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纠纷类型及其对应解决方式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事纠纷是各类纠纷中较为基础的纠纷,其基础性决定其兼具私益性和公益性,家事纠纷的处理更是关切着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稳定。社会不断的发展与家事纠纷的日益复杂注定既有的格局与模式需要“专业化”。对家事纠纷进行类别化研究,就是对其进行专业化的推进,不同类别的家事纠纷对应不同的纠纷处理模式,对症下药,才能实现资源节约、效率提高和质量的保障。
  关键词:家事纠纷;类别;对应解决
  一、家事纠纷类型
  家事诉讼有无必要建构专门的程序,家事纠纷究竟适用何种方式,归根结底是由家事纠纷的特殊性决定的。研究家事纠纷的特殊性,应当先行确定家事纠纷的范围,而确定家事纠纷的范围就必须明确家事纠纷的概念。
  (一)家事纠纷概念的界定
  对家事纠纷的定义学界有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家事纠纷是由家庭法所规定的影响家庭的成立、结束、家庭成员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事件,涉及婚姻、未婚同居、亲子关系确定、人工授精、生育限制、亲权、抚养、监护等案件”[1];也有人认为:“家事纠纷主要是在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关于离婚、亲子关系、继承、家庭财产等方面的纠纷,还有可能涉及家庭暴力、婚约、离婚后非监护方对子女的探望权、非婚生子女的权利保护问题等”[2],但这类对家事纠纷的界定都是列举式的,其列举的标准主要基于两种维度的考虑,一是家事纠纷主体集中在家庭成员之间,包括“夫、妻、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以及儿媳与公婆、女婿与岳父母”,二是家事纠纷围绕家庭中的琐事,包括家庭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基于两个维度的分析,笔者认为,家事纠纷可以概括为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围绕家庭琐事的人身、财产纠纷。
  (二)家事纠纷范围
  家事纠纷的范围研究,离不开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家事纠纷的主体、客体通过对其概念的界定已经得到明确,即家庭成员之间针对人身关系和财产利益之间的纠纷,纠纷的具体内容是界定家事纠纷范围的难点,因为家事纠纷其外在表现形式纷繁多样,其纠纷的主體往往还涉及家庭以外的第三人,其纠纷私益性与公益性并存,且家事纠纷还具有身份性、非理性、个别性等特征[3],都大大增加了家事纠纷的复杂性。
  有学者将家事纠纷按照有无实体之争进行二维分类:有实体争议的纠纷包括婚约财产纠纷、离婚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婚姻无效纠纷、撤销婚姻纠纷、夫妻财产约定纠纷、同居关系析产纠纷、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抚养费纠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扶养费纠纷、赡养费纠纷、变更赡养关系纠纷、确认收养关系纠纷、解除收养关系纠纷、监护权纠纷、探望权纠纷、分家析产纠纷、转继承纠纷、代位继承纠纷、遗嘱继承纠纷、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遗赠纠纷、遗赠扶养协议纠纷及亲子关系等案件。
  无实体争议的有申请宣告公民失踪、申请撤销宣告失踪、申请为失踪人财产指定和变更代管人、失踪人债务支付纠纷、申请宣告公民死亡、申请撤销宣告公民死亡、被撤销死亡宣告人请求返还财产纠纷、申请宣告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宣告公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申请宣告公民恢复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申请宣告公民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申请认定财产无主、申请撤销认定财产无主、申请确定监护人、申请变更监护人、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等案件。[4]
  (三)家事纠纷的类型
  家事纠纷的范围通过罗列的方式得以初步明确,但仅仅通过有无实体权益之争进行简单分类仍然不能解决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对应适用问题,这就需要对家事纠纷做更为具体的分类研究。
  1、对纠纷主体的再分类
  按照纠纷主体的涉外性,可以将家事纠纷分为两大类别,其中涉外的家事纠纷是指家庭以外的第三人对家庭的人身或财产产生的权利义务同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其次就是仅仅发生在家庭内部人员之间人身财产性纠纷,对两种纠纷的处理应当适用不同的程序。
  2、对纠纷客体的再分类
  按照纠纷客体的性质,可以将家事纠纷分为涉及财产性纠纷和涉及人身的身份关系两类纠纷。
  3、交叉类别
  基于上述两种分类,我们可以得出家事纠纷的几种分类:涉及第三人的财产性纠纷、涉及第三人的身份关系纠纷、涉及第三人的非实体性纠纷,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纠纷、家庭成员之间身份关系纠纷,家庭成员之间的非实体性纠纷。
  二、家事纠纷解决方式种类
  (一)家庭内部解决与家庭外部力量干预
  1、家长制的内部解决机制
  家庭内部解决方式是最古老也是家庭成员之间纠纷解决适用做多的一种方式,这种处理家族矛盾的力量来自家族老一辈人的威望,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点,是家族文化的传承。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讲到的“差序格局”就是这种纠纷处理方式赖以生存的基础:横向上,每个人都是自己人际关系的核心,纵向上,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最高的中心,家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将围绕这个核心运转,家族的这一核心对家族纠纷的处理具有最高的权威和决定力。
  2、第三人做媒介的解决机制
  家事纠纷有时需要第三方介入作为中立一方进行公平裁判,这种方式更具有说服力和公信力,往往可以使纠纷得到更加稳定的处理,使得纠纷双方都心甘情愿接受结果,实现纠纷处理的高效率,提高结果质量,增强结果的落实。
  (二)外部力量的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
  1、法院介入纠纷的公力救济
  中国人大小事情的决定欢喜依赖一个权威机关,在古代是县衙的知府,草民往往口口声喊要让这位青天大老爷为自己做主,在现代,这位青天大老爷演变为各级法院的法官。法院是国家的象征,在百姓心中,它就是公正的象征,而法官就是能够为自己做主的权威。当双方争执不下时,会不约而同选择他们共同认可的权威力量为自己做主,所以诉讼得以产生,法院得以建立。   2、民間力量介入的私力救济
  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公力救济主体的特殊身份使得这位青天大老爷面对家事纠纷时也会束手无策,横竖不对。一方面他是国家公信力的象征,代表法治的公平和正义,但家务事不能靠简单的公正与否进行评判;另一方面他又是普通的自然人,是人妻(夫)、人子(女)、人父(母)等,他的裁判往往被赋予一种人格的推定,但该怎么裁判和怎么做人同样不能做简单的对等,社会往往会从法官的裁判倒推而形成对法官人格的认知,当一纸裁判被赋予人格的高度时,裁判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要对家事纠纷这一特殊案件作出裁判时,更为困难。
  所以,来自坊间第三方力量的救济方式自然诞生,作为人民内部组织机构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是其他人民调解机构,具有一种先天的亲民性,由于它们源自民间,所以其作出的决断相比公力救济的法院判决更容易被百姓接受。但值得提出的是,这种非权威的第三方机构作出的处理结果由于缺失国家的公信力,缺乏强制力,其执行性较弱。
  (三)公力救济的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
  1、诉讼程序
  法院的诉讼程序是传统的争议处理程序,其处理的纠纷都要求有具体的实体争议,双方通过激烈的论辩和有力的证据支撑,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这种程序对诉讼的受理条件、证据收集、庭审规范等事项具有较高要求,因为它牵涉双方实实在在的权利义务,适用起来就必须谨慎严谨。具体表现为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
  2、非诉程序
  对于没有实体性争议的案件,法院设有单独的程序,包括民事诉讼中的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非诉性案件类型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以及适用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特定案件。
  三、纠纷与程序的对应问题
  (一)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与身份关系纠纷
  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性纠纷具有较强的身份性、非理性。纠纷涉及亲情、感情和道德、隐私等,权利义务关系复杂,难以分清是非。对于这种纠纷的处理需要柔性较强的方式,最优选择就是家长制的内部解决机制。家长用亲情做润滑剂、用权威对处理结果做质量担保,实现纠纷快速而稳定的处理。其次,适用外部救济中私力救济。当家族最高权威人的公信力发生动摇时,外部如果有更强的公信力量可以平息纠纷,那么这样的力量就是优先选择的救济方式,它具有成本低、实效高的诸多优点。
  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份关系纠纷具有非讼性,且是非分明。对于这种纠纷,笔者认为直接借助公力救济的非讼程序会比较有效率,因为没有太多实体上的争执,只是需要公力救济将事件推上正当的程序,由正当的程序得出可信的结果,双方予以认可便可。
  (二)涉及第三人的财产与身份关系纠纷
  当家事纠纷涉及第三方时,家庭内部的解决机制往往因为其公正性欠佳导致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对于财产性纠纷,笔者认为,适用外部救济是首选的方式,包括外部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具体指法院调解、人民调解;法院诉讼程序。当争议较为激烈,第三方私力救济都难保其公允性时,就求助公力救济。对于身份关系纠纷,同家庭成员内部相同,适用公力救济中非讼性程序处理。
  (三)家庭成员之间非实体性纠纷与涉及第三人非实体性纠纷
  家庭成员之间的非实体性纠纷,往往选择法院的非讼性程序可以很快有效得到处理,因为非实体性事务会牵涉法律关系双方的方方面面,其法律关系的内容涉及较多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不是私立救济方式就能简单处理的。
  而涉及第三人的非实体性纠纷,除去与家庭成员之间非实体性纠纷相同的部分争议,有些争议可以借助第三方私立救济方式有效解决,诸如第三方对拟宣告失踪人士的债权问题,通过第三方介入调解,可以实现其享有的债权,而不必借助法院的正统程序,等待确定宣告失踪的时间等成本可以大大缩小。
  四、小结
  家事纠纷是各类纠纷中较为基础的纠纷,其基础性决定其兼具私益性和公益性,家事纠纷的处理更是关切着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社会不断的发展与家事纠纷的日益复杂注定既有的格局与模式需要“专业化”。对家事纠纷进行类别化研究,就是对其进行专业化的推进,不同类别的家事纠纷对应不同的纠纷处理模式,对症下药,实现资源节约、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质量。(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及注解:
  [1] 李学经.家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2] 孟慧.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3] 来文彬.家事调解制度研究[M].群众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4] 许少波.家事纠纷类型化分析[J].江海学刊,2014(3)。
其他文献
日益加深的供应链全球化,不仅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区域内的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催生了风险。事实上,供应链断裂是由自然原因、政治动荡、基础设施故障、瘟疫、经济的不确定性、技术贸易壁垒,以及其他中长期损害产品价值的原因造成的。越来越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和不断更新的法规,更催生了企业寻求全面了解供应链知识的需求。  2014年11月9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正式召开。本届峰会以“亚太新
[案情简介]  近日,青岛市某商贸公司的经理夏某因一件认为与己无关的事被告上法庭,并被判决与前妻共同承担法律责任。夏某与前妻李某1996年离婚,离婚以后孩子由前妻抚养。1998年前妻李某下岗,家庭生活比较困难。2002年1月份,孩子在与同学玩耍时打伤了同学的眼睛。在双方家长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对方家长将李某和夏某告上了法庭。法庭经审理查明,最后判决李某和夏某共同承担责任。夏某为此很委屈,为什么孩子跟
2014年11月25日,德国莱茵T?V在北京为联想集团颁发了全球首张智能可穿戴设备证书。作为国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T?V莱茵在全球率先推出可穿戴设备认证标准,希望能协助制造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优质的产品,并推动可穿戴设备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Yoga 3 Pro作为2014年联想集团主推的明星款笔记本,除了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之外,更带上了德国
2014年10月24日,由商务部主办的“设计促进贸易”系列活动——技术研发国际研讨会在第116届广交会第二期顺利举行。作为权威的第三方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受邀参加这一研讨会,与到会的多家外贸企业共论玩具出口技术壁垒。在研讨会上,SGS玩具及婴幼儿产品服务部高级技术经理郭汶卫以“全球玩具产品安全法规解析”为主题进行了演讲,详细解析了欧美玩具产品安全法规,以帮助玩具企业顺利实现出口。  
一般人不会把理查德·罗蒂看成是一位解释学家,一般的解释学史不会提到他,一般的解释学文选也不会选载他的著作.不过,罗蒂20世纪70年代末确实提出并构建过所谓的“新解释学”
摘 要:提供担保已经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行为人获得借款的重要手段。一旦行为人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入罪,借款人的利益往往无法得到保障。为弥补经济损失,借款人往往起诉担保人,要求其承担担保责任。本文以浙江地区相关文件为基础,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高发原因、担保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担保合同的有效性及担保人责任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担保;有效性;担保人责
一、我国关于合适成年人制度的规定  在刑诉法修订之前,最高人民检察院2002年4月发布的《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下简称《规定》)中第10条、第17条明确规定,在审查批捕阶段以及审查起诉阶段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告知法定代理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规定》第16条同时规定,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听取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
摘 要:由于法律未对上诉案卷移送时限作出细化规定,使得这一期间游离于诉讼程序的审查之外,再加之有些当事人故意拖延时间,或者躲避诉讼,从而导致民事上诉案卷移送期间过长。笔者从完善法律规范、健全制度设置,整合司法资源,加强对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等四个方面,规范法院与当事人的行为,缩短上诉案卷移送周期,提高法院工作效率。  关键词:上诉案卷移送周期;送达制度;“三定三专”  民事上诉案件移送期间,是指当事
图书馆在建立了大量的诸如电子期刊、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收藏的同时,必须重视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效能和价值,提高电子资源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程度.寻求有效
2014年11月21日,慧聪网与全球知名的测试、检验、认证和技术咨询公司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ureau Veritas,以下简称“必维”)强强联手,共同签署了“百城优企,实地认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慧聪网将引入第三方权威认证公司必维,对产业带入驻企业进行实地认证,以真正助力慧聪网的在线交易。  合力推动“好商好货”上网  根据国家《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部署,我国将全面拓展电子商务在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