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推广实施,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和教学模式,尤其是对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由于初高中教学知识的变化,许多学生虽然很努力,但成绩却不像初中时立竿见影或卓有成效,因而产生困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根源在于初、高中英语的衔接问题。以下就新课程的特点及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目标意识,深化学生对初、高中英语衔接重要性的理解,消除松懈情绪,让他们初步了解高中英语学习内容及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指引学生与父母、同学、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向学生说明初、高中英语学习内容及难度差别,讲清高一英语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所占位置和作用。
  (3)结合实例说明初、高中英语教学内容体系与课堂教学特点,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4)点明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介绍自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环境,少走弯路。
  二、学习大纲,钻研教材,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还要训练听、说、读、写等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教材、教师和学生。教师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最主要因素。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要深入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初、高中教学的不同要求,研究初、高中教材衔接的问题;其次要研究学生的特点。高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因此,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此外,高中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学生,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并尽可能在高一起始阶段深入初中听课,加强与初中教师的交流;在此基础上,结合高中的教学要求,精心备课,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归纳起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研究教材,进行知识的衔接
  新教材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互换移到高一学习,而初中英语第三册已经介绍了原高一教材才出现的定语从句。因此,在新知识的传授上要找准切入口、衔接点。注重由已知引入未知,层层深入,这样既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惧怕感,同时拓展了学生思维,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条,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
  2、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
  教学起点应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不能盲目拔高。课堂容量也应适度,容量太大势必影响操练,太少则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不少学生反映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多,需要记大量的笔记;另有一些学生认为高中英语课的难度大,听课吃力。如高中英语词汇量明显增大,教师基本上用英语组织教学,不再是几个简单的指令,学生稍不留神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来不及消化吸收。教学起点的难度过高和课堂容量过多也是造成学生不适应的主要因素。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立足于高中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分层次教学,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逐层落实。在知识导入上,利用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优化设计话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知识落实上,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系统,让学生通过同桌、分组讨论,体验交流与合作,做到活学活用;在难点讲解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对教材作必要的处理和知识铺垫,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教学速度上,先慢后快,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教学检测上,适当降低难度,侧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保持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作业布置上难易结合,既要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要塑造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保持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做好学法指导,开发非智力因素,研究学习策略
  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总结等。预习的内容很多,例如,运用拼读规则和音标学习生词;预习新课内容,了解大意,回答有关问题;找出难点并做上标记等。听课是学习过程最重要的环节,听课效率高的学生往往能够在课堂上掌握教师讲授的大部分内容。听课要做到紧跟各个教学环节,集中精力,听懂教师的讲解,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回答问题、对话、角色扮演和复述等。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朗读、记忆、背诵等课后作业十分重要。阅读是语言的源泉,为了使学生尽快从初中应试英语转到高中交际英语上来,我特别加强阅读训练的指导,并给学生列出一系列与他们水平较为适应的英语书籍。
  2、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和为了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外语而采取的各种学习行为。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外语学习策略包括情感、管理评价、认知和交际策略。教师要深入调查和了解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并把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之中,才有使学生真正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走出高中教学误区
  1、过分夸大英语课程的难度
  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足够的重视,在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时就对学讲:“高中英语语法难,词汇多,阅读要求高”。这无形中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心理,挫伤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十分不利。有些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早点接触高考题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高考题来做例子,随意加深教学难度。英语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到位的思想和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
  2、过分强调应试
  过分强调应试的突出表现之一是高考不考口语,因此平时上课就不进行或很少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事实上,听说读写技能是相互联系的,偏废任何一项能力都将影响整体能力的形成。强调应试的另一表现是高考考什么题型,教师就让学生做什么题型,以致于学生很擅长做选择题,而口头和笔头号表达能力却很差。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并不只是一种教材的转换与知识的增多。从根本上讲,应当是基础语言与应用语言的区别。首先应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类型“英语角”活动。其次,要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如人文地理知识与竞赛活动,利用课上、课下、班会等时间,尽量扩展学生英语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增加对英语国家各方面的了解。这样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口语。教师通过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做好学生指导,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便可較好地实现初、高中英语的平稳过渡和衔接。
其他文献
经济新常态要求可持续发展,要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关系。中国的过度劳动已成为部分员工的工作常态,休息权依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过度劳动对个人身心健康、职场工作表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调动起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下谈谈我个人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能开展教学工作,还要能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事班级管理的能力同教学一样是我们必须学习并掌握的.如今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指导下,在新课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学生学习基本材料后的实践材料,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与基础。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与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语文教学“链”上的一个环节、所以作业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主观需要。如果说过去学生做作业是一种被动行为,有一种习惯说法是“完成”作业,认为这是学习的一个任务。而现在,作业是学生发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最理想的生成过程,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或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信任并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凡事不浮于口头,要身体力行;主动接近学生,与学生谈心,促进师生间的默契。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和谐 尊重 赏识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与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探究、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式学习,即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其首要的环节,就是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说一个人能经常提问,处处设疑,时时探究要比单纯的寻找它的答案,更为困难和更具创造性。  
夏丽梅原是中国石化湖北荆州石油分公司的一名普通的核算员,2004年3月下旬,通过竞聘,她成为人民加油站站长。该站位于古城荆州的新北门外,是荆州石油分公司2000年收购的一座
疑能促思,疑能激趣。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  一、把握设疑时机,发挥设疑功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设疑的时机,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把握设疑的时机是发挥设疑功效的关键。  1、在开课导入处设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