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on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常态相融合,以生活实际为场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实现知识融于生活,促使学生利用知识改变生活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意义分析
   1.生活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知识是一种习得性图式结构,学习行为与学习体验是影响知识内化效率的根本因素。在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导致教学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学生在此情境中很难获得较强的学习体验。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则能将理论与生活联系起来,使教学活动更接地气、更生动,也更易理解。
   2.生活化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知识的内化效率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其思维方式依然以形象化思维为主,这也是教学实际中,小学生很难接受纯粹的理论知识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则应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中体悟知识、认知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知识内化的效率。
   3.生活化教学有益于学生实践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将眼光囿于课本,将学习停滞于理论,那么必然难以获得真知灼见,很难养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培育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分析
   1.立足生活点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古人云:善为国者比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诚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任何学生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帮助学生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在教学实际中促使学生“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逐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教师不妨立足于生活之点滴,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改正坏习惯。例如,在学习《我们爱清洁》(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一课时,教师可以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自己对着镜子检查一下自己的着装,自己的小手是否干净,并引导存在不整洁、不干净问题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多注意个人卫生,逐渐养成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2.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人类作为群体性动物,群体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对个体的影响尤为深远。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好的环境能够孕育高尚的人格;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坏的环境亦能培育粗鄙的灵魂。由此可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无疑是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向深入的必要举措。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至少需做好两手准备:其一,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观察评估,及时发现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层面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改正;其二,积极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做好家风建设,从生活源头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要想让学生学好尤为不易,但学生学坏却十分简单。家庭教育作为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风环境的好坏对学生道德修养的高低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向家庭教育延伸,促使学生在优良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地养成良好品行。例如,在教授《我们不乱扔》(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好形象,并营造良好的家风,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从而帮助其提高道德修养。
   3.将知识融入生活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诚然,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由此可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并巩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在教学中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自然也应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生活的实践教学,才能突出教学实效。譬如,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家乡、保护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清理”“植树活动”等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进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文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及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组织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立足生活实际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知识内化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彩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
   [2]赵雪莲.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
   (课题名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067。)
其他文献
目的报告2例阴茎离断伤再植成功的经验和体会,探讨阴茎离断伤后再植的方法及注意要点。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手段对阴茎离断伤进行再植。结果本组2例患者术后再植阴茎均完全成活,术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取49例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创面分泌物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49例分泌物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51株,其中细菌48株(革兰阳
【摘 要】数学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巧妙的课堂小结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关键词】正弦定理;小结;有效  近期笔者听了市里组织的《正弦定理》评优课,观察了各位教师的课堂小结。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正弦定理的引入很重视,因为它为一堂课
公共图书馆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阵地。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中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科学的策略,有目的性的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灵活掌握,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针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对
目的探讨无创血压袖带缠绕方向和位置对血压测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危重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将传感器置于肱动脉上和上臂外侧,每次间隔5分钟,进行正向和反向测量血压,记录测量
目的研究乳腺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4个乳腺癌病变,观察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