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看中高考语文试卷作文评分标准,兼有一条要求:内容充实、善于描写、记叙生动、形象丰满。而综观考场失败作文,大多是不善于毫末中寻觅,刻画细节,洞幽烛微,因此文章显得苍白无力,空洞无物,阅后未能给读者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些戏剧、电影、小说,在我们头脑里经过磨洗之后,完整情节可能记不清楚,主人公的姓名也可能说不准,但是,最难忘的倒可能是精彩的细节,感人心弦的细节。法国作家司汤达也深有感触地说:“尽量清晰的勾画出性格,极其粗略地描绘出事物,然后再给添上细节。”
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花
玫瑰花
带着晶莹露珠的红色玫瑰花
如果你比较一下上面所举的词语和词组,不难看出花的形象随着具体的规定性在我们的头脑了引起的联想越来越鲜明了。如果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细节、发现细节、创造细节,那对于提高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一、在阅读中欣赏细节
教学中对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欣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所创设的意境,从而体会细节艺术的魅力。
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第六章写到:
阿Q从城里回来,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相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地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看上去腰间还挂着一个大褡裢,沉甸甸的将裤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
教这段时,我向学生提供了划线句子的原稿:“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要求学生体会改稿语言的表现力。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钱”不如“银的和铜的”形象鲜明,因为纸币也是钱;有的说“满把是银的和铜的”,与后面接着写“裤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相吻合。同学们在比较阅读中深刻地体会了作者独到的匠心。
大凡读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人,都不会忘记严监生临死前,在点着两根灯芯的昏黑的屋里举起的那两根不屈的手指。文中那段细节写得极具讽刺意味:
由于痰塞,不能说话,但总不得断气,只见他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挑掉了一根灯芯后,他才点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二、在生活中发现细节
茫茫宇宙,鸟兽虫鱼、落叶坠地、小草吐芽、凡夫笑靥、伟人投手、江河的浪花情感上的波澜,每一事每一景,只要你认真细致观察,他们皆应成为文章描写对象,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我们便可以寻觅到蕴藏其中的深邃哲理,探赜搜因,我们又能够发掘出人生真谛。
如在一次说话训练课,我让学生口头描述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细微末节,课堂上同学表现极为积极。有的讲到比赛时表现不佳,对自己十分恼火,好友理解地拍拍他的肩膀,令他十分感激;寄宿生讲到他们学习一周回家后,妈妈会慈爱地望着他们,然后偷偷地流泪;有的讲到英语老师上课讲着讲着干脆就坐在桌子上。
三、在写作中刻画细节
以上两点谈的是积累,而积累的目的是创作,在欣赏了大量古今中外典型细节的基础上,同学们对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有了充分的感悟,而生活积累则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据此,我在平时片段作文中有意进行细节描写训练。下面摘录几则我班学生作文来说明细节摄神的效果:
例1:秋风又起,它无情地撩拨着母亲那一头早白的头发,被母亲轻轻理清,理清了又被吹乱。母亲只穿一件单薄的外衣,她冷得打了个寒战,把衣领竖起,那件灰色大衣裹得更紧了。(龚艳同学《送别》发表在《海峡语文世界》)
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站在风中久久不忍离去的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例2:“国华——”“秀兰——”两位老人轻声叫唤着对方的名字,那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心之峡谷里发出。他们走近了,从多方的眼里读懂了那四十年的期盼,于是他们不再陌生了,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老泪纵横,久久地,一直都没有分开。(谢晓婷同学《乡恋》,获“冰心杯”写作大赛二等奖)
文段写了分别四十载的一对恋人重逢时的场面,细节描写再现了当时感人的情景。
生活处处是写作的素材,抓住细节,洞幽烛微,深入挖掘,展开联想,美妙的瞬间也许就会成为永恒。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第六中学)
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花
玫瑰花
带着晶莹露珠的红色玫瑰花
如果你比较一下上面所举的词语和词组,不难看出花的形象随着具体的规定性在我们的头脑了引起的联想越来越鲜明了。如果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细节、发现细节、创造细节,那对于提高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一、在阅读中欣赏细节
教学中对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欣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所创设的意境,从而体会细节艺术的魅力。
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第六章写到:
阿Q从城里回来,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相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地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看上去腰间还挂着一个大褡裢,沉甸甸的将裤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
教这段时,我向学生提供了划线句子的原稿:“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要求学生体会改稿语言的表现力。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钱”不如“银的和铜的”形象鲜明,因为纸币也是钱;有的说“满把是银的和铜的”,与后面接着写“裤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相吻合。同学们在比较阅读中深刻地体会了作者独到的匠心。
大凡读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人,都不会忘记严监生临死前,在点着两根灯芯的昏黑的屋里举起的那两根不屈的手指。文中那段细节写得极具讽刺意味:
由于痰塞,不能说话,但总不得断气,只见他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挑掉了一根灯芯后,他才点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二、在生活中发现细节
茫茫宇宙,鸟兽虫鱼、落叶坠地、小草吐芽、凡夫笑靥、伟人投手、江河的浪花情感上的波澜,每一事每一景,只要你认真细致观察,他们皆应成为文章描写对象,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我们便可以寻觅到蕴藏其中的深邃哲理,探赜搜因,我们又能够发掘出人生真谛。
如在一次说话训练课,我让学生口头描述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细微末节,课堂上同学表现极为积极。有的讲到比赛时表现不佳,对自己十分恼火,好友理解地拍拍他的肩膀,令他十分感激;寄宿生讲到他们学习一周回家后,妈妈会慈爱地望着他们,然后偷偷地流泪;有的讲到英语老师上课讲着讲着干脆就坐在桌子上。
三、在写作中刻画细节
以上两点谈的是积累,而积累的目的是创作,在欣赏了大量古今中外典型细节的基础上,同学们对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有了充分的感悟,而生活积累则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据此,我在平时片段作文中有意进行细节描写训练。下面摘录几则我班学生作文来说明细节摄神的效果:
例1:秋风又起,它无情地撩拨着母亲那一头早白的头发,被母亲轻轻理清,理清了又被吹乱。母亲只穿一件单薄的外衣,她冷得打了个寒战,把衣领竖起,那件灰色大衣裹得更紧了。(龚艳同学《送别》发表在《海峡语文世界》)
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站在风中久久不忍离去的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例2:“国华——”“秀兰——”两位老人轻声叫唤着对方的名字,那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心之峡谷里发出。他们走近了,从多方的眼里读懂了那四十年的期盼,于是他们不再陌生了,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老泪纵横,久久地,一直都没有分开。(谢晓婷同学《乡恋》,获“冰心杯”写作大赛二等奖)
文段写了分别四十载的一对恋人重逢时的场面,细节描写再现了当时感人的情景。
生活处处是写作的素材,抓住细节,洞幽烛微,深入挖掘,展开联想,美妙的瞬间也许就会成为永恒。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