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之前我看过苏珊·凯恩的一次演讲,名字叫做《内向性格的力量》,大致讲述的是自己从一次夏令营的经历中引申出来关于内向外向性格的思考。很碰巧的是,我也有相似的经历。十岁时的我和现在很不一样。当时的我大概是一个内向的喜欢独自默默看书的女孩,心里世界非常丰富但是表面上从不显露。说到这你们可能不太能相信,毕竟我现在是一个这么二甚至有机会被送进监护室的人。但那个时候的家长和老师是无法理解我的,于是我也成为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他们让我不断给自己洗脑,内向是不对的,我必须学的更加大气开朗。结局大家也知道,我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然而事实是,内向并不是害羞。害羞是一种对外界的恐惧,而内向只是一种处事淡然的态度。内向或者外向的性格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的因素。与主流观点相反,其实更多的情况下,内向的人更加具有领导力,比如埃利诺·罗斯福,甘地。他们让自己团队中的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我本人只能当一个去冲锋陷阵的人。我很后悔这么晚才意识到这点。
人的性格如此,便不难解释我今天要讲的内向文化了。可以说中国固有的,正是这种含蓄而又内向的精神性格。我认识一些国外的朋友,他们大多数和父母通话交谈,都总会很自然地说出I love you 这样的话语,但至少我自己是做不到的,甚至觉得有些别扭。很多人说中国人表里不一,说中国之文化充满了虚伪,因为儒家传统教会我们中庸之道,成为一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君子。
当无数的诟病,无数的诽谤向我们走来,我们很多时候开始反思是否应该改变,是否应该做到所谓的传统与现代结合,成为新中国之新文化。但我又想说,中国智慧,自成语境,自成一代传奇。内向不是迂腐,内向不是麻木,内向更不是所谓的怯懦,而是深深的厚重积淀。不论我们说盛唐气象多么雄伟壮观,还是明清时期的保守封闭,一以贯之的仍是传统儒家的内向情怀,差异不过是统治政策而已。有人说内向的文化缺乏好奇心,缺乏朝气,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长又臭。但你们是否真正想过,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内向性格者,难道他们都是你眼中的loser,只会逃避现实,消极避世吗。
独处给人更强大的动力,当然我不是说现在社会上的这种团体风一无是处。相对封闭稳定的地理环境养育出了变化稳定的中华文化,独处的静思使我们的文化在自身体内不断酝酿,最终成为了浩瀚无边的长长画卷。所以说,内向有内向的好处,它不至于像其他古文明一样一次次被异族毁灭,然后成为永恒的遗憾。我也从来不因中华的内向而感到自卑,即使现在是一个欧美文化强势侵入的时代。我依然坚信,我们是最棒的。听到这里你们或许会想,笔者是否有一些极端民族主义,但我想说,这并不是极端,只是一个内向的中国人对内向中国文化的惺惺相惜。
世界上主要宗教的代表者,例如耶稣,释迦摩尼,穆罕默德……这些人在大自然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就像千年之前在山东老家的孔子。他们创造出了人类文化史上最璀璨的轴心时代。中华几千年的内向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缔造了民族性格,民族认同。在座的很多人或许会对自己某些性格上所谓的缺陷感到苦恼,我不愿意过多的交流怎么办,我只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怎么办。其实坦然接受就好,这就是你自己,这也正是你自己的长处。
既然说了这么多内向文化的意义,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团队协作,需要考验我们更多的表达能力呢?为什么文化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呢?现在的我也正在不断向外向的部分进发,通过展示让所有人明白我的能力,通过交流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与此同时,对待外界的开放使我曾经积淀的一切有了英雄之用武之地。二十一世纪到来,主张个性的新文化崛起,人们需要在陌生的环境中证明自己,因此就不难理解像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这样的品质,变得非常重要,不难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到世界各地去建立孔子学院,传播我们本来不善于交心的文化。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没有一种文化是纯粹内向的。
在这里,我希望告诉大家,永远不要因为文化的内向性感到自卑,这是一种预兆,告诉我们火山终有一天会爆发。第一,要明白内向不是坏事,文化的积淀与感悟大多由此而出;第二,我们的文化终有一天要走出国门,哪怕只是偶尔,哪怕只是偶然。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固有的力量,需要我们独特的思维和欣赏美,享受美的视角。
从内向性格到内向文化,一定要相信,这不是懦弱,无需羞愧,只要用开放之心对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给予你最美最诚挚的祝福。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之前我看过苏珊·凯恩的一次演讲,名字叫做《内向性格的力量》,大致讲述的是自己从一次夏令营的经历中引申出来关于内向外向性格的思考。很碰巧的是,我也有相似的经历。十岁时的我和现在很不一样。当时的我大概是一个内向的喜欢独自默默看书的女孩,心里世界非常丰富但是表面上从不显露。说到这你们可能不太能相信,毕竟我现在是一个这么二甚至有机会被送进监护室的人。但那个时候的家长和老师是无法理解我的,于是我也成为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他们让我不断给自己洗脑,内向是不对的,我必须学的更加大气开朗。结局大家也知道,我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然而事实是,内向并不是害羞。害羞是一种对外界的恐惧,而内向只是一种处事淡然的态度。内向或者外向的性格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的因素。与主流观点相反,其实更多的情况下,内向的人更加具有领导力,比如埃利诺·罗斯福,甘地。他们让自己团队中的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我本人只能当一个去冲锋陷阵的人。我很后悔这么晚才意识到这点。
人的性格如此,便不难解释我今天要讲的内向文化了。可以说中国固有的,正是这种含蓄而又内向的精神性格。我认识一些国外的朋友,他们大多数和父母通话交谈,都总会很自然地说出I love you 这样的话语,但至少我自己是做不到的,甚至觉得有些别扭。很多人说中国人表里不一,说中国之文化充满了虚伪,因为儒家传统教会我们中庸之道,成为一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君子。
当无数的诟病,无数的诽谤向我们走来,我们很多时候开始反思是否应该改变,是否应该做到所谓的传统与现代结合,成为新中国之新文化。但我又想说,中国智慧,自成语境,自成一代传奇。内向不是迂腐,内向不是麻木,内向更不是所谓的怯懦,而是深深的厚重积淀。不论我们说盛唐气象多么雄伟壮观,还是明清时期的保守封闭,一以贯之的仍是传统儒家的内向情怀,差异不过是统治政策而已。有人说内向的文化缺乏好奇心,缺乏朝气,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长又臭。但你们是否真正想过,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内向性格者,难道他们都是你眼中的loser,只会逃避现实,消极避世吗。
独处给人更强大的动力,当然我不是说现在社会上的这种团体风一无是处。相对封闭稳定的地理环境养育出了变化稳定的中华文化,独处的静思使我们的文化在自身体内不断酝酿,最终成为了浩瀚无边的长长画卷。所以说,内向有内向的好处,它不至于像其他古文明一样一次次被异族毁灭,然后成为永恒的遗憾。我也从来不因中华的内向而感到自卑,即使现在是一个欧美文化强势侵入的时代。我依然坚信,我们是最棒的。听到这里你们或许会想,笔者是否有一些极端民族主义,但我想说,这并不是极端,只是一个内向的中国人对内向中国文化的惺惺相惜。
世界上主要宗教的代表者,例如耶稣,释迦摩尼,穆罕默德……这些人在大自然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就像千年之前在山东老家的孔子。他们创造出了人类文化史上最璀璨的轴心时代。中华几千年的内向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缔造了民族性格,民族认同。在座的很多人或许会对自己某些性格上所谓的缺陷感到苦恼,我不愿意过多的交流怎么办,我只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怎么办。其实坦然接受就好,这就是你自己,这也正是你自己的长处。
既然说了这么多内向文化的意义,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团队协作,需要考验我们更多的表达能力呢?为什么文化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呢?现在的我也正在不断向外向的部分进发,通过展示让所有人明白我的能力,通过交流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与此同时,对待外界的开放使我曾经积淀的一切有了英雄之用武之地。二十一世纪到来,主张个性的新文化崛起,人们需要在陌生的环境中证明自己,因此就不难理解像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这样的品质,变得非常重要,不难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到世界各地去建立孔子学院,传播我们本来不善于交心的文化。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没有一种文化是纯粹内向的。
在这里,我希望告诉大家,永远不要因为文化的内向性感到自卑,这是一种预兆,告诉我们火山终有一天会爆发。第一,要明白内向不是坏事,文化的积淀与感悟大多由此而出;第二,我们的文化终有一天要走出国门,哪怕只是偶尔,哪怕只是偶然。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固有的力量,需要我们独特的思维和欣赏美,享受美的视角。
从内向性格到内向文化,一定要相信,这不是懦弱,无需羞愧,只要用开放之心对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给予你最美最诚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