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CT影像学分型、手术术式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5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CT影像中出血部位和累及区域将基底节区出血分为四个类型及三个亚型:(1)前部型;(2)中间型;(3)后部型:①后内侧型,②后中间型,③后外侧型;(4)混合型.对不同分型患者分别选择经侧裂-脑岛入路或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总结技术要点,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6例患者前部型占7%(
【机 构】
: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CT影像学分型、手术术式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5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CT影像中出血部位和累及区域将基底节区出血分为四个类型及三个亚型:(1)前部型;(2)中间型;(3)后部型:①后内侧型,②后中间型,③后外侧型;(4)混合型.对不同分型患者分别选择经侧裂-脑岛入路或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总结技术要点,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6例患者前部型占7%(4例);中间型占20%(11例);后部型占41%(23例):后内侧型占9%(5例),后中间型占21%(12例),后外侧型占11%(6例);混合型占32%(18例).采用经侧裂-脑岛入路清除血肿的占41%(23例),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的占59%(33例).术后复查头颅CT,52例血肿清除>90%,3例血肿清除>75%,1例血肿清除>50%,平均住院天数15.8 d.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残29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该分类法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经侧裂-脑岛入路和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效果可靠、再出血概率少,具有微创、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显微切除蝶眶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18例蝶眶脑膜瘤患者选用额颞入路、眶颧入路或眶颧结合扩大前颅窝底入路硬膜外结合硬膜内切除肿瘤,在硬膜外磨除增生的蝶骨大翼骨质、眶上裂、视神经管开放减压,其中经额颞入路15例,眶颧入路2例,眶额结合扩大前颅窝底入路1例,术前、术后均有视觉功能评价、手术录像及术后影像评估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 Ⅰ级2例,
滑车神经鞘瘤发病率极低,临床少见,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自2004年至今,共收治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滑车神经鞘瘤患者,现报告如下,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例1男,47岁.5个月前出现进行性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及步态不稳.无神经纤维瘤家族史.查体未发现皮肤斑块,视野正常.瞳孔等大,直接及间接光反应灵敏.向右下方凝视时,患者有复视,表明右侧滑车神经麻痹.角膜反射灵敏,面部感觉正常。
上个世纪50-60年代,临床医生认为引起重型颅脑创伤(TBI)死亡的原因是脑肿胀和颅内压增高,因此认为如果能很好地控制高颅压可改善TBI的预后。
对脑功能区动静脉畸形(AVM)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个风险较大的工作,不恰当的栓塞易导致脑功能区受损,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1].因此对功能区AVM在栓塞前进行神经功能的评估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为1例35岁的位于右额叶功能区的AVM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前进行超选动脉内注射丙泊酚Wada试验,对脑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增加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报告如下。
我科于2000年3月至2010年5月间,对6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其中35例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开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9岁.因“突发左侧面部麻木伴咬合不适感3个月”就诊.查体发现患者左侧面部三叉神经第2、3支分布区深、浅感觉均有减退,左侧咀嚼肌轻度萎缩,张口略偏向左侧.MRI扫描发现:左侧海绵窦占位,信号符合神经鞘瘤表现(图1a).25 d后在我中心行伽玛刀治疗,处方周边剂量13 Gy,中心剂量26 Gy,病灶最大径39.6 mm。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traumatic pseudoaneurysm,TPA)占颅内动脉瘤的比例不到1%[1].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更是少见,脑膜中动脉TPA破裂导致的硬膜下及脑内血肿则极为罕见.近期我们成功治疗1例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迟发破裂导致的脑内血肿患者,一期完成了脑内血肿清除及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手术,报告如下。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血供特点,探讨其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总结其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及静脉期表现,结合手术入路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肿瘤染色程度与其体积呈正相关,供血动脉最常见为脉络膜后内侧及外侧动脉,肿瘤引流静脉为Galen静脉系统,同侧丘纹静脉被肿瘤扭曲抬高,同侧的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被压向下外方,静脉角不规则扩张.结论 手术全切
患者 女性,33岁.以“摔伤枕部头痛,间断呕吐20 d”住院.20 d前因骑自行车不慎摔倒,左枕部着地,碰触水泥道沿,当即左枕部肿块,质软,压痛明显,并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1次,未就诊,照常工作生活.入院前1天头痛加重,恶心呕吐频繁.此外在3年前无意中发现左枕部有一肿块,约杏大小,质硬,无压痛,3年来无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