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思考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及时性的同时,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尚没有完全具备,在公允价值计量两重性的影响下,使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得的会计信息既不可靠也不公允,且在极端经济条件下还会严重扭曲会计信息;从会计的本质出发,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动因、范围、方法及其结果,提出公允价值计量的改进措施,按照“表内”与“表外”,采取不同的方法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当前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条件;动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002603
  收稿日期:20110124
  作者简介:代鸿顺(1963-),男,江苏江都人,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主要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
  Thoughts on fair value measurement
  DAIHong-sh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Hua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 Whil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can enhance the correlation and timelin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t will, due to the current incomplete condition for such measure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ual natures of it, mak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nreliable and unfair, and even seriously distor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nder the extreme economic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nature of accounting, studies the conditions, causes, limits, methods and result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proposing that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using fair value measurement with different method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 is the correct choice.
  Key words: fair value; measurement; condition; cause; method; proposal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已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要素计量的基本属性之一。虽然新准则十分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强调只有满足特定的条件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受企业内外环境的高度影响,使其只能是特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用于补充历史成本计量不足的具有补充性质的计量属性。因此,它不是也不应成为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的基本计量属性。当把它作为一种常态的基本计量属性使用时,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随着经济环境及企业内部环境的急剧变化而凸显。因此,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动因、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允价值计量所需条件的思考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称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新准则称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显然,公允价值的获取是其计量的先决条件,而公允价值的确定按照上述定义又必须以完全的市场经济作支撑,否则就得不到符合公允价值定义的公允价值。由于只有完全的市场经济才能保证交易双方的自由选择权和市场信息的完全公开化,由此也才能保证市场交易是自愿、公平,且在双方均熟悉情况下的自由交易行为。所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条件是:会计外部环境具有完全的市场经济。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既不完善,也不完全,距完全的市场经济还有相当距离。干预市场、垄断市场、垄断市场信息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即便某些比较发达的局部市场,如资本市场也没有达到完全市场的状态,这样的市场经济是难以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完全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各种假设基础之上理想的和便于理论分析的市场经济,公允价值计量又是建立在完全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计量属性。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由于现实中不存在完全的市场经济,当然也就无法确定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由此必将导致不能得到准确的公允价值。所以,公允价值作为基本计量属性的条件目前还不具备,至少这种条件还不完全具备。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动因思考
  新准则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动因有三个:一是强调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在西方国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要素时,我国有条件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趋同要求;二是在会计决策有用观指引下,为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而强调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三是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多元化的需求,迫切需要提高会计的社会性功能,而公允价值计量相比历史成本计量更能突出会计的社会性。
  上述三种动因符合会计的本质吗?从会计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看,会计的首要任务是在实施会计监督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核算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它的本质就是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兼顾信息的相关、可理解、及时、稳健等质量要求。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所在,也是会计的本原,而信息的可靠又必须有成熟的会计技术加以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受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在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依据市场价格信息确定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同时,目前又没有科学、完善的估值技术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致使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会计信息并不可靠。显然,当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有悖会计的本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动因也是不符合会计本原的。当然,公允价值及其计量理论本身没有过错,缺乏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条件不具备导致的公允价值并不公允。
  三、公允价值计量范围的思考
  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公允价值计量仅适用于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产、负债的计量。这样既能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又能提供高度相关的会计信息。从现实的角度看,部分的活跃市场已接近完全的市场经济状态。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只能最大限度地限定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和负债,由此确定的公允价值既相关又可靠。那些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由于不能准确确定公允价值,所以不管与其类似的资产是否存在活跃市场,都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具体而言,我国当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应限定在:在金融市场公开交易的资产、负债,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可用公允价值计量。除此之外的资产和负债仍以历史成本计量,这样得到的会计信息更为可靠、相关。
  四、确定公允价值方法的思考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仅能限定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所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应以市场上的价格作为它们的公允价值,即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是通过寻找活跃市场中的同种资产、负债的报价,确定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利用这一方法确定的公允价值,可最大限度地符合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的内涵,也能提供符合可靠性要求的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类比方法和估值技术方法自身的不可靠性,使得用它们确定的公允价值极不可靠。所以,它们不能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而加以运用。综上,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只能是:市场报价。
  五、公允价值计量两重性的思考
  公允价值计量的两重性通常是指公允价值的市场客观性和判断主观性,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当人们深入研究发现,公允价值的市场客观性和判断主观性也同样具有两重性。市场客观性的两重性表现在公允价值的正效应和逆效应。当市场处于高涨期时,公允价值计量必将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而推动企业资产市值升高,这便是公允价值的正效应。而当市场处于低迷时,公允价值计量又必将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从而降低企业资产市值,这便是公允价值的逆效应。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是建立在市价代表企业出售资产可望实现的价格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当市场处于极端状况下,由于“羊群效应”的作用,会使公允价值的正效应和逆效应在市场中急剧放大,导致市场有价无市的情况出现。
  显然,市场客观性也并非真实客观,只是相对于判断主观性而言的“客观”。
  判断主观性的两重性是指会计人员主观判断上的正效应和逆效应。正效应是指当市场高涨时,容易出现把资产价值高估的主观判断,从而使资产价值产生泡沫。当市场低迷时,容易出现把资产价值低估的主观判断,从而使资产价值被低估。因此,公允价值计量两重性,从本质上看是指正效应和逆效应,这正是公允价值是把“双刃剑”的根本所在,也是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的原因所在。
  六、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思考
  公允价值计量是基于当前经济价值的计量属性,它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及时性。因此,运用这一计量属性的直接结果是会计信息的及时与相关,而这种及时是指资产、负债的价值得以及时反映,相关是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高度相关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与此同时又会带来会计信息不可靠、不公允的负面结果。而造成这种不可靠、不公允的客观原因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基础并不真实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新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如果一项资产、负债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公允价值;如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决定;如该资产和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显然,相同的资产、负债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公允价值,致使公允价值既不公允,也不可靠。主观原因是企业当局视公允价值为工具而滥用公允价值用以操纵企业利润而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几度出现、取消就是明证。
  与此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两重性又进一步加剧公允价值的波动,使其偏离资产的真实价值,尤其在经济波动期更是如此。最终导致公允价值既不公允,更不可靠。
  七、对公允价值计量实际应用的思考
  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不能将公允价值视为基本计量属性而全面使用,而应有区别的运用这一计量属性。在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与及时,建议按照“表内”与“表外”采取不同的方法运用公允价值计量。
  “表内”是指对于存在具有活跃市场的资产、负债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并将计量结果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即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取“表内”反映方式。“表外”指除存在活跃市场以外的其他资产、负债,如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资产、负债仍用历史成本计量,在“表内”仅反映它们的历史成本,同时兼顾这类资产的市场变化,企业在每个会计期末按照以下级次确定这些资产的供参考的公允价值:第一,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第一级次条件的,采取估值技术,如折现技术确定公允价值。并将确定的公允价值及其所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表外,即报表附注中列示,以供报表使用者使用。这样既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又能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公允价值信息,从而实现会计信息的可靠与相关。总之,“表内”是指在会计报表内反映资产与负责的公允价值;“表外” 是指会计报表内反映资产与负责的历史成本,会计报表表外反映资产与负责的公允价值。显然,这种处理符合现实情况,且兼顾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种需求。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计量以反映当前经济价值为特征,在人们追求会计信息相关与及时的背景下而被采用,这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必须以完全的市场经济为条件,否则,会因无法取得真正的公允价值而使会计信息既不公允,也不可靠。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尚没有达到完全的市场经济状态,又由于完全的市场经济是理想的市场经济状态,现实中的经济无法达到这种状态,仅是逐步、无限接近这一状态。所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应视市场的完善程度而区别运用,即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取公允价值计量,且在“表内”反映;活跃市场以外的其他资产、负债,如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资产、负债仍用历史成本计量,“表内”仅反映历史成本,同时兼顾这类资产的市场变化,在“表外”反映资产与负责的公允价值。这是现实而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
  [4] 黄世忠.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研究,2009(11):23-29.
  [5] 路晓燕. 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J].会计研究,2006(4):81-85.
  [6] 王爱国,石贵泉.关于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09(32):21-23.
  [7] 于永生.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9(9):22-28.
  [责任编辑:吴晓红]
其他文献
通过对安徽省五河县选举后村务管理制度的考察与分析,认为该县积极探索并普遍推行的村民民主听证质询制度,促进了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扩大了村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建立了利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癫痫病人血清中丙戊酸钠(VPA)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选择2-溴-对硝基苯乙酮作为衍生试剂,环已烷羧酸为内标,其衍生化产物用Nova-pak C18柱(150 mm&#21
摘 要:“灵”作为较原始而又富有生机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一,源自古老的巫文化信仰,经历长期的历史嬗变,衍生出性灵、灵通、灵活、灵机、趣灵等审美内涵,为中国历代文人学者广泛使用,在诗话、评点、画论等中国传统艺术批评领域中频繁出现。古典美学领域中的“灵”具有神秘性、情感性、褒义性等多重文化特征,它超越了时空的距离,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生命追求和诗性智慧。  关键词:灵;巫;范畴;性灵  中图分类号:I01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跟踪调查方法观察了26名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病人,经10年远期身高随访.结果生长激素(GH
论文以"良久""不审"珍重"等词语为例,对禅籍中的词语兼位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兼位词语的新义并不是一般的词义引申或感染,而是由"被兼位词的词义+兼位词的旧义"构成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