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士官中专学员的学习特点,并提出来通过教学内容优化、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全过程开放考核等方法来增强学员对管理课的学习兴趣,提升管理课学习效果。
关键词:管理课 士官中专 学习兴趣
0 引言
《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以下简称管理课)是士官中专任职教育的一门任职基础课程,对学员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它的理论来源于管理工作实践,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与理论概括。对于士官中专学员而言,它的确具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感觉。那么,如何让学员从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中解脱出来,使其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乐趣,让学员充分认识到管理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打消他们“学之无用”的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是管理课教员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1 学员情况分析
士官中专学员普遍学历较低,在部队有过短时间的工作经历,对工作的兴趣强过对理论的兴趣。因此,士官中专学员与生长干部学员对比,有如下特点:
1.1 文化基础较差。大部分士官中专学员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甚至有少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整体来说文化基础较差。
1.2 自学能力不强。由于学历低、文化基础差、自制力弱、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士官中专学员的自学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普遍不强。
1.3 具有一定的部队经验。学员来校之前都在部队工作过一段时间,具备了一定的部队经验。但是,由于很多学员的原工作岗位与到校所学专业不相同,原有的工作经验大多不适合将来新的工作岗位。
1.4 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士官中专学员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与方法比较感兴趣,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则比较厌烦。
这些特点要求教员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内容优化
以岗位任职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以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为牵引,充实学员的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管理方法。考虑到学员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对工作方法有一定兴趣,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主要对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删减,增加部分贴近专业工作的管理方法内容。如,压缩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部分的理论知识,只保留其基本概念与具体方法;增加部分具体的管理方法,如计划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化等方面的一些方法。对保留的管理原理、沟通协调等理论部分,增加相关的案例和课外读物,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
3 贴近学员生动教学
由于缺乏管理工作经历,在多数学员的心目中,管理课是单调的、枯燥的、乏味的。因此,管理课教员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着眼于贴近学员、生动教学。
一堂死气沉沉的课,很难激起学员的求知欲望。学员在课堂上或昏昏欲睡,或如坐针毡,或吵吵闹闹,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但如果把课程设计得生动一点,把课堂组织得活泼一点,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培养学员的兴趣,那么,学员就会愿意学、自觉学、用功学,这样才能学得好[1]。
如何做到生动呢?首先,要抓住课中最能吸引学员眼球、最贴近学员、最能引起学员兴趣的知识,深入剖析,层层推进,引起共鸣,然后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比如,讲系统原理模块时,通过举生活中常见的“扒路军”、“烂尾楼”等例子引入,进行分析讲解,学员反响很好;又如,讲标准化管理时,通过“出差忘带充电器”大家常遇到的问题,引起学员共鸣,促进了大家对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其次,教员要放下教育者的架子,把自己当成学习的参与者,平等地对待学员,和学员一起去探索、研究。比如,讲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时,教员和学员一起共同讨论各种管理思想的特点、分析其对大家工作的启示。最后,要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材料、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案例式、任务式等。比如,讲质量管理时,让学员根据以前工作单位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质量管理。
4 案例教学提升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在学员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员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将学员带入特定的情境进行分析,积极组织大家讨论、发言,通过学员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培养学员分析表述能力,提升学员素质[2]。案例讨论式教学还能更好地提升学员的分析思考能力,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员的学习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正是学员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5 开放式考核真正检查学员能力情况
考核是评判学员学习效果和教员教学质量的手段,同时也对学习过程有重要影响。鉴于学员情况和任职教育要求,过去常用的闭卷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合士官中专任职教育管理课的考核了。根据多期教学发现,学员通过“死记硬背”获得的“分数”过不了多久就全部还给教员了,自己可以说几乎没有收获。改变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
管理课考核应采用开放式全过程的考核,具体来说包含课堂表现、期中小论文和期末开卷案例分析三部分。
5.1 课堂表现,主要考查学员参与课堂讨论分析的情况和效果,旨在激发学员随时能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教学中,避免不要过程只要结果的情况发生。在不断参与课堂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员的辨析能力也將得到不断提升。
5.2 期中小论文,主要考查学员自学能力和独立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论文题目提前给出,再由学员经过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论据论点,并形成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将得到很大的加强。
5.3 期末开卷案例分析,要求学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特定案例的分析,并形成自己的结论,旨在考查学员的分析能力和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敏胜.新课标下政治课教学的“六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80-81.
[2]张旭梅.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现代企业管理》课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7):261.
关键词:管理课 士官中专 学习兴趣
0 引言
《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以下简称管理课)是士官中专任职教育的一门任职基础课程,对学员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它的理论来源于管理工作实践,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与理论概括。对于士官中专学员而言,它的确具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感觉。那么,如何让学员从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中解脱出来,使其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乐趣,让学员充分认识到管理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打消他们“学之无用”的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是管理课教员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1 学员情况分析
士官中专学员普遍学历较低,在部队有过短时间的工作经历,对工作的兴趣强过对理论的兴趣。因此,士官中专学员与生长干部学员对比,有如下特点:
1.1 文化基础较差。大部分士官中专学员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甚至有少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整体来说文化基础较差。
1.2 自学能力不强。由于学历低、文化基础差、自制力弱、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士官中专学员的自学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普遍不强。
1.3 具有一定的部队经验。学员来校之前都在部队工作过一段时间,具备了一定的部队经验。但是,由于很多学员的原工作岗位与到校所学专业不相同,原有的工作经验大多不适合将来新的工作岗位。
1.4 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士官中专学员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与方法比较感兴趣,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则比较厌烦。
这些特点要求教员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内容优化
以岗位任职的实际需求为依据,以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为牵引,充实学员的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管理方法。考虑到学员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对工作方法有一定兴趣,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主要对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删减,增加部分贴近专业工作的管理方法内容。如,压缩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部分的理论知识,只保留其基本概念与具体方法;增加部分具体的管理方法,如计划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化等方面的一些方法。对保留的管理原理、沟通协调等理论部分,增加相关的案例和课外读物,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
3 贴近学员生动教学
由于缺乏管理工作经历,在多数学员的心目中,管理课是单调的、枯燥的、乏味的。因此,管理课教员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着眼于贴近学员、生动教学。
一堂死气沉沉的课,很难激起学员的求知欲望。学员在课堂上或昏昏欲睡,或如坐针毡,或吵吵闹闹,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但如果把课程设计得生动一点,把课堂组织得活泼一点,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培养学员的兴趣,那么,学员就会愿意学、自觉学、用功学,这样才能学得好[1]。
如何做到生动呢?首先,要抓住课中最能吸引学员眼球、最贴近学员、最能引起学员兴趣的知识,深入剖析,层层推进,引起共鸣,然后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比如,讲系统原理模块时,通过举生活中常见的“扒路军”、“烂尾楼”等例子引入,进行分析讲解,学员反响很好;又如,讲标准化管理时,通过“出差忘带充电器”大家常遇到的问题,引起学员共鸣,促进了大家对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其次,教员要放下教育者的架子,把自己当成学习的参与者,平等地对待学员,和学员一起去探索、研究。比如,讲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时,教员和学员一起共同讨论各种管理思想的特点、分析其对大家工作的启示。最后,要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材料、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案例式、任务式等。比如,讲质量管理时,让学员根据以前工作单位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质量管理。
4 案例教学提升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在学员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员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将学员带入特定的情境进行分析,积极组织大家讨论、发言,通过学员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培养学员分析表述能力,提升学员素质[2]。案例讨论式教学还能更好地提升学员的分析思考能力,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员的学习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正是学员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5 开放式考核真正检查学员能力情况
考核是评判学员学习效果和教员教学质量的手段,同时也对学习过程有重要影响。鉴于学员情况和任职教育要求,过去常用的闭卷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合士官中专任职教育管理课的考核了。根据多期教学发现,学员通过“死记硬背”获得的“分数”过不了多久就全部还给教员了,自己可以说几乎没有收获。改变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
管理课考核应采用开放式全过程的考核,具体来说包含课堂表现、期中小论文和期末开卷案例分析三部分。
5.1 课堂表现,主要考查学员参与课堂讨论分析的情况和效果,旨在激发学员随时能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教学中,避免不要过程只要结果的情况发生。在不断参与课堂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员的辨析能力也將得到不断提升。
5.2 期中小论文,主要考查学员自学能力和独立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论文题目提前给出,再由学员经过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论据论点,并形成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将得到很大的加强。
5.3 期末开卷案例分析,要求学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特定案例的分析,并形成自己的结论,旨在考查学员的分析能力和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敏胜.新课标下政治课教学的“六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80-81.
[2]张旭梅.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现代企业管理》课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