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对优秀生的教育和管理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或班级,向来对潜能生管理较严,而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管理有所放松,致使一些好学生反而出了问题。因此,加强对三好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青少年学生各方面都没有成型,他们对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东西都觉得新奇,什么都想接触,接受新事物快,可有时轻听轻信,缺乏独立思考。顺境时,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看不起其他同学,听不得不同意见;逆境时,又容易片面分析问题,消极地接受教训,自暴自弃。由于家长过于看重学习成绩,有的孩子片面地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不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对待三好生、优秀生的态度上,有的老师也存在偏差,对其缺点,怕公开批评会打击了他们的进步,影响他们的威信,往往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触及思想实质。如某班有几个学生,自习课不请假就上街,其中有个学生是三好生,班主任对其他几个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当面进行了严厉批评,而对该三好生只说了声“今后要注意”。有的班主任对同学中反映三好生、优秀生的问题往往听不进去,认为是其他学生嫉妒他们,吹毛求疵。这样的认识偏差导致班主任对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分析研究很多,而对如何搞好三好生、优秀生的管理教育却重视不够。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意抓好以下方面。
  1.要辩证地看待优秀生,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三好生、优秀生思想基础比较好,积极要求上进;学习刻苦,接受新事物快;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在班集体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他们不是特殊群体,不应享受特别待遇,而应与所有同学一道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即使班主任对他们青睐有加,他们也应该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协助班主任搞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从群体来看,三好生和优秀生有稳定型和摇摆型两种形态,前者占多数,他们思想品德好,学习努力,成绩较稳定。对他们既要爱护、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担任班干部的,既要用,也要管。摇摆型的优秀学生,表现为思想基础不牢固,易受干扰和某些消极因素影响,学习成绩也不够稳定。对这部分学生要注意调动其积极性,帮助他们端正争当优秀生的动机,引导他们向稳定型发展。在管理教育中要注意方法,以鼓励为主,批评要恰当、适时,允许反复,防止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在教育内容上,应多关注行为的发展和好习惯的养成,从基础抓起,逐步提高。
  2.恰当处理管理教育中“严”与“爱”的关系。“严是爱,松是害”,这是许多班主任的经验之谈,也朴素地说明了严与爱的辩证关系。对优秀学生的管理教育,要爱护其要求上进的积极性,要从有利于健康成长出发,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教育,做到严得合理,爱得真诚。爱要以严格要求为基础,体现在对他们真正的关心帮助上,做到放心但不放松,表扬不忘批评。既要防止超越客观实际让其接受不了的“严”,因为这样的严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又要反对放松管理,搞迁就姑息的所谓“爱”,因为这样的“爱”有可能助长他们一些不良思想的滋长。
  3.要引导优秀生开展“两个互助”活动。即先进与先进互助、先进与后进互助的活动。前者有利于先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发挥先进层的群体作用。后者可以有效地防止先进、后进两脱节的现象。要善于发挥榜样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后进学生转化,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青胜乡玉盘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个体,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它的最基本特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体验和方法渗透,强调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参与和对学习活动的体验与反省。在数学教学中构建体验式学习方式,因注重过程体验和方法渗透,数学教学更接近数学学科本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科学精神;因注重主体参与和亲身体验,更有利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