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师傅的三把锤子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泉的制剑作坊里一般都有三把锤子,它们是冶剑中必不可缺的工具,制剑师傅们用来锻造举世无双的刀剑,而伴随工匠一生的锤子也凝练了他们的制剑人生。龙泉制剑的从业人员有三四千人,有不少佼佼者。陈阿金是其中的一位,他是龙泉制剑业中唯一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初见阿金师傅,是在他的剑铺里。剑铺装饰得古色古香,铺子后面的会客间零星地摆设着一些字画和工艺品,颇有古玩店的韵味。我就在这样的氛围里和陈阿金逐渐熟悉起来。传统的陈设似乎让时空倒错,我也随着阿金师傅的讲述走进了他的经历里。
  
  铁匠人生第一锤
  我想了解阿金师傅的铸剑史,就和他聊了起来。
  早年由于家庭的关系,13岁的陈阿金如同孤儿一样流落到龙泉,为了养活自己去打铁铺当学徒。阿金师傅说,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是担着大桶去挑水。或许就是从小小的年纪开始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体力。不到三年,他就满师了,从此自立门户,在约三平方米的小空间里开始了创业,像他的师傅一样,打铁做农具。阿金师傅靠着自己的手艺过日子。1975年,龙泉宝剑厂招工,阿金师傅凭借他的打铁功夫,进入了宝剑厂。当时的龙泉宝剑厂,冶剑名匠聚集,沈广隆、千字号、何同兴等老字号的传人以及一些民间制剑名匠,都在龙泉宝剑厂发挥着他们的才智,恢复发展传统的宝剑制作技艺。他的老师是沈广隆的弟子季晓宝。在技艺高超的师傅面前,他越发努力学习技艺,勤奋投入工作。据当时担任龙泉宝剑厂副厂长的周家强回忆,阿金学习技艺非常虚心,厂里的师傅都很愿意教授他手艺,阿金刻苦钻研的秉性,为后来的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金师傅拼命地工作,也收获到了技术和经验。他的手艺与能力,渐渐在厂里出了名,以致在厂里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阿金师傅做的剑都可免检。手艺总是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并得到升华,而这样的经验是来自悟性,也来自是娴熟。大凡优秀的工匠,对于自己的技艺总是精益求精的,以手艺体现自己的价值。
  
  百炼成器巧使锤
  阿金师傅的制剑作坊是传统的前店后坊的结构。每天早晨他带着徒弟,在作坊里冶剑。按着他的作息时间,我赶了一个早,去看阿金师傅冶剑。远远便听到叮当声,阿金师傅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冶剑的炉膛里烧着炭火,工具都放置得很有条理。木风箱、淬火桶、铁砧、大锤、铁钳。阿金师傅与他的徒弟很专注地冶剑,他们之间几乎没有说话,默契地靠着动作配合治剑。徒弟使大锤,阿金师傅用二锤和手锤,用他的动作语言,暗示着徒弟,手里的锤子打出的声音指挥着下一步的操作,徒弟在这样无言的状态下依照师傅的指令,完成每个过程。师徒配合的默契,表明技艺的娴熟。所有的一切来自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徒弟对于手艺的掌握,依赖在师傅身边长久的训练。聪明的徒弟琢磨着师傅动作的每个细节,发现其中技术的奥妙。同样师傅因为有一个悟性高的徒弟而顺心省力。
  阿金师傅觉得手工打制出来的剑最好。在炼铁的过程中他也采用汽锤拉长铁块,使用较现代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益。也许这就是传统手工艺在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火候与淬火的时机,则依靠个人的经验。锻造产生的火花在师徒身边绽开,一轮接一轮,于是毛铁在这样反复的冶炼中,经历从铁到钢的过程。传统的说法:三斤毛铁半斤钢。即《天工开物》中“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在阿金师傅的铁砧边上,散落了厚厚的铁落,这是在冶炼中所淘汰的部分,即所谓的百炼成钢。阿金师傅说这样剑才会坚韧锋利,并且剑身上会形成奇特的锻造花纹,展现着材质的精美。
  龙泉当地流行的说法称手工剑为“精品剑”。当然,像阿金师傅的剑,由于他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头,自然会赢得宝剑收藏者的青睐。阿金师傅的作坊里,几乎不生产批量的低档剑。手工剑成为阿金师傅的主打产品,因此他不得不常常在作坊里冶剑,挥动着他手中的锤。
  作为一位国家级的工艺大师,我想知道他的“神技”。阿金师傅的徒弟告诉我,有一次他们接下某个体育部门赠送欧洲友人的宝剑的订单,阿金师傅说,他看过电影《佐罗》,佐罗手中那把剑又坚韧又锋利,一定要做出坚韧的好剑。宝剑铸成后,阿金师傅说好剑是磨出来的,于是就在磨剑石上磨起来,磨一阵,用眼睛瞄一阵,再磨,一把剑要磨上好多天。他磨好的剑,可以像皮带一样围在腰上而不会折断,多坚韧呀。
  还有一次,有亚洲国家的友人前来参观,看阿金师傅铸剑。事后阿金师傅说,耳听叽叽啦啦的外国话,他就想起电影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外国兵举起的军刀。他想,我阿金铸的剑要比你们的军刀锋利,刚硬。这天,他使锤的节奏特别快,力度特别大,角度特别准,淬火特别麻利,使外国友人眼花缭乱。最后宝剑铸成,他让外国友人试试剑锋,真是寒光闪闪,锋利无比,让友人大为惊讶,也大加称赞。
  
  神工还待更新锤
  阿金师傅身边的徒弟是一个年轻人,跟着师傅很卖力地冶剑。我问阿金师傅,是否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教授给年轻的徒弟。阿金师傅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传授是一个方面,主要是靠徒弟自己体会。徒弟是自己找上门来学艺的,在这个年轻徒弟身上,我仿佛看到当年阿金师傅的影子。
  每当与阿金师傅说起传承他的技艺,阿金师傅似乎也有很多想法。想着要把他的技术录制下来,可以做成影像来保存。作为一位技艺的活态传承人,他要把手中的技艺完整地传下去,或家传,或师传,不管后来者的手艺是否精湛,但还是应该相信,冶剑神工依然还会存在。
  56岁的阿金师傅,身体矫健,目前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建设新的制剑作坊,大到建筑的形制,小到花窗格子,都是根据他的设计,绘制图纸来建设。他用这样的方式延续技艺的辉煌。
  回溯龙泉宝剑的发展历史,从清末到当今,已经完整地延续了四代。一些老字号的剑铺在这百年多的时间里沉浮,传人消失,在市场竞争里自然地生存,必然会让一些宝贵的技艺流失。我想,当今怎能再让宝贵的技艺自生自灭?有目的地延续传统手工技艺,这也是当今文化部门和手工艺家的社会使命吧。□
其他文献
一首歌谣传唱千百年  温州和高雄,各有一座半屏山。  温州的半屏山在洞头县的东屏镇,距县城4公里。作为全国一级渔港——温州洞头中心渔港的天然屏障,直立千仭,雄峙海上。  半屏山的西北部,渔村港湾渐次罗列,田园林木郁郁葱葱,4000多操闽南语的岛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山的东南部,却是悬崖峭壁,犹如刀削斧劈,雄峻壮观;近2公里的长崖,呈现出四屏18景,惟妙惟肖,无比奇特,被旅游专家惊叹为“神州海上第一屏”
陈伟强5岁就不幸失去了双臂。倔强的他从人生的地平线上跃起,用嘴“磨”出一条书画之路。他的书画作品8次获国际性大奖,20多次获国家级金奖,多次赴海内外进行书画艺术交流。他一人荣膺了全国书法、美术“两会”会员。请看这位无臂才子的传奇人生。    寻找人生支点  陈伟强于1965年出生在浙江上虞沥海镇。5岁那年,他在家乡河边玩耍时,不幸被落地的高压电击中……  双臂截肢后,陈伟强遭遇了人世间同情和鄙夷两
近日,笔者走访了著名藏学家、国家领导人阿沛·阿旺晋美的藏语翻译宋晓嵇先生。77岁的他身形清癯,用富有情感的语调娓娓而叙脑海中富有诗意的拉萨:“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强烈的阳光,宁静的城市,藏人与汉人友善地相处,大家都是黝黑的面容,憨厚的微笑。拉萨的中午,街头人多却非常宁静,路上不时有藏民安静地走过,默默地转着手摇的转经筒。我大半辈子从事民族团结工作,拉萨有我许多熟悉的藏族朋友,我会经常梦回拉萨,浮现起
2010年威尼斯当地时间9月3日晚,历史悠久的威尼斯电影节颁奖典礼上,著名导演吴宇森在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的陪同下,从本届威尼斯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和徐克导演手中接过了终身成就奖的奖杯。舞台上吴宇森几度哽咽,十分激动。此时此刻,也许徐克导演在颁奖词中引用的那句来自《英雄本色》里的台词最能反映他的心情:“这么多年,我不想证明我有多么了不起,我只想得到我应该得到的东西!”威尼斯影展是历史最悠久的电
税收分类分级管理是运用差异化管理理念,将税收管理的对象按照一定方法进行差别化分类,税务机关通过对组织机构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依托信息化技术,将管理资源有层次、有针对性的配
中国广告谓之东邪,纳粹广告谓之西毒。虽然幽默,但是有一定的道理。现在中国的广告政府管得严,违规广告多,令人瞠目结舌,有点邪性。纳粹的广告有毒,谁吸谁上癮,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有点賣陸。其实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应该掌握宣传的底线和宣传的信仰,否则偏东偏西部会产生严重后果。  广告必须真实和善良,这是张默闻一直坚守的广告伦理。但是这个伦理在中国现实的广告中却被不断践踏而我们却无力反抗。在广告有效为王和
我踏着平坦的石板路,沿着清清的鹧鸪溪走去,便到了地处浙江南浔的著名的嘉业堂藏书楼。我要采访的主人公名叫郑兴宝,任浙江省图书馆嘉业堂藏书楼管理部主任20多个春秋。近年来,我曾多次陪同央视等记者拍摄过嘉业堂。今年9月,央视《国宝档案》栏目推出了嘉业堂藏书楼的两部专题片,郑兴宝与我还一起出过镜呢。  踏进嘉业堂门口那小平房,却不见他的人影,一直找到后面库房里。突然,一个中等身材的背影映入眼帘——他身着蓝
女孩赵雪是业内的超级“纠客”,她建立了中国首家“影视纠错工作室”,同100多名导演及大批制作单位签约,成为合作伙伴。      从看影视开始纠错  高挑挺拔的身材,白皙的皮肤,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她就是我在北京三里屯一家咖啡馆见到的赵雪。今年27岁的赵雪来自安徽黄山市,2006年大学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在位于朝阳区光华路汉威大厦的一家装潢公司做室内设计。由于工作需要,她每周都要出差,非常劳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