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旷古与庄严的音乐触摸学生的心灵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R8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舞台上,人们越来越多地被一种独特的、富有魅力的声音所吸引。这声音仿佛来自天籁,幽幽扬扬,深邃而悠远;厚沉凝重,充满土声地气;又像发自遥远的古代,古朴典雅,令人遐想;酷似人咽鬼泣,凄凄惨惨,悲悲切切。极具表现力的独特音色,为其他任何乐器所不能替代,这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回族民族民间乐器之一--泥哇呜。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泥哇呜 音乐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学科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课标对小学生器乐演奏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即通过器乐进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学生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音乐综合能力。回族泥哇呜是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它外观古朴典雅,音色低沉苍劲,醇厚悲壮,穿透力强,既能用于独奏,又可与乐队合奏,入门容易,易于掌握。在小学普及推广传承回族泥哇呜演奏,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音乐素质教育,而且还应视为音乐素质中回族的母语教育,学习泥哇呜对儿童大脑的开发很有帮助。学习它要立体思维,脑子要想、耳朵要听、手要动、眼要看,其意义远非其他乐器所能比拟的。所以说学习泥哇呜演奏对孩子们的音乐素质提高很有帮助,下面谈谈笔者在校园传承泥哇呜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供同行参考。
  一、展示特点,激发兴趣
  记得2007年秋季开学伊始,第一次笔者在三年级的音乐课堂上用泥哇呜演奏《枉凝眉》和《弯弯的月亮》学生对这没见过的乐器非常好奇,被它发出的古朴、浑厚、低沉、沧桑、神秘、衷怨之情和制造肃穆、旷古、凄历的特殊效果所倾倒。悦耳动听如天籁之音般的乐曲,穿越时空古泥哇呜音符,陶醉于古曲其诗意之美的境界中,仿佛闭目聆听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音乐,使得学生们激动不已,欢呼雀跃…课后有很多学生要求学习这种乐器。2008年我校成为泥哇呜传承基地,学生们拿到乐器以后别提有多美了,对它爱不释手,上课不迟到了,也注意听讲了,甚至有的孩子一看到笔者就缠上来,问这问那,不肯离去,他们上课吹、下课吹,就连回家的路上有的孩子也在吹,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片学习泥哇呜的热潮。
  二、循序渐进,打好基础
  回族泥哇呜的演奏基本音色要求:音色圆润,坚实厚重,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它吹奏也不例外。刚开始练习演奏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打好基础,如呼吸方法、指法、气息的运用等环节的练习一定要“实”勿“虚”,为学生后续发展做好准备,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应遵循小学生心理及生理认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演奏技能技巧。
  三、因材施教,帮带互助
  常言道“花有几样红,人与人不同”,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音乐基础良莠不齐,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其音乐素质也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线,而是呈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不可能把全班学生拉到同一条“水平线”上搞“一刀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根据各班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因人而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要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喝得好”,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形成一种习惯,使其成为特色,由他们组织“帮带互助”教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男女互助”等学习方式,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同时又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他们安排更高层次的练习,使他们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攀登的喜悦。而对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则安排简单易学,梯度平缓的曲目,注重兴趣培养,营造激励的学习氛围,通过“师傅们”的“传帮代”作用,力求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不断进步,尝到器乐学习的甜头。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吹奏泥哇呜的热情。这样既体现了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又遵循音乐教学的参与性原则。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艺术还算不上一门知识,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与感悟,如果没有亲自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的孩子,几乎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小学开展泥哇呜吹奏教学,不但提升了器乐特长生的演奏水平,也带动了全班学生,同时营造了器乐学习的浓郁氛围,真正做到九年义务教育新课表要求的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兴趣的要求。
  四、提供舞台,展示自我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们将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登台表演。如在学校组织的“少先队建队日”、”教师节“、或“六一文艺汇演”上,我们的学生随着SD的伴奏曲,在激昂的马蹄声中,演奏的《骏马奔驰保边疆》与其紧密相融,将在场的人们带入到骏马奔驰的辽阔边疆…… “流连忘返”的人们从“边疆”归来;紧接着《过雪山草地》欣赏《荷塘月色》;去看《弯弯的月亮》再去《洪湖水浪打浪》;逛《天空之城》;唱《欢乐颂》跳《宁夏数花》一曲接着一曲,妙趣横生的泥哇呜音符飘洒在校园上空……赢得了与会的领导、教师、家长、同学的一致好评。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县、市、区里组织的器乐演奏比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锻炼胆量,提高能力,为我校特色教育奠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泥哇呜教学实践中不但注重传授泥哇呜演奏技能技巧,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泥哇呜的声音,带学生进入时光的隧道,仿佛聆听遥远的呼唤,去体味什么叫做旷古与庄严,同时又让你感觉到它最是贴近人的心灵,它使学生的心随之震撼,触摸和净化学生的灵魂。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创造思维,审美意识,培养他们音乐综合实践能力,并让我们的回族民族民间音乐这朵奇葩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蔡国英.宁夏花儿精粹[M].宁夏:阳光出版社,2012.
  [3]刘明,刘同生.中国花儿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从2011年参与“快乐女声”选手,到发行自己的首张唱片《一刻》,这几年里面女歌手苏妙玲可以说是找准了自己作为一名后起之秀在乐坛当中的位置与路线。  和很多在选秀节目出道的偶像歌手不一样,苏妙玲除了靠年轻、鲜活的形象吸引了很多粉丝的关注外,更多的还是透过音乐以其独特的重低音唱腔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歌手的特质。除此以外,成长在广东,自小接受粤语流行曲熏陶的她,一直以来也坚持着发表属于自己的粤语作品,重新
在中学音乐歌唱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出现,正好是对这种漏洞和不足的弥合。音乐教育新体系注重以人为本,主张释放学生的天性,通过不
学前教育作为高校最为重要的专业之一,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关注度最高的专业。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学前教育中所包含的学科得到扩大,无论是声乐表演,还是钢琴演奏,都成为评估
在历史的长河中,十五年转瞬即逝。但1953至1968年彭康校长在交通大学主校的十五年,却在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中留下了独特而绚烂的浓浓一笔。彭康校长为交通大学的发展,尤其是
垫料型少污水排放猪舍由于能够减少污水排放量受到国内外关注,本文目的是通过测定垫料型猪舍氨气和温室气体浓度变化,探讨其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作用,为该种猪舍的应用提供
大学无不有自己特色的校报校刊,上海理工大学前身之一的沪江大学, 自不例外.在介绍沪江大学出版的校报校刊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主办者- 如学校或院系、社会实践基地,学生,社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于2014年7月11日-14日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本届年会提交发言的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研究角度的多元化,中国民族器乐的研究也不例外。
关于音乐的起源.在音乐史学界至今是一个百辩难解的问题.很多流派纷纷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可谓是众说纷纭.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有以下几种巫术说、情感表达说、模仿自然说、
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在舞蹈编导创造力开发中能打破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唤醒创新意识,并提高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