学生展厅,请学生当设计师。演绎情境,学做设计师。首先,欣赏、了解瓶子;然后,掌握瓶子的设计方法;最后,展开想象进行创造。升华情境,将学生的作品粘贴在博古架中讲评作品。总结、鼓励,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整堂课处在的愉快、兴奋之中。
  三、将美术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学会美术
  将美术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是指将课堂内学的东西向联系生活实际的灵活应用上引导,以利于把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社会活动衔接起来。
  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通过“充分感知、逐步领会、不断积累、经常运用”得以实现的。“经常运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同时也要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创作机会。在课堂40分钟以外,我也尽量给学生创设情景。如我们在学校开展了版画、儿童画、中国画、水粉等美术兴趣小组,在班里学生可以设计板报;参加“爱鸟周”的绘画比赛;迎奥运的绘画比赛;在运动会上设计班牌、设计班徽;还有不少同学在各级各类的绘画比赛中获了奖。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已将学的知识会用了,这才是真正地学会。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一个人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他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万事开头难,当学生们尝试到第一次成功的喜悦时,会进一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这种乐趣既与知识灵活应用所产生的成功感联系,也与在应用延伸中看到的知识丰富性相联系,同时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增强了学好美术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学生乐学是基础,会学是关键,学会是目的。变“学生苦学”为乐学、会学、学会,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用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能力,更好的发挥潜能,创作出更美、更新、更独特的作品。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除了激活教学内容,努力创新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笔者就近年来教学中总结的几条教学经验记录下下,愿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一、抓好课前参习,做到心中有数  (一)单词、词组、句型的预习  预习英语单词时,要做到读音准确,词义明确,词性明了,对于四会(听、说、读、写)的单词,还要求拼写正确。预习词组、句
目的:研究P53和STK15在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P53和STK15蛋白在60例胶质瘤和1
活动目的:  1、学习运用拍、压、印、堆、深挖等多种技能,用不同材料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挥洒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2、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  3、遵守玩沙规则,守护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体验玩沙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铲、小桶等玩沙工具。  2、树枝、冰糕棍、积木、废旧物品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情感,引入课题  1、幼儿光着脚丫随老师一
摘 要: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起“语感教学”这一话题。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笔者针对现今初中生语感能力的欠缺,通过分析现状,结合实际探讨了初中生语文语感的培养策略。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联系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纽带和桥梁。根据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谈几点看法和体会,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一、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无形无声的教师,它的影响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时无地不发挥作用,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向上。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