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活动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76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活动中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等多种网状的关系。而语文学习过程是一种体验过程,必须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为了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引领学生在自读自悟活动中学会感悟,在师生交互活动中学会合作,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探究,在情境表演活动中学会表达。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活动;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语文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言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更是一种体验过程,只有在体验中才能真正获得语言的成长,而体验的主要载体便是语文教学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等。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必须让活动真正走进语文课堂,让小学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一、在自读自悟活动中学会感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以第三册《古诗两首·山行》为例。学生初读古诗后,笔者引导质疑:这首诗中,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地方你读不明白?学生的疑问几乎遍及全诗。笔者把这些问题又抛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诗词。“二读”后,学生自己读懂了好些问题,明白了“石径斜”、“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但是其他词句就似是而非了,尤其像“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等句子,词语连贯起来,有学生就迷茫了。于是,笔者让学生先观察一下课文的插图,学学小诗人的样子,边做动作边吟诵诗句。饶有情趣的“三读”以后,学生找到了答案。在“四读”中,笔者让学生将语句与诗句对照着读,读后谈自己的感受。“诗人笔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这是学生们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上述教材图文并茂,学生借助图画能理解语言文字,借助语言文字能更好地看懂图意。所以,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反复地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教师只是从旁加以点拨、指导。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读,以读促思,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披文入境,读出课文的内在韵味,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二、在师生交互活动中学会合作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活动。”教学活动中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等多种网状的关系。而教学活动是师生以语言作为媒介,通过交互讨论,在这种网状的关系中进行的沟通与合作。
  小学语文教材中真正需要合作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一般文章理解有分歧的地方,或文章自身有貌似矛盾处,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互动合作的过程。真理越辩越明,在各抒己见中,真相会浮出水面,更重要的是,辨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第九册《桂花雨》中的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笔者质疑:“杭州的桂花是香飘十里,母亲却说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母亲为什么这样说?”笔者要求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可以各抒己见,各人提出各人的观点,但必须结合课文找出根据。最后由学习小组长代表全组进行总结发言。在这样有理有据的讨论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会得到很大提升。
  三、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探究
  课堂上,让学生進行动手操作性的学习有时会事半而功倍。通过触觉性的经历,他们将会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在指导记忆“Z、C、S”的字形时,笔者和学生一起玩剪纸游戏。笔者先出示一张数字“2”形状的剪纸,用剪刀稍加修饰,成了“Z”的形状,顺势编了口诀:“像个2字ZZZ”。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笔者让他们尝试着把手中的数字“0”、“8”形状的剪纸变成字母“C”、“S”的形状。他们忙开了:有的先和周围同学讨论,有的独自凝神思考。开始动手操作了,或用铅笔划上一些线条,或用手指不停地比划,或是按照字母的形状折叠,方案确定后就动手剪字了,字母“C”、“S”生成了,记忆口诀也同步生成:“半个圆圈CCC”、“半个8字SSS”。整个过程中笑容始终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们学得轻松、愉快、主动而又富有实效。
  比如教学第七册《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苏南一带的常见植物,我们这里没有,因此,其形其状便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要求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对爬山虎的形态进行描绘。有同学采取感情朗读的方式突出了爬山虎的特点;有同学采用绘画的方式将爬山虎的样子描绘了出来;还有同学采用剪纸折叠的方式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再现了出来……这些集中体现了学生智慧的表现方法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更提高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
  再比如教学第五册《玩出了名堂》,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开动脑筋,寻找各种类型的镜片。课堂上,组织了两个层面的动手操作:一是按课文中所讲的做关于放大镜的实验;二是发挥想象,自创有关镜片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发现了许多知识,尤其是在自创镜片实验中,有学生发现了光的折射现象,有学生发现光可以燃烧,有学生甚至“发明”了潜望镜。学生在学习《玩出了名堂》时,也“玩”出了名堂。这样的动手操作,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不再死记硬背知识,而是亲自动手实践和思考。他们在活动中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情境表演活动中学会表达
  在教学中创设相关的情境,使教学“还原”生活,通过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将情境表演活动引入阅读教学中。比如教学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父亲拼命救儿子的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笔者组织学生来了一段表演。其他父母的绝望,消防队员的阻拦,警察的摇头叹气,通过表演,益发直观地反衬了这个父亲的坚韧和信守承诺,有女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竟然流了泪。阅读教学中的表演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能让他们以文中的人物自居,用一种更直接的角度、更准确的眼光去读课文,并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的协调配合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创造性地表达出来,源于课文,又高于课文。
  将情境表演活动引入口语交际教学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比如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劝说。笔者组织学生自行组合成甲、乙方,以表演的形式将劝说方和被劝说方的表现语言再现出来,进入角色的学生演着演着就忘记了这是表演,似乎是真的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件,然后用自己的知识与常识对这些事件进行评判,有理有据地向对方进行劝说。情境唤起了他们对生活经验的追忆,表演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与潜能。
  情境表演活动使学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游离于文本之外,而使他们走近课文,走入课文。在活动中,学生调动了多种感官,从而增加了对大脑皮层的有效刺激,词句的网络和储存的相关表象会以很快的速度被激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
  实践表明,活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观念与模式,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式教学,而且其自学能力、语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均有提高。活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专题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3]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评价引导教学的方向出现偏差;语文课程标准指令过于模糊难以实操;所使用的教材与课程匹配度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有待提升。对此,作为国家教育的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制定出新的指令更明确、更清晰、更便于实操的课程标准;各级教育主管应该净化教学环境;作为一线的教师则应该行动起来,主动地加以应对。如此才能有效地改变当前中小
【摘 要】小学生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时有发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特点,根据特点阐述了提高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措施,并就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心理承受能力;挫折;心理素质;引导  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至今已超过三十年了,很多第一代独生子女已为人父母,并产下第二代独生子女。目
【摘 要】“研学”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的载体是学生,而学生则通过“研学案”这一媒介引领“研学”活动。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字量及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要使他们能够根据“研学案”独立学习,显然不太现实,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不可能是自觉行为,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笔者认为,媒介是多样的,活动才是重点,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 
【摘 要】练习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上好练习课对于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理解数学思维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大有益处。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笔者就自主建构小学数学课课堂教学模式浅谈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练习课;模式;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完成一堂优秀的数学课是十分常见的。但是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得到独立自主的发展
【摘 要】游戏是少年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新设计的主题桌面游戏,既寓教于乐,又融合了主题教育,相得益彰。把创新桌面游戏融入品德学科,通过学习、玩乐、感悟、践行,把抽象生硬的德育规范要求,具象化为生动活泼、亲切可感与可视的具体形象内容和真实鲜活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生在参与这些游戏,得到快乐的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共情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的发展,从而使当今缺乏同伴交往的孩子的人际交往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即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只有坚持把“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付诸于阅读实践,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仍有很多教师对朗读的认识不深,导致朗读指导不到位或走形式。本文就朗读中的演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率;策略;演读  演读是一种深读课文、品味语言、体悟情
摘 要:新课改以来,广大数学教师不断用新观点、新理念积极地充实课堂教学,变换教学形式,公开课、观摩课变得精致超常,打磨雕琢得近乎完美无缺。但不少教师在看完热闹后回到常态教学中仍然是随心所欲,效率低下。针对此现象,笔者开始对“有效课堂”进行探索与思考,文章特撷取一些课堂常见的现象作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让数学课堂回归高效的常态。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常态课教学  一、去伪存真,灵动
【摘 要】特殊教育的实施情况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达和文明程度。在教学实践与学习中,教学思想也在不断的冲击中成长。从面对普通班级中“特殊学生”的彷徨和不知所措,再到机缘巧合中接触到“融合教育”这个教育理念,发现融合教育正是教师追求的一种教育效果,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起点。融合教育是一块正在播种的试验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推进普通学校融合性教育的有力保障。融合教育给特殊孩子提供在普校学习的最佳条件。 
【摘 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识字教学生活化、阅读教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
【摘 要】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的手段,有利于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较法与文言文教学的初探,以及比较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可知比较法不仅适用于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而且可引导学生感悟文言文的深层思想内涵。  【关键词】比较法;文言文教学  一、比较法与文言文教学之初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与理解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思维上的一切。如果我们面前出现了某种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