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奥赛金牌的“含金量”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goo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 些年,美国高中生屡次在各种国际奥数赛事中拿冠军和夺金牌。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美国队自2015年至2018年,4年间3次夺冠。今年2月在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中,美国队除团体冠军外,4名队员有3人摘金。
  那么,在美国,夺得國际奥赛金牌的学生能被保送名校吗?
  林浩然是一名美国亚裔学生,连续两年国际奥数竞赛金牌得主。但他的父亲林超告诉记者,美国大学自主招生没有“保送”,奥赛金牌可以成为某些美国名校的敲门砖,但分量不足以成为板上钉钉的通行证。一来美国一流大学自主招生,取向多元,并非全都青睐“竞赛娃”;二来美国一流大学录取学生重视全面发展情况,而不是只看竞赛成绩。哪怕拿到两三块国际奥赛金牌,上名校仍需其他功课成绩也不错。有位连夺两届国际奥赛金牌的学生,据说就因文理偏科严重,被数所“常春藤名校”拒绝,最终去了一所州立大学。
  正因不能“板上钉钉”,并且如果偏科严重就难以进入心仪的大学,美国学生即便入选国家奥数队,也不敢放松学校各门功课。据介绍,美国的国际奥赛选手绝大多数不会脱离学校正常课程,他们平时能分配给奥数的时间有限。美国奥数队不组织学习期间的脱课集训,并且从教练到学生,都不主张通过题海战术“熟能生巧”。
  在匹兹堡工作的张海红有一儿一女,女儿没参加过奥赛,儿子安德鲁·顾则是国际奥赛金牌得主。他们申请哈佛和麻省理工均获录取,最终姐姐去了哈佛,弟弟选择了麻省理工。
  张海红告诉记者,她从不强求孩子的成绩。两个孩子就读的公立学校质量较差,但她从没打算搬家转学,甚至拒送孩子上培训班。她说,她的女儿并非学霸,儿子学数学全凭兴趣,除报过一学期网课,没上过课外班,进入奥赛也比较迟。张海红说,在她看来,数学竞赛需要快速、不停地做题,这不是一个好习惯,为了比赛而整天学习是浪费时间。至于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中小学,她说,她不希望孩子只待在精英圈或其他任何某个圈子里,而希望他们能够跳出来,看到世界是什么样子。她认为,在普通中学,孩子能够接触到现实中真正的美国,将来更容易适应社会。而且在美国,学区不好反而可能是被名校录取的某种优势,因为美国一流大学注重多元化,希望录取部分普通公立学校的孩子,让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年轻人同处一个校园。 (徐剑梅)
其他文献
分歧过多酿苦酒  2017年高考结束第二天上午,费先生和郑女士就风风火火地登门求助,说他们的女儿小茜头天晚上割腕自杀,幸好被他们及时发现,女儿才捡回了一条小命。此类案例我每年这种时候都要接手几个,因为自我感觉考场失利的考生往往会在这几天精神崩溃,但小茜的情况有所不同,她轻生居然是为了挽救父母的婚姻。  “都怪你沉不住气!”郑女士狠狠瞪了费先生一眼,气愤地说,“都忍了两年了,再忍几天能怎样?急着再婚
啪!一个耳光下去,脸火辣辣的疼,顿时泪水涌了出来。我难过极了,可我又不敢出声,因为我有錯。  我早就预感到了,那晚上的煤油灯好像生了一场大病,比平时暗淡好多。风从窗缝里钻进来,把火苗吹得躁动不安,忽明忽暗的屋子里有事情要发生。  果不其然,那人来了。门不好,很难推开,所以他推门的动作很大,带进来的风差点把灯熄灭。我愤怒极了,狠狠地扔下筷子,不吃了。  那年我十岁,和其他同龄人一样,顽皮,固执,被父
问:人们都知道长时间玩手机不好,但现在真的是手机离不了。不光孩子,就是我老婆,包括我自己,也是一天到晚拿著手机。晚上吃过饭,家里电视开着但没人看,大家各自低头玩手机,全家都成了标准的“低头族”。我不想沉溺其中,更希望孩子能够摆脱手机的控制。请问,该怎么办?  答: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你本想用手机订个外卖,等外卖的空档打开朋友圈,看链接、点赞、评论、发照片……饭什么时候送来、自己什么时候吃完都浑然
2018年9月,一篇题为《男生676分考上清华,同学都没有他的微信,看到手机后全都沉默了》的文章在网络上刷屏。清华大学学生部工作人员证实,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单小龙确系该校大一新生,就读于电子信息专业。  那么,在如今这个几乎人人一部智能手机、见面就互加微信的时代,高中三年的同学,怎么就没有他的微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通过采访,终于了解到这个孩子背后的故事……  哥哥把求学希望留给弟妹  单小龙的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家宝宝身上的坏习惯:吃饭磨蹭、做手工拖拉、画画不专心、做算术马虎、玩具乱扔、抠鼻孔……家长想尽办法,对宝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打骂,但宝宝屡教不改,我行我素,让家长无可奈何。其实,不是宝宝顽冥不化,而是家长的方法不对。让我们通过三个案例来一探究竟。  成长需付出代价  【案例1】赖床的民民  5岁的民民是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但他有一个改不掉的坏习惯:赖床。每天早上,妈妈至少要
经过十多年赏识教育的持续影响,中国家长大多已经习惯了夸奖孩子,希望孩子能在这种正面强化的刺激下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但是也有不少家长反映,夸奖孩子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了许多副作用。看来,夸奖孩子的基本原则需要反复强调。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教授、家庭教育专家梁东培女士,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心智模式非小事  郭胜婕(9岁男孩的妈妈):从孩子出生起,我就对他进行赏识教育,全是夸,幾乎没
清早开窗,楼下一对母女经过。小女孩穿着花裙子,在下坡路上快跑几步,一下子摔倒在地,嘤嘤地哭起来。身后的妈妈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把女孩扶起:“行了行了别哭了,没破皮没出血,有什么好哭的!”  我在阳台上看着她们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在中国的文化里,哭似乎代表着一种“负能量”,意味着失败、懦弱、任性。所以,当孩子无论是伤心哭、无助哭,还是痛苦哭、委屈哭的时候,通常父母马上会说“不要哭了”“不许哭”“再
问:我于2008年与刘某登记结婚,婚后我们一起开了一家咖啡馆。因我有其他工作,所以咖啡馆交给妻子全权负责。她告诉我,咖啡馆属于惨淡经营,勉强能赚到房租,根本没有赢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咖啡馆是赚钱的,每个月她都偷偷把赚到的钱存在自己的银行卡里。请问,我能否起诉妻子,让她把咖啡馆的赢利分给我?如果要分割财产,是否一定要离婚?  律师意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
许多宝妈咨询:宝宝两个多月,连续三四天没有大便,但精神状态良好,腹部平软。这比起之前每天1~2次规律地大便,是不是有点不正常?宝宝便秘了吗?要不要进行干预?  对此,儿童保健专家说“不用担心,宝宝正在经历‘攒肚’的过程”。那么什么是“攒肚”?宝宝“攒肚”是喜是忧呢?  母乳喂养的宝宝产生的大便多为黄色或金黄色,便质均匀呈膏状或带少许黄色颗粒,不臭,有酸味。一般来说,母乳宝宝每天大便2~4次。可是也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怎样爱却是父母的难题。溺爱肯定不行,养出一个啃老的孩子,无疑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敢不敢让孩子缺爱?答案是也不行,孩子缺爱会导致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有可能造成性格扭曲。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呢?中国台湾著名主持人郜莹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郜莹本来是一个照顾孩子无微不至的妈妈,后来她发现一对儿女对她过于依赖,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