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临床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ere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菌血症治疗患者的血培养阳性标本培养液80例,均匀混于接种水中,并接种于鉴定板上依次进行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80例样品中,生物微管法细菌鉴定结果准确率均高于84.61%,x2检验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均高于95.45%,x2检验结果为P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自动化、智能化的医疗仪器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各个环节中,为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1]。为了进一步验证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本人进行了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相关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臨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菌血症治疗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高热及全身感染等症状,取每一位患者的血培养液阳性标本,并使用革兰染色剂进行染色。
  1.2 方法 每一位患者的血培养阳性标本依次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每一个标本的镜检结果对细菌液的浓度进行调整。阳性标本培养液先均匀的混于专用的接种水中,然后再接种于专用的鉴定板上进行相应的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2]。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血培养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
  2、结果
  2.1 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比较结果 80例标本中,其中葡萄球菌属18例,准确检查17例,错误检查1例;链球菌属13例,准确检查12例,错误检查1例;肠杆菌属36例,准确检查36例,错误检查O例;非发酵菌属13例,准确检查11例,错误检查2例。详细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血培养阳性标本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结果比较
  注:x2= 5.056,P=0.168,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药敏试验符合率结果比较 80例标本中,其中头孢唑啉32例,药敏结果符合32例,不符合O例;头氨曲南17例,药敏结果符合17例,不符合O例;阿莫西林38例,药敏结果符合37例,不符合1例;万古霉素19例,药敏结果符合19例,不符合0例;青霉素23例,药敏结果符合22例,不符合1例;头孢噻肟48例,药敏结果符合46例,不符合2例;环丙沙星22例,药敏结果符合21例,不符合1例;详细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血培养阳性标本生化微管法药敏结果符合率比较
  注: x2=2.978,P=0.812,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自动化、智能化的医疗仪器在临床上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菌血症及败血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难题。但是由于目前自动化的生化仪器多为进口仪器且检测试剂价格较为昂贵,因此还难以在基层医院进行广泛的应用 [3]。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一直以来都是菌血症和败血症早期诊断的常用方法,其具有操作较为方便、检测成本低、检测结果较为准确等优点,因此适用于医疗资源不足的基层医院。
  本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对于不同种属的细菌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的检测结果均较为准确。其中生物微管法细菌鉴定结果准确率均高于84.61%,x2检验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均高于95.45%,x2检验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方法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总之,生化微管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对于菌血症和败血症均可以提供有效的早期诊断信息,且方法的准确性高、适用性好,值得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邵小华.ATB细菌鉴定仪与手工法鉴定结果比较分析[J].安徽医学,2009,30(4):472 ~473.
  [2] 郑燕莉.细菌鉴定仪与手工方法结合鉴定细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 ,16( 34):5166.
  [3] Zhang XZ,Xuan TZ,Hu ZJ. Clinical evalution of Bac T/Alert and the factor for false positive[J].Chin J Med Lab Sci,1999,22(5):297~29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的效果,以及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2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毒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和D-二聚体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3月遵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0 例,COPD稳定期患者5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清CRP、PA、血浆D-二聚体,观察三组数据之间的差异。 结果:
期刊
摘要:医学免疫学学习对于医学本科学生较为困难,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尤为重要。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形成工具,通过将知识点可视化、丰富的信息处理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免疫学繁杂的知识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在现代医学中,其理论与相关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与领域之中,成为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马车
期刊
摘要:高血压作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常见疾病,其临床治疗和预防是当前高血压工作的重点任务。由于高血压极易引起各种高危疾病,为此,关于高血压疾病防治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鉴于此,本文对文献报道进行收集整理,并对高血压的防治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预防;治疗  Abstract: hypertension as a serious impact on people's health, life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镇肝熄风汤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情况。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某院将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纯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疗法,即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汤。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67%与96.67%,两组数据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脑梗塞后出血率分别为6.7%与3.3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胰岛素强化治疗脓毒症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70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一个疗程后,分析比较两组的血尿素氮浓度、前白蛋白水平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其中血尿素氮浓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前白蛋白水平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磷水平与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于白银市某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长达6个月及以上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是否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第1、3和6个月时血磷、心肌酶谱指标(CK、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变化水平。结果:维持性透析后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纤支镜在临床治疗严重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以便为严重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我院治疗的严重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患者66例,对其临床治疗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报道。结果:(1)肺部感染控制率和肺复张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率和肺复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均<0.0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患者中使用接近人体温度的生理盐水,观察应用加温冲洗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加温冲洗液措施,术中冲洗液加温至37-38 oC,对照组给予输入常温液体。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变化、寒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30 min、60 min和术毕实验组体温较对照组高,寒战例数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肿扩大情况分为血肿扩大组与无血肿扩大组,各20例,对导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血肿扩大组血压持续升高的患者明显多于非血肿扩大组(p<0.05);血肿扩大组中丘脑出血患者显著多于非血肿扩大组(p<0.05);血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