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和我一起飞翔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ig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变声期,如何充分了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及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变声期 教学问题
  
  近年来,随着美育在中小学校的不断深入开展,音乐教学日渐得以重视,而唱歌教学则是中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是陶冶儿童性情,培养情操,表达感情的最初的、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在教学中,中学生及一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变声期。因此,如何充分了解其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安全、顺利地度过这一关,是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对今后的教学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变声,是人从少年向成人发育成长过程中表现在发声器官上的生理现象,呈现这种生理现象,就意味着该少年已步入青春期。所谓变声期,就是发声器官发音、变化、成长的全过程。以科学的眼光看,“变声期”应当包括歌唱声音变化的一年半至三年,而不是仅限于普通说话声音变化的六个月或一年。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正确对变声期少年的唱歌卫生、方法及心态加以引导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坚持的过程。
  一、由少年变声期的生理原因而引发的教学问题
  12岁以前,喉头的大小男女基本相同,他们的发音器官非常脆弱、柔嫩,发出的声音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清脆、明亮的,这时都叫“童声”,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童声合唱往往男女音色是基本一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其躯体及各生理器官都开始迅速地发育成长。表现在发声器官上则是喉头、声带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男孩子要比女孩子更为显著。由此,男女声立即显示出各自的特色。而这种变化的开始,就是“变声”期的开始。女孩大约从12岁开始,男孩约从14岁开始。女孩的变声期一般要比男孩来得早些,变声过程也较短,生理变化较为缓和。相反,男孩的变声期比女孩来得晚,变声过程也比较长,其表现是:喉头增大,喉结突出,咽部及声带增大、加厚。
  整个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初期、变声中期(即变声的旺盛期)和变声后期三个阶段。
  变声初期的少年,生理变化尚不太明显,但声带已有了轻度的充血现象。主要表现为发声的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唱歌时感到很费力。男生在这个时期喉部及甲状软骨没有明显的变化,声音仍为童声,只是有些沙哑、粗糙。女生在变声初期往往会感到声音涩滞,大约1-3个月以后,声音才逐渐变得丰满,假声也逐渐明显。
  变声中期的少年,生理变化十分明显,声带呈弥漫性充血及水肿状态。声带后端闭合不全,故发声不易控制,音色也变暗变哑,歌唱时容易产生嘶哑和破音,甚至出现失声现象。所以这时期特别要注意歌唱的用嗓卫生。男生在这个时期喉头迅速增大,声带增长(约比女生声带长出近三分之一)、变厚,胸声增多,声音也逐渐变得低沉。女生在这个时期由变声所引起的症状虽然没有男生明显,但声带、口鼻、咽腔黏膜均有分泌物,也应细心照顾,尽量消除其变声的障碍。
  变声后期的少年,生理变化趋于缓和,声带充血等一系列症状逐步消失并基本定型,其声音已基本上接近成人的声音,男女之间的音色差别很大,通常表现为八度距离,声部的特点也非常明显。此时喉部组织结构的发育逐渐完成,男生的喉结明显突出。
  了解上述变声的过程与特点后,就可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唱歌教学了。
  (一)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应选用合适的声乐教材。歌曲的音域不能过宽,一般来说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内。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曲调要流畅优美,切忌“大跳”,以免学生叫喊。另外,要根据儿童的变声情况,选用适当的曲调确定歌曲的音高。如果遇到与此相悖而又必须教唱的教材,就务必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适当的措施。总之,一切以能顺利地歌唱为前提。
  (二)在唱歌教学中应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气息支持歌唱。平时练唱时尽可能用轻声,这样既能保护嗓子,又能使学生在轻声演唱时用心感受音乐旋律的动人之处及其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音乐修养逐渐得以提高。此外,教师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可先让学生从合适的、容易发声的自然音区练起。可多以练唱“哼鸣”为主,也可男女生分组练习,以适应各自的声部特点。女生在变声后期练声时,可适当引入假声,进行混合训练,这对于女生今后声音的发展将十分有利。
  二、由少年变声期的心理原因而引发的教学问题
  变声期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对社会了解的加深,其心理活动的成熟性逐步增强。通过十多年的初中音乐教学,我总结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变声期少年的自主性逐日增强,他们都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应该盲从,而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也不像小学生那样完全依从了。他们开始逐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老师所讲的道理也不轻易相信。因此,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作用,钻研教学,勤恳地工作,形成尊师爱生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学习唱歌有无兴趣是关键,一种是从小对唱歌就有兴趣;一种是经过与歌唱活动的多方面的接触的启发产生了兴趣:一种是由于声乐教师的良好指导后逐步产生兴趣的。而无兴趣者,无论如何都是学不好的。一种良好的心理条件则是通过声乐教师的正确声乐观念,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的。学生能在发音观念上得到良好的发声条件反射,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条件。
  总之,由少年变声而引发的问题,不仅有教学上的,还有教育上的。引发问题的原因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还有许多因素。可以说,这确实是错综复杂的问题,要正确解决它,老师必须有科学的认识、正确的态度和妥善的方法,排除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克服万难,使广大青少年能够健康顺利地渡过变声期这一难关,不仅有一副健康的身躯,更有一颗坚强自信的心灵,从而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明天更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程淑安.声乐与教学.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
  [3]林俊卿.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要能做到“情到深处感人心”,摒弃无病呻吟之风,前提是材料要感人,尽量从生活中找素材,并注意积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关键是感情须真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如演员演戏那样进入角色;诀窍是手法要多样,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技巧,才能写好文章的“感动点”。对文学、历史要有一定的了解与积累。  关键词: 记叙文 真情实感 表达艺术  古人写诗主张“情真而语直”;白居易说“感人
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课堂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课堂中的互动,是指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即通过影响课堂氛围、课堂中的反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效促进课堂中的人际互动,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  现代的教育要求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为主动的求知地位。
摘 要: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产生心理问题,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关键词: 教师 心理健康 缓解心理压力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摘 要: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努力摆脱世俗桎梏,执著追求自由以实现自我价值的画家。而作品中的另一位画家施特略夫无法也不愿走出世俗世界,最终沦为平庸。前者代表了追求艺术和自由的理想,后者成为西方物质文明的牺牲品,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通过对两位画家的对比,探讨造成两者不同结局的社会根源,表现在物欲的重压下精神自由与社会束缚之间的斗争,表达社会与艺术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
摘 要: 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解读。在众多的翻译家中庞德也许是大家容易遗忘的一位,因为他的早期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玄学个别色彩,且大部分的翻译理论未被整理成册。庞德倡导精确地表现细节,表现词语,表现片段和整个形象。本文从庞德的细节翻译理论入手,以葛浩文《浮躁》英译本为蓝本,分析庞德的细节翻译理论对此英译本的影响,让读者从翻译理论的角度更好地解读葛浩文的英译本《浮躁》,从而发现细节翻
农村中学的基础设施、硬件设备比较差,学生的底子薄,如果化学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灌输,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的主体性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教学的效果。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前提。如何提高农村中学化学
摘要: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级中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原本丰富的历史课堂失去了生动性、鲜活性。在新课程视野之下,教师要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切实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的“学”为教学出发点,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学落脚点。从这个角度讲,要重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这既是改善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
摘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指导,学生能形成有效阅读策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指导;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即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达到交际目的。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传授语言知识点,忽视渗透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笔者认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阅读
摘 要: 大学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不容乐观。在如此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温州医学院为例,简要分析医学类院校中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相较于其他理工科类院校的就业优势。  关键词: 医学院校 环境科学专业 学生就业优势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按理说环境类相关专业就业形势应该相当乐观,但因为我国如今还处于发展阶段,环保体
摘 要: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也是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朗读的有效性。声音、图像、动画等可以使文本立体生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入感悟,与作者互通情感,从而有感而读。情蕴读中,文本才会被读活,学生才能真正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朗读 多媒体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