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11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肺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氟康唑治疗,观察组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白细胞等指标恢复正常时间、肝肾功能。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6,P=0.008);观察组体温恢复、咳嗽消失、白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3.61±0.61)d、(6.11±0.81)d、(7.85±0.9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45,P=0.025;t=4.045,P=0.027;t=4.385,P=0.021);两组治疗均有轻度肝肾功能损害,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肺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效果好,治疗周期短,但肝肾功能有轻度损害,治疗期间应加强监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改良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髌骨骨折患者5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常规分体式髌骨爪为常规组,改良分体式髌骨爪为改良组,分析两组术后髌骨爪滑脱、型号偏大及膝关节疼痛等情况。结果改良组髌骨爪型号偏大、膝关节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57%、7.14%,常规组分别为25.00%、32.1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50、5.543,P=0.022、0.019)。常
目的对比分析鸦胆子油乳、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浅表性膀胱癌患者8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组40例、B组40例,A组采用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B组采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观察两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1 d、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2(DKK-2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镇痛药物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施行传统开腹手术方案;观察组50例,施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卵巢储备功能变化情况、镇痛药物使用及疼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卵泡刺激素与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与观察组,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手术前与观察组,差异
目的观察脾多肽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脾多肽4 mL穴位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等量脾多肽肌内注射。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降钙素原(PCT)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7天,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7%,高于对照组的60%(χ2=5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的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方面检查等指标进行Geneva和Wells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同时记录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在此期间共诊断APE患者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1.8±18.4)岁(23~81岁);Geneva评分≤3分4例,4~10分9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