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与科技融合下的新媒体艺术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z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艺术是一门向着重要艺术领域发展的新艺术,它颠覆了对于传统媒体的印象。科技的发展为艺术创造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新媒体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对于文化创新产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科技;发展趋势
  引言:在当代语境下,新媒体艺术是在科技的帮助下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并且在艺术领域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并不是取代的过程,而是在对我们现有的传播方式进行不对的扩充和改善,如今新媒体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信息内涵是传统信息传播所不具备的。
  一、新媒体艺术的简述
  从宏观角度来看,人是社会中最为基本的媒体,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人类既是信息的传播发起点,又是信息传播的接收点,媒体传播是将人的传播能力进行了加强和延伸,这点也促进了新媒体的产生。媒体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普及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在新科技和新媒介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侧重于艺术形态的表述,以数字技术为发展基础,沟通互动为主要手段,结合技术观念为主要动力的艺术创作活动,随着信息和文化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家们将声音和文字以及视觉形象、广播等进行了思考,并将这些融合成一个新的数字媒体整体,打造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媒体环境,他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发展新的思维模式,为新媒体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随着21世纪到来,科技不断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发展模式,这给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新媒体技术让艺术实践的发展道路变得更加广泛,艺术家们通过新进的科学技术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表现出来,发破了传统的相对单一的艺术形式,让艺术家和观众能够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新媒体艺术的不断进步,也增加了科学技术发展空间,兩者相辅相成,不断的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新媒体艺术中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一)科技与艺术之间互相作用,艺术以视觉的方式出现,开拓人们的思维,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科技是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发现,为社会发展进行改造。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新媒体中的“新”,不仅体现在它融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因为它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生物、物理等。它在表现形式上和传统艺术形式有非常大的区别,它为观众带来了极佳的感官体验,对其他的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新媒体艺术所具有交互性、多元化、虚拟性等特点的实现需要技术的支撑。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是要将艺术理念通过科技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让作品与观众产生精神的共鸣,这一点传统的艺术形式很难实现。在2015年,英国创办的艺术作品在上海展出。这个名为“雨屋”的作品利用数字技术和3D感应技术,打造出了一个不断下雨的区域,观众置身其中,附佛身临真正的雨夜。这次展览历时四个月,吸引了二十万的观众,在当时引起了一番轰动。由于新媒体有着其独特的交互方式,让观众与艺术产生一种奇妙的联系,让观众沉浸其中,这是其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艺术家打破传统束缚,将美术,物理等元素都融入了作品中。比如新媒体作品《救生筏》利用非常慢的速度播放,能让观众清楚的看到个人物脸上的表情变化,不同种族不同职业的人突然受到高压水流的袭击,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姿态都清晰的浮现出来,配合音乐,让观众仿佛就身处其中。正是这是多元化的特征,铸就了新媒体艺术的独特之处。艺术家使用的各项技术,如新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其实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空间、声音等进行融合所产生的虚拟环境。艺术家可以把客厅打造成一个汪洋大海,人们在经过的时候会出现旋涡等逼真的效果,这些都是计算机经过计算大量粒子的相互作用而设计的。新媒体利用科技为观众打造了一种独立的虚拟空间,从而让更多的人体验者能够参与其中。
  (三)新媒体技术是技术和艺术高度融合的结晶,同时新媒体艺术也促进了技术和艺术的进步。新媒体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即虚拟性,多元性,和交互性。在艺术家进行创作时,会将这些特点都进行融合,并表现在作品中。这是传统艺术作品很难做到的,科技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因为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对科技的要求随之增高,对于科技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三、新媒体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艺术因为其自身的艺术特点,而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制约,能够更好的将当代艺术进行发展,对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新媒体在发展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一,新媒体艺术的娱乐化。因为新媒体艺术对形式太过于重视,在艺术中加入大量吸引人眼球的技术,让作品太过于商业化和娱乐化,而忽视了最主要的东西,使得艺术违背了艺术家的初衷。其二,艺术受到了技术的制约,由于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者受到技术方面的制约,使得后续作品太过于乏味,失去了艺术的本质,使艺术的本质得不到体现。科技作为新媒体艺术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当代技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篇章。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时代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今的新媒体艺术将艺术与科技实现完美融合才能发挥出独有的优势,因此来推动艺术和科技的共同进步。但艺术家要将科技当做创作的平台,而不能去过多的依赖他,作品中,不能让科技的比重大于创作的比重,科技是帮助艺术家将自己所思所想表现出来,合理的利用科技,让自己的思维得到绽放,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四、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在这个社会经济和科技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当代艺术中新媒体艺术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中分的说明了新媒体艺术有其独特的优点,正在逐渐的被大众所接受。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艺术家们不断的对艺术理念进行更新,新媒体艺术也会有更好的表现形式,但如今很多新媒体艺术品都是形式大于内涵,给人带来的震撼也只是科技方面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媒体艺术家应该更注重思维的发展,而非全然依靠科技。
  五、结束语
  艺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迸发出新的表现形式,这是21世纪以来的一次次经验告诉我们的。从新媒体艺术的起始阶段到如今的蓬勃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它是与商业利益紧密相连的,所以,它主要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展示艺术变成了展示科技。参加新媒体艺术展览更像是在参加科技展览。在未来,新媒体女艺术将逐渐融入媒体技术中,新媒体艺术家也逐渐成为媒体技术家,这种的融入将会让新媒体艺术的商业化现象更加明显,新媒体艺术将为了媒体技术的存在而存在,也将跟随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新技术的发展还会越来越快,我们会在艺术与科技中生活,换个说法就是科技与艺术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这是未来的必然现象,但是在我们也不能就此模糊了艺术和科技的概念。科技追求的是标准、统一和精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而艺术追求的是创新、个性,求异,这才是人类的审美标准,不管新媒体艺术的趋势如何,都会跟随互联网一直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天宇.新媒体时代艺术与科技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青春岁月,2019,(17):190.
  [2]姚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起点:新媒体艺术的理念和实践——宫林访谈录[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7,(10):94-106. DOI:10.3969/j.issn.1008-8822.2017.10.016.
  [3]马寰.新媒体时代艺术与科技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美术,2017,(3):20-22.
  [4]贾翠静.浅谈新媒体艺术中科技与艺术的整合[J].艺术科技,2015,(8):295-295. DOI:10.3969/j.issn.1004-9436.2015.08.252.
其他文献
摘要: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广西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区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篆刻”这一领域又是广西艺术发展史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所以本文将梳理民国时期以来广西篆刻艺术源流及团体与印人的相关活动,希望对广西篆刻艺术的研究领域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广西;篆刻;艺术团体  一、广西邕江印社  早在六十年代,卜居南宁的著名金石书画家马
期刊
摘要:美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艺术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的育人科学。21世纪,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期,美术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引进信息技术文化,达到技术与情感的平衡。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创新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为人们所接收。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信息技术对于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是应社会人才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
期刊
摘要:对当代中国油画中的审美意象的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当代中国油画的美学观,从而指导画家的美术创作,促进中国油画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油画作为美术创作中的主力军日渐被重视。对我国油画中的审美意象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找到适合中国民族特色的创作方式,同时能够为中国油画拓展创作思路。本篇文章简要分析了当代中国油画中的审美表现以及审美意象,为促进当代中国油画的不断发展提供宝
期刊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进程中每一个民族都有累积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民族舞蹈艺术则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民族特色、民族性格以及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民间舞蹈会受到生产劳作、宗教礼仪、年节聚会、祭祖祁神、婚丧嫁娶等各种民俗现象的影响,所以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各自的风格特点民族舞容纳了深远而广泛的文化内涵。人们用民间歌舞来表达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老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形式,将网络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构建英语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及素养,真正意义上推动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本文对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特点、优势、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创新应用之策进行了探讨,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诸多社交媒体,来分析社交媒体中日常摄影的具体案例分析。  关键词:日常摄影;社交媒体  大量的社交媒体应用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消遣娱乐、交流互动、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社交媒体的易得性使其成为受众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交互性使它在虚拟化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开性使得人人都能进入这一领地。摄影图像作为社交媒体中传递信息的媒介之一,在各类应用APP中备受欢迎。社交媒
期刊
摘要:在信息全球化影响的今天,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是社会之所需要。凭借其特有的创新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征的慕课课程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许多高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结合本校实际,当慕课应用于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课程后,混合式教学模式极具创新性,并且迅速得以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慕课;大学英语写作;“三位一体”  一、慕课应用于大学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天人合一”、“自在和谐”、“形神兼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道路,并且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资源,为设计者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的投射和表现形态,它根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地上,极具魅力,并具
期刊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专业就业率较低的现状,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同时,用人单位的“招工难”现状一直存在。这种矛盾的现实,根本原因何在?组织社会化研究视角给出旅游人才培养一种新的视角,借鉴组织社会化理论,构建了新的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对校园社会化深入研究提出了再思考。  关键词:旅游管理;高职;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  Discussion on Campus Socialization
期刊
摘要:“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既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应急之举,同时也是互联网+教育的试金石。本文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少儿美术教学为例,对教师学生的调研、访谈,客观整体地梳理了美术课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优化策略。  疫情期间,教育部统筹整合国家、有关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了丰富多样,优质的网上教学资源,全力保障线上教学顺利开展、实现学生在家学习。线上教学多以超星、微信、Q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