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i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研究不同裂解温度(300℃和600℃)和不同施用量(4 thm2、12 t/hm2和24 t/hm2)的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质炭施用量相同,随着裂解温度的提高,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容重下降。(2)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提高,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容重下降。(3)所有处理组中,600℃下裂解,施用量为24 t/hm2的处理组青菜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4)600℃下裂解,施用量为24
其他文献
采用双膜理论对酸水萃取正丁醇溶剂中林可霉素B组分的传质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滴内。在往复振动筛板萃取塔内,对酸水萃取正丁醇溶剂中林可霉素B组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玉米秸秆酶水解反应进行了评价,从而确定玉米秸秆酶水解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底物中酶浓度57.5FPU/g,底物质量浓度64.7g/L,温度48℃,pH值4.8,反应时间49h。在此
借用PRRSV结构蛋白GP5的抗独特型抗体Mab2-5G2,提取并纯化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IIA(NMHC-ⅡA);通过激光共聚焦技术定位NMHC-ⅡA在PRRSV感染Marc-145细胞过程中的分布;并采用免
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6个不同长度的鸭IFN-β启动子DNA片段,并连接至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3.0,构建包含6个鸭IFN-β启动子的报告质粒。分别将构建的报告质粒与内参报告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问题一直是建筑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混凝土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针对现行的变换催化剂稳定性较差、易失活的缺陷,研究以拟薄水铝石及氢氧化镁为原料制备Mg-Al尖晶石载体,开发了一种Co-Mo系新型耐硫变换催化剂——RSM型催化剂。对其孔结构、
为研究影响长三角地区粳稻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根据2015年和2016年分别测定的54份粳稻种质的稻米食味理化指标、RVA谱特征值及米饭食味值,分析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了主要
在Eyring的液体粘性流动模型基础上,根据Rother等的假定和Shealy与Sandier的水溶液过量自由焓溶质聚集模型,导出了一个双参数非电解质水溶液的粘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由二元水
文章以聚四氟乙烯粒子和蔗糖为物料研究了旋流振动流化床的流体力学及干燥特性,并与振动流化床的各种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在一个干燥室直径为240 mm的小型圆筒振动流化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