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井-地电位测量技术判断油层高渗透带方向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hai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高渗透带的方法——井-地电位测量方法,它是在地表测量由套管流入地层中的电流在非均匀电性变化的地下介质中形成的电位分布,来求得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从而研究高渗透带的分布。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测量原理和模拟计算方法,并重点介绍了井-地电位测量数据的成像处理方法和实际应用。采用该方法在大庆油田采油三厂北三区的两口井中进行了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确定的油层高渗透方向与开发动态吻合程度较高,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使用弯曲梁流变仪测定6种普通沥青和6种改性道路沥青在不同温度和不同荷载时间下的蠕变劲度模量,根据时-温等效原理,采用Sigmoid模型经拟合得到沥青的劲度主曲线,利用劲度主曲线
该文给出了一种多入多出高斯广播信道中具有延迟约束的多用户无线数据包的传输方案。首先,在信道的QR分解及脏纸编码基础上,通过贪婪算法获取多用户分集与包延迟约束之间的有效结合。其次,将包到达速率、可达服务速率、用户数以及传输天线数构成一优化问题,得到最佳的用户组合及调度周期。最后,在不同用户数及发射天线数情况下对该方案进行了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包传递最小延迟等待要求的同时,得到了传输容量的最
为了优化Luby和Rackoff给出的DES型置换的构造,我们给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移位置换的超伪随机置换的构造方法。新构造简化了构造的复杂性和基于随机预言模型的安全性证明,并指出:首末两轮循环移位置换和中问两轮DES.型的随机置换的组合构造是超伪随机置换。新构造降低了区分优势的上界和敌手攻击成功的概率并降低了对首末轮函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