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1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也是危害工人健康最严重的职业病。因尘肺病情长,且在治疗上还没有特效药物,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尘肺病变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工作显得较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情观察
1.1 患者情况
老年尘肺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一般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流量在1~2L/min)持续吸氧。在氧疗过程中观察尘肺患者的精神和神志的变化、发绀和皮肤的变化、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血压和周围循环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等。
1.2 氧气装置情况
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每日更换湿化瓶及鼻塞,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1.3 改善情绪
老年尘肺患者由于病程长,肺功能明显减退,病情逐渐加重而对患者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不愿意配合。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肺功能下降,80%病人出现如肺心病、心衰等并发症。长年不能离开氧气,稍一活动便气喘吁吁,口周青紫,不能平卧,生活不能自理,造成病人不敢进行户外活动等。故多数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缺乏自信心,而且导致性格改变,显得急躁,固执。长期氧疗可通过减轻尘肺患者病情而改善其情绪。
1.4 氧疗的效果
合理氧疗显得尤为重要。尘肺患者合理用氧后,心率减慢,呼吸平稳,口唇、指甲、皮肤发绀减轻,血氧饱和度上升,呼吸困难减轻,皮肤温暖,神志清楚。老年尘肺患者因肺纤维化且弹性降低,氧疗不仅能改善缺氧症状,缓解胸闷气短,而且可以保护心脑。远期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1.5 长期氧疗的效果
能纠正低氧血症和减缓肺功能的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的进展,提高生存率,减轻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改善活动后的气短,提高运动耐力,睡眠改善。减轻由于慢性缺氧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头痛、嗜睡等神经精神症状,使其心理、精神状态生活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2 护理
2.1 呼吸道的护理
尘肺患者由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下降易引起细菌、病毒的感染,应鼓励病人做有效咳嗽将痰咳出,帮助患者拍背,通过振动肺部使滞留在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松动排出,并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对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用蒸气吸入方法,根据病情需要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入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每日2次,并嘱患者做张口深呼吸,以利雾化液进入喉部而达到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以改善通气功能。
2.2 合并症的护理
2.2.1 合并肺结核的护理
合并肺结核应立即做好隔离工作,以免造成单纯尘肺患者受到传染。平时要注意观察痰液情况,若出现大咯血,要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先要解除病人的恐惧心情,让病人呈侧卧位,上身稍低,以防止堵塞支气管,准确记录咯血量,并禁食。
2.2.2 合并肺气肿的护理
合并肺气肿患者若顽固性咳嗽,伴有胸闷,可用蒸气吸入,或用氨茶碱、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应间歇吸氧,一般吸氧20min,停用10min。氧的浓度应逐渐增加,这样可避免呼吸性酸中毒,在临睡前吸氧15min,常可促使患者安眠。
2.2.3 合并气胸的护理
自发性气胸多发生于Ⅱ、Ⅲ期尘肺患者,往往在剧烈咳嗽或情绪过于激动后发生,患者多感突然胸痛、胸闷、口唇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心率加快,大汗淋漓,此时应考虑自发性气胸的可能,即通知医生急救并嘱患者不要紧张,取半坐卧位,吸氧,氧流量1-6L/min,迅速备好胸腔排气物品,协助医生迅速解除病人气急状态,必要时可行紧急简易排气,用50-100ml注射器,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穿刺,缓慢排气,使胸腔压力减轻至症状缓解。
2.3 氧流量和氧疗时间的选择
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氧流量和给氧时间。对于伴有慢性CO2潴留的尘肺患者应低流量持续给氧,一般1~3L/min,以避免CO2潴留的加重和对呼吸的抑制。每日氧疗至少7~15h,如果氧疗每日15h以上,预期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尘肺患者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h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h,可使动脉血氧分压<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4 给氧方式的选择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有研究表明:以上2种给氧方式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差别无显著性。但可以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患者易耐受,又不易脱落。氧疗过程中每12~24h更换1次鼻导管,为减少吸氧带来的不适,当患者感冒或鼻腔黏膜有炎症时,宜使用鼻塞吸氧,可以避免刺激肿胀的鼻腔黏膜,保持鼻导管或鼻塞通畅,防止折叠、扭曲或脱落。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氧疗之前,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口腔、咽喉部的分泌物和胃反流物,以达到最好效果。综上所述,尘肺患者长期氧疗可有效改善低氧血症,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功能障碍。改善患者体质,改善睡眠和大脑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使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明显改善,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萍,赵海涛,氧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3):137-138.
[2]葛敏.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247-248.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150010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也是危害工人健康最严重的职业病。因尘肺病情长,且在治疗上还没有特效药物,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尘肺病变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工作显得较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情观察
1.1 患者情况
老年尘肺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一般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流量在1~2L/min)持续吸氧。在氧疗过程中观察尘肺患者的精神和神志的变化、发绀和皮肤的变化、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血压和周围循环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等。
1.2 氧气装置情况
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每日更换湿化瓶及鼻塞,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1.3 改善情绪
老年尘肺患者由于病程长,肺功能明显减退,病情逐渐加重而对患者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不愿意配合。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肺功能下降,80%病人出现如肺心病、心衰等并发症。长年不能离开氧气,稍一活动便气喘吁吁,口周青紫,不能平卧,生活不能自理,造成病人不敢进行户外活动等。故多数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缺乏自信心,而且导致性格改变,显得急躁,固执。长期氧疗可通过减轻尘肺患者病情而改善其情绪。
1.4 氧疗的效果
合理氧疗显得尤为重要。尘肺患者合理用氧后,心率减慢,呼吸平稳,口唇、指甲、皮肤发绀减轻,血氧饱和度上升,呼吸困难减轻,皮肤温暖,神志清楚。老年尘肺患者因肺纤维化且弹性降低,氧疗不仅能改善缺氧症状,缓解胸闷气短,而且可以保护心脑。远期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1.5 长期氧疗的效果
能纠正低氧血症和减缓肺功能的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的进展,提高生存率,减轻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改善活动后的气短,提高运动耐力,睡眠改善。减轻由于慢性缺氧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头痛、嗜睡等神经精神症状,使其心理、精神状态生活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2 护理
2.1 呼吸道的护理
尘肺患者由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下降易引起细菌、病毒的感染,应鼓励病人做有效咳嗽将痰咳出,帮助患者拍背,通过振动肺部使滞留在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松动排出,并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对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用蒸气吸入方法,根据病情需要采用生理盐水20ml,加入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每日2次,并嘱患者做张口深呼吸,以利雾化液进入喉部而达到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以改善通气功能。
2.2 合并症的护理
2.2.1 合并肺结核的护理
合并肺结核应立即做好隔离工作,以免造成单纯尘肺患者受到传染。平时要注意观察痰液情况,若出现大咯血,要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先要解除病人的恐惧心情,让病人呈侧卧位,上身稍低,以防止堵塞支气管,准确记录咯血量,并禁食。
2.2.2 合并肺气肿的护理
合并肺气肿患者若顽固性咳嗽,伴有胸闷,可用蒸气吸入,或用氨茶碱、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应间歇吸氧,一般吸氧20min,停用10min。氧的浓度应逐渐增加,这样可避免呼吸性酸中毒,在临睡前吸氧15min,常可促使患者安眠。
2.2.3 合并气胸的护理
自发性气胸多发生于Ⅱ、Ⅲ期尘肺患者,往往在剧烈咳嗽或情绪过于激动后发生,患者多感突然胸痛、胸闷、口唇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心率加快,大汗淋漓,此时应考虑自发性气胸的可能,即通知医生急救并嘱患者不要紧张,取半坐卧位,吸氧,氧流量1-6L/min,迅速备好胸腔排气物品,协助医生迅速解除病人气急状态,必要时可行紧急简易排气,用50-100ml注射器,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穿刺,缓慢排气,使胸腔压力减轻至症状缓解。
2.3 氧流量和氧疗时间的选择
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氧流量和给氧时间。对于伴有慢性CO2潴留的尘肺患者应低流量持续给氧,一般1~3L/min,以避免CO2潴留的加重和对呼吸的抑制。每日氧疗至少7~15h,如果氧疗每日15h以上,预期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尘肺患者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h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h,可使动脉血氧分压<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4 给氧方式的选择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有研究表明:以上2种给氧方式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差别无显著性。但可以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患者易耐受,又不易脱落。氧疗过程中每12~24h更换1次鼻导管,为减少吸氧带来的不适,当患者感冒或鼻腔黏膜有炎症时,宜使用鼻塞吸氧,可以避免刺激肿胀的鼻腔黏膜,保持鼻导管或鼻塞通畅,防止折叠、扭曲或脱落。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氧疗之前,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口腔、咽喉部的分泌物和胃反流物,以达到最好效果。综上所述,尘肺患者长期氧疗可有效改善低氧血症,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功能障碍。改善患者体质,改善睡眠和大脑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使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明显改善,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萍,赵海涛,氧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3):137-138.
[2]葛敏.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247-248.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15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