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伤逝》与《莎菲女士日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笔下的子君和丁玲笔下的莎菲相同的,她们都是五四浪潮影响下的叛逆女性,她们无谓当时的封建腐朽的思想和世俗的眼光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在情爱关系中主动选择,在追求女性的解放、自我意识的解放,最后她们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但是她们也是不同的,子君内心深处有很深的封建思想蒂固,她思想道德上守旧,依附于涓生。而莎菲与子君却是相反的,她不会把男性当成自己生活的唯一依赖,不会依附于任何男性生活,只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关键词:子君;莎菲;追求自我;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沈文悦(1996-),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2
  鲁迅的《伤逝》以“涓生的手记”的形式,通过带有忏悔情调的独白叙述了在旧文化冲突年代里子君与涓生相识相知相爱相离的爱情悲剧,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以女性内心独白的视角,叙述了莎菲在人生困境中复杂、矛盾的心理和行为,讲述了莎菲追求理想中的爱情而不得的爱情悲剧。子君和莎菲两人都不愿顺从封建旧思想、旧的婚姻观念带来的包办婚姻,想要冲破封建专制的思想束缚,想要顺从自己的心去追求自由的恋爱、自由的婚姻,这是当时新旧文化冲突年代里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是追求女性的解放,然而到最后子君和莎菲的爱情却都以悲剧收场。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相比于鲁迅在《伤逝》中精神层面、社会层面表现得更为感性,情感方面更为细腻、敏感。
  在《伤逝》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都表达了五四时期思想浪潮的冲击下的一些进步女青年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追求。《伤逝》里的子君是一个中国封建旧社会中深受封建旧思想影响的传统女性为了自己所追寻的爱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违背家庭长辈的意愿与自己心爱的男人同居生活。当他们一起畅谈男女平等,一起聊打破旧思想、旧习惯,一起聊封建专制……在这个时候子君会微笑点头好奇的听着,努力学习和汲取新的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方面子君还未脱尽封建旧思想对自己的束缚。子君为了追求婚姻自由,勇敢的冲破旧生活,甚至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违抗长辈的命令并选择了与自己长辈断绝关系,无谓周围大众对他们的探索、讥笑、猥亵甚至轻蔑的眼光和社会道德舆论对他们精神上的打压,子君对这些外界的异样眼光和精神上的压力并不在乎,在她心里涓生就是自己所追求的一切,其他人说什么都感到无所谓。当谈及子君的长辈时,子君都会非常坚定地说:我是我自己,我有追求自我的权利,就算是我的父母和长辈也不能替我做出选择!这句话直接表明子君对自我的追求。但是他们同居后,幸福而甜蜜的生活没有多久就开始有了细小的裂痕,当一切归于平淡,单调而繁琐的家务,平淡而简单的日子在慢慢消解着他们两人理想的爱情,子君渐渐变得麻木和空虚,最后变成了本本分分的在家等着丈夫归来,只能依附于自己丈夫生活的封建传统女性。子君一切的美好,一切的梦想被这平淡生活里的生活琐事所打破了,什么也没有留下。子君是一个敢于从旧社会、旧思想笼罩下的旧家庭里挣脱出来接受新思想、新教育的新女性,但是她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传统旧社会对她思想上的束缚,她的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一个很深的封建思想的阴魂。旧社会、旧家庭的阻挠,个人思想进步的不彻底,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生活的琐碎这些都是造成子君和涓生爱情悲剧的原因,或许也正是这些个人和社会原因使得当时的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解放变得不切实际。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主人公莎菲女士有着当时封建社会女性所不具有的倔强和叛逆的性格,在“五四”运动浪潮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冲击下毅然大胆的选择背叛当时的封建礼教,大胆地走出家门,她渴望纯真的爱情,她想要去追求自己内心中真正的爱情。莎菲认为苇弟不懂她,莎菲总是在问自己:为什么苇弟不能更懂我一些呢?就算她欣赏苇弟的善良、忠厚,但是她不满于苇弟性格的平庸、怯懦,哪怕苇弟对她再好,付出再多的真心,她也不会选择苇弟。这能看得出莎菲在顺从自己的心,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懂她的人,从侧面也说明了莎菲对自我的追求和自身女性意识的觉醒。后来莎菲遇到了南洋阔少凌吉士,因为凌吉士俊美的外貌和高雅的风度而喜欢上他,当莎菲发现凌吉士有着明显的男权主义思想:从未把莎菲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玩物。莎菲鄙视凌吉士市侩主义的卑劣、龌龊的灵魂,毅然的选择离开了凌吉士,这也是莎菲女性意识的觉醒的表现。莎菲勇敢追求理想的爱情却求而不得,最终只能发出人生最后的感慨:“啊,我可怜你,莎菲!”这表现出了女性的一种困境,莎菲想要寻求真正意义上爱情,但她发现她找不到,她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得不到实现,所以她感到孤独、绝望,为自己的困境感到悲哀,对当时的封建旧社会感到不满。
  子君和莎菲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在她们生活的封建社会中,子君和莎菲都在尽可能追求女性的解放,可最后的结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残酷的封建现实使女性解放变得不切实际。子君依靠精神上的导师涓生来实现反抗家庭的愿望,但是生活琐事对人爱情的消解;当时社会上也没有提供女性能够赖以生存的就业机会,使得女性没有经济话语权;外人的社会道德和封建旧思想的打击,这些外界的因素让涓生懦弱了、退缩了,做出了自以为是为子君好实则是选择抛弃子君的决定,最终使得子君只能回归封建旧家庭,到最后只能用死來捍卫自己自始至终的追求。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让莎菲意识到她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求只能导致自己理想的幻灭,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她感到孤独、绝望,为自己这种困境感到悲哀,悲哀自己的追求得不到实现。于是,她只能感慨道:“悄悄地活下去,悄悄地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她们又是不同的,子君内心深处有很深的封建思想蒂固,她思想道德上守旧,经济上没有话语权,她不能工作,当时的封建社会未能提供就业的机会,以及她在长久的家庭生活中精神的变化。子君的爱情是依赖着涓生而存在的,而莎菲的爱情不需要依赖任何男人,她只是单纯希望有一段符合自己精神、思想、灵魂上所追求的爱情。莎菲为了这段自己想要的爱情愿意义无反顾地去追寻,哪怕伤痕累累也至死不愿放弃对旧社会旧思想的反抗与自我解放的追求。相比之下,莎菲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对当时社会的反抗比子君更加强烈一些,由此可见,在作品中,丁玲笔下的女性解放意识比鲁迅笔下的女性解放意识更为深刻和独特。这或许就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男性作者笔下和以丁玲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思想解放者的不同之处吧。
  子君和莎菲对自我的追求虽然没有给她们带来最终幸福,但鲁迅和丁玲想借用她们对女性解放追求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虽然封建社会的阻力很大,但选择追求自我和女性意识觉醒的人多了,这个社会才能发生改变,女性甚至社会才能够得到解放。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13[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苑赫. 论丁玲女性意识的独特性与深刻性[J]. 现代交际, 2012(7):76-77.
  [3]赵楠. 浅议鲁迅和玄镇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鸡西大学学报, 2015(2):122-124.
其他文献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短短几年中,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扩张,相互依存的充换电设施市场也紧跟时代,迅猛发展。我国将新能源汽车纳入了七大战略性产业,据了解,2016年中国成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国家,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着全球第一。同时,我国在电动汽车的充换电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充换电设施政策体系。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在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蛙泳的短期培训班遍布大江南北,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对蛙泳的短期速成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旨在更好的、快速的提高短期的蛙泳教学效果。  关键词 蛙泳 教学 速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养生意识也逐渐慢慢增强。在目前,游泳已经成为了男女老少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体育运动项目
摘 要: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的创作在表现手法、描写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前后巨大的差异。但风格转变前后,其作品几乎都在都市背景下展开,都市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在穆时英作品中也均有涉及,这些人物形象又呈现出极其明显的类型化的特征。本文将对穆时英作品中的都市类型化人物进行分类,并探讨这些类型化人物与上海这座都市的关系,以及穆时英写作人物类型化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穆时英;类型化人物;都市  作者简介:刘秋妍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本文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武术教学经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了中华武术的哲理性,包括:中华武术文化向人们展现出一种积极的世界观、中华武术文化体现出了一种和谐的人生观(以和为贵是中华武术的主旨、中庸之道是中华武术的追求)、中华武术文化树立了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即爱国主义精神,希望可以帮
在传统的营销管理研究文献中,对于分销渠道竞争力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方面。本文以家电业为研究范围,以家电业渠道竞争力为重点研究对象,总结出构成竞争力的因素,有助于理论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 要 世居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宝库增添了绚丽多姿的宝藏。本文对世居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展、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藏民族 传统体育  
本文依据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了当前特区高校科研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科研管理的理念、科研管理的模式、科研管理的手段以及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四个
摘 要:舍八日是土家族特有的一个传统节日,去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作为土家族的民族一员,作家孙建忠通过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掐普”形象野性十足,时而离奇荒诞,时而回归理性。因此,其魔幻色彩使读者从内心的谷底生发出来。本文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其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象征;夸张;意识流  作者简介:张煜婷,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2016级硕士研究生。  [中
摘 要:中华民族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及典故,涵盖了我国古代先民祖辈的文化、认知与思想精神等,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积极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同时在当今社会,宣传汉语言文学经典的新渠道也层出不穷,有必要探讨当下针对文学经典的深度阅读和情感体验问题。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深层体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概述了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特点,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提出了实现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文化 传承 发展  武术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