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要注重对学困生的转化,充分利用爱的力量,是转化学困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用“爱心”感化学困生的心灵,用“尊重” 唤回他们的自信;用诚心赢得学困生的信任;以恒久的耐心来期待学困生的自我转化;用爱心启迪学困生的智慧;宽严相济,松管严教力促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爱 转化 学困生 动力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86-01
一、用“爱心”感化学困生的心灵,用“尊重” 召回学困生的自信。
学生的自信是学好的关键。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尊重自尊心,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一般来讲,学困生由于自卑等原因对教师有一种敬畏感,总是有意无意地躲藏。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困生,要看到闪光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不能因为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要抱着一颗爱心去爱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真心实意地去爱护,真正让他们感受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二、用诚心赢得学困生的信任。
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还表现在真诚相待上,要用诚心赢得学困生的信任。和优秀的学生相比,学困生有着更强的自尊心。他们因为成绩不佳或纪律性较差,长期被别人歧视和冷落,一般对世界非常敏感。学困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冷静对待,避免一切批评、讽刺或者变相体罚,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给转化工作增加难度。此外,在探索和肯定学困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方面也应体现出教师的真诚。应允许让学困生多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各种班级活动中,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工作。让他们在管理和活动过程中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价值和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
三、以恒久的耐心来期待学困生的自我转化。
教师的爱心更要特别表现在锻炼学困生的意志方面,帮助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困生需要老师付出双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教育。他们意志力相对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行为极不稳定,因此做思想工作更要细致入微,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认为通过几次简单的谈话就能让他们彻底改变,而是要用恒久的耐心期待他们的改变。对他们反复不良行为,必须耐心客观地分析其原因,及时发现,及时归纳,做到防微杜渐。
学困生的产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转化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因此,我们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以满腔的热情和恒久的耐心,不断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多关怀和鼓励他们。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真正从心底自觉地完善自我,自我修正,改变态度努力学习。
四、用爱心启迪学困生的智慧。
(一)应调动学困生主动参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多说话,体验成功的喜悦,即使答错了也要给予他们肯定,表扬他们敢于动脑、大胆发言的优点,保护他们的发言的热情和积极性;那些难度大的学习问题或活动,先让学优生回答,给学困生一个示范提示,再让学困生回答,则容易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信心。
(二)平常上台和复习期间,要重点对待学困生,给予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做口答题、相对容易的题目,强化训练。
(三)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平时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观性、模型的逼真性、图画的生动形象性等等,來营造轻松生动的教学情境,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投影仪等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四)作业应面批,要有绿色评语。作业要经常面对面地讲解分析,手把手地教,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降低重心,耐心讲解,使其乐于修改,然后在修改后再给予鼓励性的绿色评价。
(五)随时随地给学困生“开小灶”,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查漏补缺,一遍不行就从头来过,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
(六)让学优生与学困生组成互助小组,随时监督帮扶学困生,随时像“小老师”一样为学困生答疑解惑,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五、宽严相济,松管严教力促学困生的转化
爱生之心,是教育力量之所在。但是光有爱还远远不够,还要加上严格管理、严格教育,即有情、有严、有力、有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程,教师对他们的爱心,行动上则要表现为“严”。学困生就像一棵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他们不仅需要阳光和雨水的滋润,还需要“施肥、修剪和除虫”的管理,所以更要严格加以管理,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当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遇到某些具体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宽以待人,力求做到教育从严,处理从宽。
“爱必严,严必爱”,要严而有度,学困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他们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循循善诱,孜孜不倦的教诲,有符合其身心和谐发展规律的严格标准,才能让学困生接受、认可并遵循。只要我们拥有爱心,确立信心,树立恒心,富有耐心,找准时机,方法恰当,那么学困生转化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让我们用爱的理念,为学生支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给他们留下自由翱翔的空间。
作者简介:
丁秀军(1973.7-),男,山东聊城人,中学一级教师, 高唐县时风中学任教数学学科。
【关键词】爱 转化 学困生 动力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86-01
一、用“爱心”感化学困生的心灵,用“尊重” 召回学困生的自信。
学生的自信是学好的关键。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尊重自尊心,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一般来讲,学困生由于自卑等原因对教师有一种敬畏感,总是有意无意地躲藏。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困生,要看到闪光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不能因为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要抱着一颗爱心去爱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真心实意地去爱护,真正让他们感受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二、用诚心赢得学困生的信任。
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还表现在真诚相待上,要用诚心赢得学困生的信任。和优秀的学生相比,学困生有着更强的自尊心。他们因为成绩不佳或纪律性较差,长期被别人歧视和冷落,一般对世界非常敏感。学困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冷静对待,避免一切批评、讽刺或者变相体罚,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给转化工作增加难度。此外,在探索和肯定学困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方面也应体现出教师的真诚。应允许让学困生多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各种班级活动中,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工作。让他们在管理和活动过程中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价值和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
三、以恒久的耐心来期待学困生的自我转化。
教师的爱心更要特别表现在锻炼学困生的意志方面,帮助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困生需要老师付出双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教育。他们意志力相对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行为极不稳定,因此做思想工作更要细致入微,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认为通过几次简单的谈话就能让他们彻底改变,而是要用恒久的耐心期待他们的改变。对他们反复不良行为,必须耐心客观地分析其原因,及时发现,及时归纳,做到防微杜渐。
学困生的产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转化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因此,我们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以满腔的热情和恒久的耐心,不断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多关怀和鼓励他们。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真正从心底自觉地完善自我,自我修正,改变态度努力学习。
四、用爱心启迪学困生的智慧。
(一)应调动学困生主动参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多说话,体验成功的喜悦,即使答错了也要给予他们肯定,表扬他们敢于动脑、大胆发言的优点,保护他们的发言的热情和积极性;那些难度大的学习问题或活动,先让学优生回答,给学困生一个示范提示,再让学困生回答,则容易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信心。
(二)平常上台和复习期间,要重点对待学困生,给予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做口答题、相对容易的题目,强化训练。
(三)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平时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观性、模型的逼真性、图画的生动形象性等等,來营造轻松生动的教学情境,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投影仪等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四)作业应面批,要有绿色评语。作业要经常面对面地讲解分析,手把手地教,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降低重心,耐心讲解,使其乐于修改,然后在修改后再给予鼓励性的绿色评价。
(五)随时随地给学困生“开小灶”,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查漏补缺,一遍不行就从头来过,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
(六)让学优生与学困生组成互助小组,随时监督帮扶学困生,随时像“小老师”一样为学困生答疑解惑,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五、宽严相济,松管严教力促学困生的转化
爱生之心,是教育力量之所在。但是光有爱还远远不够,还要加上严格管理、严格教育,即有情、有严、有力、有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程,教师对他们的爱心,行动上则要表现为“严”。学困生就像一棵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他们不仅需要阳光和雨水的滋润,还需要“施肥、修剪和除虫”的管理,所以更要严格加以管理,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当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遇到某些具体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宽以待人,力求做到教育从严,处理从宽。
“爱必严,严必爱”,要严而有度,学困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他们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循循善诱,孜孜不倦的教诲,有符合其身心和谐发展规律的严格标准,才能让学困生接受、认可并遵循。只要我们拥有爱心,确立信心,树立恒心,富有耐心,找准时机,方法恰当,那么学困生转化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让我们用爱的理念,为学生支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给他们留下自由翱翔的空间。
作者简介:
丁秀军(1973.7-),男,山东聊城人,中学一级教师, 高唐县时风中学任教数学学科。