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特征对预后意义的研究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病态造血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MDS患者的性别、年龄、MDS类型、诊断时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中病态造血特征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9例MDS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9.90个月,不同性别、诊断时不同血小板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诊断时不同白细胞水平,不同血红蛋白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DS类型
其他文献
文章在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学翻译借鉴西方民俗学的历程后,总结出西方民俗学在中国本土化的两个特征:阶段性特点,以西方民俗学为最终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误将“现代化
<正> 输卵管结扎,是深受农村有再生育能力妇女欢迎的既安全又有效的节育措施。从每一个村来说,年年都有10几名村妇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自愿采取这种一劳永逸的避孕措施。受术者通常在手术后1—5天,甚至在术后观察几小时就回家休息,这样,就使护理工作自动进入了家庭阶段。所以,如何科学地进行家庭护理,意义重大而深远。怎样才能做好农村妇女扎后的家庭护理?我想从衣、食、住、行、心(理),环(境)、卫(生)、护(理)等8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