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万步健身还是伤身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yn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恭喜你,今天已完成1万步目标!”看到这样的提示信息,你是不是充满了成就感?如今,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推崇每天1万走步的锻炼方式。经常可以看到公园里、操场上正在步行锻炼的不同年龄的人,他们拿着手机,戴着手环、手表等,将每天1万步作为自己的锻炼目标。锻炼的同时,还可以和好友比拼步数排名娱乐一下,有些商家还提供步数折扣。“步数超万,免费吃小龙虾”“吃饭打折,1万步以内9折,超4万步5.5折”,一些大学的食堂推出了花样促销活动。于是,你的步数越走越多……
  然而,每天1万步的锻炼方法是否科学呢?让我们听听运动医学专家的意见。
  日行万步的健康隐患
  早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一家公司发明了“万步计”计步器。他们在赞助东京奥运会的同时,打出“每天1万步”的广告词。
  “其实这种锻炼方式并没有经过科学实验的验证,并不适合大众用来指导日常健身。”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的朱敬先医生介绍说,“‘日行万步’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以此增加大众的运动总量以及活跃程度,但是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或者存在潜在损害的风险。”在门诊時,朱敬先经常遇到一些老年患者,他们平时的运动强度比较小,或者是有久坐的习惯。然而当他们患上了各种各样的慢性病之后,会被要求增加运动量。因为走路简便易行,对场地没有特别要求,所以被不少老年人优先选择。但是,当他们以每天1万步作为目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些运动损伤。其中,下肢关节的损伤较多,最常见的是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
  “除了老年人易患的骨性关节炎外,在其他人群中常见的步行运动损伤还有髂胫束摩擦综合征、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跖腱膜炎等,这些都属于负重部位软组织的慢性劳损。如果一个人行走的距离过长,可能会产生疲劳性骨折、骨膜炎等更严重的情况。”朱敬先说。
  如何避免步行运动损伤
  如何避免这些运动损伤?朱敬先表示:“可以在减少步数的同时调整行走的场所,比如选择地面更柔软的操场,穿合适的鞋子,这样能起到一定的缓冲和保护作用。另外就是要注意行走的姿势,避免错误姿势带来的异常,引起关节的磨损和局部的受力过大。”
  那么,正确的行走姿势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治疗师于媛媛向记者推荐了正确的走路姿势。
  好的运动姿势能让运动更安全,更不容易出现损伤。于媛媛推荐的正确步态是:行走时骨盆左右侧的高度差值一般不超过1.5厘米,大腿长轴方向与第二足趾线方向一致。第二足趾线方向与行进方向夹角为5°~12°。落地动作要轻而有控制,用大关节(臀肌和大腿肌肉)带动下肢前进。
  具体到全身来说,正确的行走姿势应该是,眼睛自然直视正前方,上半身挺直,肩膀自然放松,收小腹,双手轻轻握拳,手臂弯屈、配合步伐前后摆动。摆动手臂除了可以增加运动强度,也能有效地带动整个身体的节奏。
  每天3300步中高强度步行健身效果好
  正确的步行锻炼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朱敬先医生提醒我们关注几个关键词:速度、时间、频率。
  “所有的运动指南中都建议进行中等至高强度的运动,结合步行来看,人们需要每分钟走110~130步才能达到中等强度的水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齐步走的步速是每分钟116~122步,正步走是每分钟110~116步,所以基本上要超过正步走的速度才能达成中等强度的步行运动。”
  这种步速需要持续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所需要的运动量呢?朱敬先给出的建议是: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150分钟以上。“我们既可以选择每天抽出3个10分钟进行中等强度的快走,也可以一次性完成30分钟快步走,两种方案的效果是一样的。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发现,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步行,其实只需要3300步以上就能达到锻炼目的。”
  最后,朱敬先医生总结说:“为了避免运动损伤,建议大家步行锻炼之前先评估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已经有骨关节系统的问题,建议先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然后再开始锻炼。如果有慢性病,建议同时评估心肺情况,让医生给出最科学的步行运动处方。最后,在步行锻炼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执念于每天1万步的目标,而是要给自己订一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一点一点增加运动量,最终达到能够保持自己健康的最佳运动强度。此外,如果在步行锻炼后身体出现了不可恢复的疼痛,请及时到专业医生处就诊。”
其他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全球主要死因之一,仅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就多达1000万。这些数据令很多人谈癌色变。事实上,癌症存在多种不实误传。英国“今日医学新闻”网站近日载文,总结出关于癌症的误传。  癌症会传染  癌症不是传染病,癌症患者不会将癌传染给他人。然而,诸如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乙肝和丙肝等疾病可导致宫颈癌和肝癌。这些病例中,导致癌症的是传染性病原,癌症本身没有传染性。 
我3个月前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经常腹泻。请问,我该怎么办?  辽宁沈阳 宋文德  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膽囊疾病的方法,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不适症状。但是,5%~18%的患者手术后会出现腹泻的情况,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甚或呈水样,而进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则会加重腹泻。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生与胆囊切除的手术方式(传统开腹手术切除与腹腔镜切除)无关。  胆囊切除后,由
有数据显示,80%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引起腰痛的原因以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外伤、腰椎退行性病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急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肌肉或韧带等软组织劳损,经保守治疗后,疼痛在数周内能得到明显缓解。也有少数急性腰痛是由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所致。  慢性腰痛原因復杂,主要有慢性腰肌劳损、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来自腰椎间盘的盘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骨质疏松性腰痛。大约
巨婴原指体形巨大的婴儿,但近年来,“巨婴”被赋予新的含义,指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前段时间,一位医生的诊室迎来一对母子,母亲八十多岁,儿子近六十岁。医生原以为是母亲身体不适,儿子陪同看病。事实却相反,原来是儿子感冒,要求腿脚不方便的八旬母亲陪同看病。这个儿子正是一个典型的“巨婴”,而此类“巨婴”在生活中并不少見。那么,面对“巨婴”们,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巨婴”产生的根源在溺爱   广
牙痛虽然是“小病”,但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当牙痛找上门时,你得选对药才能彻底止痛。  要为牙痛选好药,首先要清楚引起它的原因和疾病的状况。其实,牙病不但给人们带来口腔上的痛苦,如果用药不正确,还可引发全身性疾病如肾炎、心肌炎和颅内感染等,因此要止牙痛,须从“根”上找起。    龋齿    龋齿为多种致病因素使牙体脱钙分解,牙体破坏缺损的一种牙病。分浅、中、深龋三种。深龋洞深,可因食物嵌入
很多人吃芹菜只吃梗不吃叶,其实芹菜叶比梗更有营养,适合凉拌。芹菜叶中的胡萝卜素含量是梗的8倍,维生素C和钙含量是梗的3倍,是不错的补钙佳品。  那么,芹菜叶怎么做凉拌菜呢?先取鲜嫩芹菜叶,去除发黄的叶子,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后挤出水分,加少許精盐、味精,与煮熟的花生拌匀即可。  摘自《大河健康报》
乾隆年间,物阜民丰,国力强大,乾隆皇帝便七下江南,体恤民情,考察官员,一路劳顿,来到江南惠山寺。时值中秋,明月皎洁,乾隆雅兴大发,与惠山寺方丈圆空法师饮酒唱赋。两人杯来盏往,吟诗作赋,十分投机。翌日,乾隆起床后只觉得头昏、咽喉干痛、嗓哑声嘶,原来是饮酒过量,又感风邪所致。乾隆急欲召御医前来诊治,恰逢圆空法师前来恭请圣安,听闻乾隆龙体不适后,便说道:“我有一友,善治咽喉之疾,可请来看视。”来人给乾隆
有的人拼命减肥却瘦不下去;有的人好不容易瘦下去,没两天又胖回来了……实在是让人备受折磨!   有一位身高175厘米的患者初诊体重122千克,就诊一次,减重5千克。一位身高170厘米的患者初诊体重100千克,就诊一次,减重5千克。还有位身高176厘米的患者,初诊体重137千克,就诊一次,减重13.3千克!   这几位患者的减肥效果能达到如此显著的效果,关键在于辨清体质、用对方法。   国医大师王琦认
诗曰:“觅甜何须走四方,古来甘蔗耐人尝。”甘蔗含糖量高,浆汁甜美,素有“糖水仓库”之美称,可以给食者带来甜蜜的享受,并提供所需的热量和营养。  甘蔗是水果中唯一的茎用果品,按用途可分为果蔗和糖蔗。一般人只知道拿它来直接鲜食(果蔗)或制糖(糖蔗),其实甘蔗还可以制成药膳。下面介绍几则用甘蔗制成的药膳,以供读者选用:  甘蔗萝卜汤 甘蔗200克,鲜萝卜150克。将甘蔗(去皮,下同)和萝卜洗净切碎,加水
临床上发现小朋友们常遇到的几种口腔问题,不少家长对此还存在认识误区,需要多加留意。  乳磨牙龋坏易影响恒牙萌出  近日,一位8岁的小朋友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就诊。孔祥波医师接诊后发现这位小朋友已经是“老病友”了。三年前,她刚满5岁时就来看过牙。当时小姑娘已经有好几颗烂牙,其中一颗乳磨牙的龋坏已经极度接近牙髓腔。  乳牙的矿化程度比恒牙差很多,更容易被腐蚀。第一乳磨牙靠近牙龈的位置(牙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